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官宣美国平台业务,难道不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实现的吗
SHEIN的“美国时刻”:一场豪赌还是必然选择?
4月5日那天SHEIN官网的一则公告像块石头砸进跨境电商圈——要正式在美国搞平台业务了。消息不算太意外 毕竟2022年巴西试点时风声就传得满天飞,但真等官宣落地,还是让人忍不住琢磨:这事儿真就这么简单?SHEIN难道不是把家底都快掏空了才敢在亚马逊的老巢里玩平台化?
从“卖货”到“搭台”:SHEIN的野心早埋了伏笔
说SHEIN没为平台化努力,怕是没人信。2022年巴西试点时 他们就在圣保罗悄悄租了个仓,招了几个本地招商经理,目标很明确:拉第三方卖家上来。据当时接近SHEIN的人Lucas说 那会儿团队连招商PPT都做得磕磕绊绊,本地商家问“你们能帮我解决物流吗?”SHEIN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说“先试试,慢慢来”。这种“草台班子”式启动,恰恰说明他们没少走弯路。

到2023年3月,巴西平台总算正式上线,招商进度比预期慢了不少,但总算跑通了流程。紧接着4月就甩出美国这张牌,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这中间的过渡,哪一步不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比如在墨西哥的试点, SHEIN花了半年时间搞定本地支付接口,又和几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签了排他协议,就为了确保美国上线时能“无缝衔接”。这些动作,看着是业务拓展,实则是拿钱换经验的过程。
亚马逊的“阴影”:SHEIN绕不开的对手与“大腿”
一提跨境电商平台,绕不开亚马逊。但有意思的是SHEIN在亚马逊上卖货,却把自己当“品牌方”而非“对手”。打开亚马逊美国站, 搜“SHEIN”,出来的多是10美元以上的爆款连衣裙,价格比SHEIN独立站贵一倍。这操作挺微妙——既借了亚马逊的流量,又没真正打价格战。2022年Q3, SHEIN在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GMV大概在8000万美元左右,占他们总GMV不到4%,说白了就是“小打小闹”。
但亚马逊的日子也不好过。2022年全年亏了27.2亿美元, 创史上最差纪录,原因之一就是物流成本涨得太狠——全年履约费用比2021年多了91.8亿美元。2023年Q1虽然扭亏,净利润31.7亿美元,但比2021年同期还是少了50亿。这么看,亚马逊的“重资产”反而成了负担,而SHEIN轻装上阵,反倒有了灵活优势。不过 SHEIN自己也没好到哪去,2022年物流问题直接把净利润率从5.5%压到2.3%,抗风险能力跟纸糊的似的。
用户增长焦虑:2.61亿目标下的“拉新困局”
SHEIN给投资人画的大饼是:2025年做到2.61亿用户,其中60%得是老客户。可2022年他们1.42亿用户里60%都是第一次下单,这意味着8520万新增用户。算上流失率,未来三年每年得新增3000万用户,压力山大。怎么留住人?SHEIN的办法不少,但效果参差不齐。
比如网红营销, 他们早在2019年就吃透了KOC带货,TikTok上随便搜“SHEIN haul”,点赞量百万的不在少数。2022年又砸钱开线下快闪店,在纽约时代广场租了个店,3天吸引5万人排队,但回头率不到20%。更头疼的是复购, 2022年新客复购率只有15%,老客也就30%出头,跟亚马逊Prime会员70%的复购率比,差远了。
物流与仓储:SHEIN的“阿喀琉斯之踵”
做平台,物流是绕不过的坎。亚马逊2022年Q1亏钱,就是主要原因是仓储产能过剩;SHEIN现在想学平台化,也得自己建仓。2022年他们在巴西建了个中心仓, 面积5万平方米,但处理能力也就每天2万单,遇到黑五这种大促,直接爆仓,包裹时效从3天拖到7天投诉量翻了3倍。
美国市场更麻烦。本土第三方卖家最怕的就是“再说说一公里”配送, SHEIN想靠自己的履约体系搞定,至少得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瓦克各建个仓,初步估算要花20亿美元。2022年SHEIN在云服务上已经花了2亿,再砸钱建仓,利润怕是要“归零”。他们想过跟第三方物流合作,但FedEx、UPS的报价高得离谱,一单配送成本比他们现在还贵1美元。
资本市场的“冷眼”:640亿估值下的增长压力
2023年1月, SHEIN把估值从950亿砍到640亿,还急着融20亿美元。资本市场明摆着没那么好糊弄——2022年他们营收227亿, 净利才7亿,要2025年做到净利75亿,相当于3年翻10倍,比登天还难。投资人最常问的就是:“平台化真能提升利润率吗?”
SHEIN给出的答案是“能”——通过抽佣和广告收入。但亚马逊就是前车之鉴:2022年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服务收入增长8%, 但履约成本涨了12%,再说说还是亏钱。SHEIN算过一笔账, 如果美国平台能拉到10万第三方卖家,抽佣能多赚15亿,但物流成本至少增加12亿,广告还得再投5亿,算下来净利可能不增反降。
Google与亚马逊:SHEIN的“投资迷局”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SHEIN曾找过Google和亚马逊谈投资。Google那边, SHEIN看中的是他们的广告渠道——2023年Q1,SHEIN在Google Ads上的投放同比增长了40%,YouTube上的KOL合作也越来越多。但Google压根没看上SHEIN, 他们2020年收购的Pointy,跟SHEIN的toC业务完全不搭边,谈了两个月就没下文了。
亚马逊这边更有意思。SHEIN想借亚马逊的物流和云服务,亚马逊却更愿意拉拢Shopify。2023年3月, Shopify CEO Harley Finkelstein突然松口,说愿意和亚马逊合作“buy with prime”服务——简单说就是让独立站卖家用亚马逊的物流和支付。这对亚马逊是好事:既能增加物流业务收入,又能抢Shopify的卖家。反观SHEIN,在亚马逊眼里不过是个“能赚钱的小弟”,还没到“盟友”的份上。
未来三年:800亿GMV的“生死局”
SHEIN给2025年定的目标是800亿美元GMV, 2022年才227亿,意味着3年要翻3.5倍。靠什么?无非三条路:降本、提复购、推高端线。高端线已经在试了 2023年2月推出的“SHEIN LUXE”,一件连衣裙卖200美元,但销量只有普通款的1/10,根本撑不起营收。
反观亚马逊, 虽然2022年亏钱,但2023年Q1AWS业务增长16%,广告业务增长25%,现金储备还是充裕的。SHEIN想靠平台化弯道超车, 但亚马逊只要稍微调整下第三方卖家政策,比如降低抽佣、多给流量,SHEIN的招商计划就得泡汤。这场仗,SHEIN打得是“险棋”,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说到底,SHEIN官宣美国平台业务,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逼到墙角的选择。从巴西试水到美国扩张,从物流自建到资本博弈,他们确实拼尽了全力。但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亚马逊的阴影还在用户的钱包不好赚,资本市场的耐心也有限。SHEIN的“美国时刻”,到底是新篇章的开始,还是又一个“烧钱黑洞”的开端?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季度的财报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