TikTok Shop美国跨境店未来三大趋势预测
美国市场这波红利, TikTok Shop跨境店得先过三道坎
说真的,美国市场这事儿,最近看得人心里直痒痒那个。1.5亿活跃用户,每天刷90分钟,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两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在TikTok上晃悠,而且一晃就是小半天的功夫。更别说这地方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占了全球消费量四分之一还多,每年还保持着10%的增速。2024年第一季度, TikTok Shop美国站直接把泰国站拉下马,成了GMV第一的市场,这速度,谁看了不眼红?
但别光顾着兴奋,真实情况可能比你想象的复杂。2023年第四季度放开以来 看着商品数量、商家数据蹭蹭涨,可深入聊几句才发现,好多卖家还在喊“缺好货”。说白了平台要的是兴趣电商的爆款,可不少卖家抱着的还是平台电商的老货盘,俩根本不对路。更扎心的是 那些想搞一件代发、无货源的,基本可以跟美国市场说拜拜了——政策卡得死,风控严到离谱,封店比翻书还快,2024年本土小店开放那阵子,多少国内卖家试水直接折戟,就盼着跨境店赶紧上线。

趋势一:备货入仓从“选择题”变成“必答题”, 本土供应链成硬通货
2024年10月9日TikTok Shop跨境商家自运营模式正式开放美国市场,允许国内主体和中国法人的美国主体入驻。消息一出,不少人松了口气,觉得机会来了。但紧接着, 英国站的操作就给所有人提了个醒:4月份开始,英国跨境店要求全部备货入仓,先把货堆到东莞仓库,有订单再发往英国。美国市场政策更严,这套流程怕是跑不了。
为什么非得这么折腾?数据说话。2024年上半年,美国站月均销售额达到4.9亿美元,比平台平均值还高,这说明什么?美国消费者吃的是“即时满足”那一套,物流慢了、库存断了分分钟转头就投奔对手。那些有本土供应链的卖家,手握现货,针对美国市场选品,优势简直大到没边。比如第一批被邀请入驻的, 大多是亚马逊卖家——他们在美国有仓库,货品早就本地化了物流时效、价格控制都比跨境空运强太多。
有人可能会叫苦:备货资金压力太大,万一卖不动怎么办?这话没错,但换个角度看,平台这么干其实是在筛选玩家。把那些只想赚快钱、不想深耕市场的“游击队”挡在门外留下的才是真打算在这儿长期厮杀的“正规军”。2025年, 跨境店上线后备货入仓会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没有本土供应链的卖家,要么赶紧找靠谱的海外仓合作,要么就得考虑换个赛道了。
从“东南亚缺货”到“美国压货”, 逻辑变了玩法也得变
之前去东南亚考察,发现那儿有个怪现象:卖家天天喊缺货,TikTok流量忽高忽低,谁都不敢备货,生怕砸手里。可美国市场不一样,流量基数大且相对稳定,1.5亿用户每天刷90分钟,这曝光量足够把库存盘活。你备1000件货,可能短视频爆了三天就卖光,备5000件,说不定能撑到下一个直播带货节点。
关键还是选品。服装配饰、 电脑数码、家居装饰目前是美国站最畅销的类目,但这些类目里普货且定价虚高的产品不少——跟Temu一比,价格差一大截,消费者凭什么买单?有本土供应链的卖家,能直接对接一手货源,把成本压下来这才是王道。比如某家居饰品卖家, 2024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站备货入仓后主要原因是物流时效从15天缩到3天转化率直接提升了25%,退货率也降到5%以下。这就是备货+本地化的威力。
趋势二:货与流量彻底分家, 专业分工成新生存法则
东南亚考察回来我有个特别深的感悟:TikTok电商行业,“货归货,流量归流量”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在美国市场,这种割裂只会更明显。你可能会说这不是跟传统电商背道而驰吗?还真不是这是兴趣电商的玩法决定的。
先说说“货”的那端。有供应链优势的卖家,不用再费心琢磨怎么拍视频、搞直播,一门心思选品、控价、备货就行。比如深圳某3C配件工厂, 专门给亚马逊供货,2024年入驻TikTok Shop美国站后把精力全放在优化产品上,通过精选联盟对接了20多个MCN机构,虽然自己没发过一条短视频,但靠达人带货,月GMV很快就突破了50万美元。这种“只搞货”的思路,在美国市场会越来越吃香。
