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电商大战激烈升级,亚马逊面临双重压力

美国电商战场硝烟弥漫

电商世界的战火从来不会熄灭,只是换了个地方烧得更旺。美国市场,这块全球电商玩家眼中的肥肉,如今正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肉搏战。亚马逊站在擂台上,看似身形庞大,却明显感觉到了四面八方的拳风。老对手们带着新招数卷土重来新玩家踩着流量浪潮虎视眈眈,这局面让电商圈的人都忍不住捏了把汗。

万亿美元市场里的独木桥

2022年, 美国电商市场规模像坐了火箭一样,首次冲破万亿美元大关。ecommerceDB的数据像一盆冷水浇在亚马逊头上——明明是块大蛋糕,亚马逊却发现自己吃得没那么香了。2022年, 它只占美国电商销售额的37.8%,虽然还是老大,但比起2014年到2021年那会儿从28.1%一路飙到56.7%的势头,明显慢了下来。这就像跑马拉松时曾经遥遥领先的选手,现在能听见后面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美国电商大战愈演愈烈,亚马逊腹背受敌
美国电商大战愈演愈烈,亚马逊腹背受敌

万亿美元的市场,谁不眼红?但真正敢下场厮杀的,要么是家底厚实的传统巨头,要么是手握流量密码的新贵。亚马逊站在中间, 左边是沃尔玛、梅西百货这些本土零售大鳄,右边是TikTok、Temu、SHEIN这些跨境新势力。两边夹击,亚马逊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挤下独木桥。

老对手的逆袭剧本

沃尔玛:从乡巴佬到电商新贵

提起沃尔玛, 很多人脑子里还是那个开在郊区、卖便宜货的大卖场。但近几年,这个“零售界的老炮儿”悄悄换了副面孔。2023年第三季度, 沃尔玛电商收入同比增长了11%,虽然跟亚马逊比还有差距,但这增速像打了鸡血一样,让亚马逊坐不住了。

沃尔玛的杀手锏是什么?先说说是会员体系。亚马逊有Prime, 沃尔玛就推出Walmart+,会员不仅能免运费,还能加个汽油折扣,这招直接打中美国中产阶级的腰包。更狠的是 沃尔玛2023年对电商网站和APP动了大手术,把原来乱糟糟的页面改得清爽干净,广告也没那么多。有用户吐槽说:“现在在沃尔玛购物,不像在亚马逊那么容易被带偏,买啥就是啥,体验好太多了。”这话说得亚马逊估计心里直发毛——自己赖以成名的“购物体验”,居然被老对手抢了风头。

沃尔玛还在偷偷挖亚马逊的墙角。它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第三方卖家,甚至承诺给卖家比亚马逊更高的佣金分成。2023年,有数据显示,从亚马逊转投沃尔玛的卖家数量同比增加了23%。这些卖家可不是小角色,很多都是年销售额百万美元以上的大商家。亚马逊的“卖家帝国”,正在被沃尔玛一点点蚕食。

Shopify:独立站的军火供应商

如果说沃尔玛是正面硬刚亚马逊,那Shopify就是躲在暗处的“军火库”。这家加拿大公司不自己卖货,却给无数中小卖家提供了开独立站的工具。2023年, Shopify的独立站卖家数量突破了200万,这些卖家就像散兵游勇,合起来却能对亚马逊造成大麻烦。

亚马逊最怕什么?当然是卖家“叛逃”。2022年4月, 亚马逊推出了“Buy with Prime”服务,想用Prime会员和物流体系把独立站卖家拉回自己阵营。后来啊呢?Shopify直接发警告:“装了Buy with Prime,小心你的客户数据被亚马逊偷走!”这话说得可一点不客气,直接把两家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Shopify还不止于此。它推出了自己的购物APP“Shop”,还测试全局搜索功能,就是要跟亚马逊的搜索算法掰手腕。更让亚马逊头疼的是 Shopify跟沃尔玛搞起了合作——沃尔玛的线下门店,可以当Shopify卖家的“前置仓”,订单来了直接从附近门店发货,这速度比亚马逊的两日达还快。亚马逊的物流优势,正在被这种“组合拳”慢慢瓦解。

新玩家的跨界降维打击

TikTok:流量变订单的魔法

谁能想到, 一个短视频平台,居然成了电商新贵?TikTok的“Inspire”功能,就像给电商市场扔了颗炸弹。用户刷着短视频,突然看到一个喜欢的商品,点一下就能下单,这流程顺畅得让人忍不住剁手。2023年, TikTok美国小店全面开放的消息一出,亚马逊的社交电商团队估计连夜开会了——自己搞了那么久的“Amazon Live”,用户活跃度还不如TikTok的一个零头。