再看看“流量”的那端。MCN机构和内容创作者的日子也会更好过。用户增长部门每天琢磨的是怎么引流、怎么设置优惠券让买家多逛,内容创作者则专注拍短视频、做直播带节奏。去年9月Temu上线后 我发现他们有个特别巧的操作:流量交给平台,用户增长部门负责拉新、促活,内容部门负责种草,供应链部门负责履约——各司其职,效率拉满。TikTok Shop跨境店上线后这套模式肯定会复制过来。
“又碰货又搞流量”的时代过去了 亏钱的人太多
实话实说2024年试水TikTok的美国卖家里亏钱的大部分是那种“全能型选手”——既自己找供应链备货,又亲自上阵拍视频、做直播。后来啊呢?货卖得一般,视频流量也不高,两边都没讨好。我认识一个做服装的卖家, 2024年初自己拍短视频,每天剪片到凌晨,后来啊视频播放量长期卡在500以下库存积压了几十万。后来痛定思痛,把货交给MCN带,自己专心选品,3个月就扭亏为盈了。
专业化分工不是坏事,反而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有货的人开店搞货, 有流量的机构带精选联盟的货,平台负责打通交易链路,消费者拿到好产品,卖家赚到钱,皆大欢喜。当然 你说我想导主页链接、导私域去独立站成交,那另说——主页挂链接会一直存在这是给有能力做私域的卖家留的后路,但对大多数中小卖家先在平台上把“货”和“流量”的分工搞明白,比啥都强。
趋势三:20-50美金价格带成生死线, Temu模式倒逼TikTok定价觉醒
上周去拼多多上海总部交流,我发现我之前完全低估Temu了。他们定位太清晰了:抢Shein和亚马逊中间的市场, 20-30美金的价格带,比亚马逊60美金客户群低,又比纯低价杂货高一个档次。这套打法在美国市场被验证得很成功——去年9月上线, 半年时间访客数就超过Shein,排到美国购物第12名了。
TikTok Shop在美国会走什么路?从导流独立站的经验看,20-50美金之间的产品最好卖,跟Temu有重叠,但又不完全一样。目前美国小店热销的产品, 不少定价虚高,跟Temu一比,简直像在“杀猪仔”——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同样的东西,Temu卖29美金,你卖49美金,凭啥选你?2025年跨境店上线后定价策略肯定会大转向。
有人传Temu客单价做到60美金了我猜悬。20-30美金是他们的基本盘,60美金可能是极少数高溢价产品。TikTok Shop如果想突围, 要么在20-30美金价格带做出差异化,要么往50美金以上走,做品质升级。比如电脑数码类目, 现在热销的是一些平价配件,但高端手机壳、智能手表这些50美金以上的产品,如果供应链能控好价,空间反而更大。
价格战不是终点, 垂直类目深耕才是破局点
当然你说低价竞争太激烈,利润薄,能不能做点高价位的?可以但得垂直。美国市场足够大,用户足够多,细分需求也多。比如家居装饰里 小众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定价60-80美金,如果能在TikTok上通过短视频做出调性,吸引特定人群,照样能卖爆。2024年第二季度, 就有个做手工陶瓷的卖家,专注北美中产家庭,通过短视频展示产品工艺,月GMV做到了30万美元,客单价72美金,利润率比卖普货高了一倍。
Temu的模式是“低价+全品类”,TikTok Shop的优势是“内容+精准人群”。与其跟Temu硬碰硬打价格战,不如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的特性,把垂直类目做深做透。服装配饰里 大码女装、复古风格的细分市场;电脑数码里环保材料制作的配件——这些领域,Temu未必能覆盖到,但TikTok的内容生态完全可以孵化出爆款。
美国市场这场仗,早已经不是野蛮生长的时代了。备货入仓是门槛,专业分工是路径,价格带和垂直类目是突破口。谁能把这三件事捏合得更紧,谁才能在这片1.5亿用户的热土上分到一杯羹。至于那些还想靠一件代发、 无货源赚快钱的,趁早醒醒——TikTok Shop美国跨境店的红利,从来都不是给“投机者”准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