TikTok的打法跟传统电商完全不一样。它不搞搜索,不搞推荐算法,就靠内容种草。一个网红的短视频,能让一款小众产品一夜爆单。2023年11月, 美国感恩节购物季期间,TikTok上“#GiftIdeas”话题的播放量超过了50亿次带动相关商品销量同比翻了三倍。这种“流量-转化”的速度, 亚马逊根本学不会,毕竟它的基因里刻着“搜索”两个字,而TikTok玩的是“发现”。

亚马逊也不是没想过反击。它推出了类似TikTok的短视频功能“Amazon TikTok”,还花大价钱请网红带货。但用户买账吗?未必。有市场调研显示,70%的美国年轻人更愿意在TikTok上“被种草”,而不是在亚马逊上刷短视频。这差距,就像用大炮打蚊子——亚马逊有弹药,却打不着关键目标。

Temu与SHEIN:低价狂魔的围剿

如果说TikTok是“降维打击”,那Temu和SHEIN就是“价格战”的祖师爷。这两家从中国杀出来的跨境电商,把“低价”玩到了极致。2023年, Temu在美国的下载量一度超过亚马逊,成为购物类APP第一名;SHEIN则宣布要在2024年把美国市场的市场份额提升到15%,现在还不到5%,但这野心,亚马逊可不敢小觑。

Temu的打法简单粗暴:极致低价+疯狂补贴。一件T恤9.9美元,一双鞋19.9美元,价格低到让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直呼“卷不动”。2023年黑五期间,Temu推出了“0.1元秒杀”活动,服务器直接被挤爆,但订单量还是破了千万。这种“烧钱换市场”的策略,亚马逊跟不跟?跟,利润就没了;不跟,市场份额就丢了。

SHEIN更狠, 它搞“小单快反”供应链,一件衣服先生产100件,卖得好再追加,卖不好就停产。这种模式让库存周转率比传统电商高10倍,成本自然低很多。2023年, SHEIN在美国推出了SHEIN Marketplace,允许第三方卖家入驻,想复制亚马逊的“平台模式”。更让亚马逊头疼的是 SHEIN的物流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订单3天就能到,跟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服务有得一拼。

亚马逊的内外困境

内忧:会员体系的裂痕

Prime会员,曾经是亚马逊最坚固的护城河。但现在这道墙出现了裂缝。2023年,亚马逊宣布Prime会员费上涨20%,从$139涨到$139,后来啊大量用户取消续费。有调研显示,35%的会员表示“涨价后觉得不划算”,宁愿去沃尔玛或者Target办会员。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Prime的“福利”越来越虚。两日达?现在经常变成三日达;Prime Video?内容质量不如Netflix;Prime Music?用户更爱Spotify。亚马逊把Prime当成了“提款机”,却忘了用户一开始是为了“快”和“省”才办会员。当福利缩水,价格又涨,会员自然会用脚投票。

更麻烦的是亚马逊自己的第三方卖家也开始“造反”。2023年,有超过10万家卖家主要原因是“封号潮”和“佣金太高”离开了亚马逊,转投其他平台。这些卖家是亚马逊生态的基石,基石松了整座大厦都可能塌下来。

外患:通胀下的消费降级

2023年, 美国的通胀率虽然降了点,但东西还是贵。普通老百姓买东西,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看“快不快”,而是更看“划不划算”。亚马逊上的商品, 很多比Temu、SHEIN贵一倍,甚至更多,这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吸引力直线下降。

沃尔玛抓住这个机会,主打“平价+线下体验”的组合拳。用户可以先在线下门店试穿衣服,再上APP下单,价格跟线上一样,还能免运费。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亚马逊学起来可就费劲了——它没有那么多线下门店,物流体系虽然发达,但成本太高,根本做不到沃尔玛那样的低价。

还有TikTok的“兴趣电商”,正好戳中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他们买东西不理性,就凭一时冲动,短视频一刷,觉得好看就下单。亚马逊的“搜索电商”太理性了用户想买什么搜什么转化率反而不如TikTok的“发现式购物”高。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让亚马逊有点水土不服。

未来战局:谁能笑到再说说?

电商市场的变化,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亚马逊的霸主地位,看起来坚不可摧,但其实早已千疮百孔。老对手们在正面战场跟它硬刚, 新玩家们在侧翼给它放冷箭,再加上内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亚马逊这艘巨轮,现在明显有点转向困难。

沃尔玛会取代亚马逊吗?短期内不可能,但它的增长势头确实吓人。Shopify会变成下一个亚马逊吗?也很难,它的模式跟亚马逊根本不一样。TikTok、Temu、SHEIN这些新玩家,能一直这么火下去吗?不好说毕竟烧钱的游戏,总有烧完的一天。

唯一确定的是美国电商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亚马逊如果想守住擂台, 必须得改改自己的“老毛病”——别再只盯着利润,多想想用户要什么;别再高高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