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26亿曝光的魔性玩具
那个在TikTok上“咔嗒咔嗒”响的玩具,凭什么26亿人围观?
TikTok的算法总爱推些让人停不下来的东西, 最近刷到最多的是一个叫lato-lato的小玩意儿——两个小球连着线,甩起来“咔嗒咔嗒”响,魔性到让人忍不住刷到凌晨。没人想到,这个看起来像儿童手工玩具的东西,能在TikTok上炸出26亿曝光,把东南亚搅得天翻地覆。
从美国老玩具到印尼“国民解压神器”
lato-lato的故事得从60年代末说起。那时候美国有个叫Clackers的玩具, 两个硬球中间连根线,玩法和现在的lato-lato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当年玩得太疯,硬球甩起来容易伤人,没多久就被市场踢出局了。谁能想到,这个“过气网红”会在几十年后穿越到印尼,摇身一变成了“国民解压神器”?

90年代, Clackers被印尼人改良了一下材料从硬塑料换成了更轻的木头或塑料,名字也改成了“latto-latto”——武吉士语里“发出噼啪声”的意思。一开始只是街头小摊的廉价货,8090后小时候都玩过谁也没当回事。直到2022年11月, 雅加达的某个街头突然冒出大批人甩着lato-lato“咔嗒咔嗒”响,这股风潮像野火一样烧遍了印尼。
TikTok:26亿曝光背后的“病毒式狂欢”
一个视频点燃的火药桶
今年1月,印尼博主@asrinal_dj8发了一段视频。他没有介绍玩具多好玩,而是用lato-lato的“咔嗒”声打了一段节奏,像在敲非洲鼓。视频没加特效,没配复杂文案,就纯展示声音的韵律。后来啊呢?播放量直接冲到3000万,点赞170多万,评论区炸了:“这声音也太解压了吧!”“谁教我玩这个?!”
这个视频成了导火索。接下来一个月,TikTok上关于lato-lato的内容像蘑菇一样冒出来。有人挑战“连续甩1000次不中断”, 有人用两个lato-lato合奏《小星星》,甚至还有婚礼现场——新人交换戒指时伴郎伴娘集体甩lato-lato当“背景音乐”。话题#latolato的播放量一路飙到28亿次东南亚用户刷到停不下来。
“复古玩具”的集体回忆杀
为什么是lato-lato?它既不像电子玩具那么炫酷,也不像乐高那么益智,凭什么火?翻翻TikTok的评论区, 答案藏在用户的留言里:“这是我小时候放学路上必买的玩具”“现在我30岁了居然又开始玩了”“给孩子买了一个,我自己先玩上瘾了”。
这几年“怀旧经济”在东南亚越来越火。千禧一代和X一代小时候的玩具,突然成了“新潮单品”。谷歌趋势的数据显示, 2023年初,“vintage toy finds”“cool vintage toy”这些词在东南亚的搜索量翻了3倍。人们买的不是玩具, 是“治愈内心的孩子”——成年人想通过lato-lato找回童年的简单快乐,给孩子买的则是“父母当年的童年款”。
数据不会说谎:一个玩具养活多少商家?
印尼市场:从街头小摊到销量57倍暴增
在雅加达的玩具市场,lato-lato的火爆肉眼可见。以前卖5万印尼盾一个的塑料款,现在涨到15万,还是供不应求。有个叫Jemaras的玩具商接受采访时说:“2022年11月前, 我一天最多卖50个,现在一天能卖500个,周末甚至上千个。”
电商平台的数据更夸张。印尼最大电商Tokopedia的报告显示, 2022-2023年新年期间,lato-lato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7倍。从“小众怀旧玩具”到“平台爆款”,只用了两个月。
东南亚:玩具市场的下一个“黄金洼地”?
不止印尼,整个东南亚都在为lato-lato疯狂。谷歌趋势的数据显示, 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对lato-lato的搜索热度紧随印尼,甚至伊拉克的用户也在疯狂搜索。外媒预测,东南亚传统玩具和游戏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4%,是全球最快的区域。
这背后是“成人玩具”市场的爆发。以前觉得玩具是孩子的专利,现在20-40岁的成年人成了消费主力。他们买解压玩具不是为了益智,是为了“对抗焦虑”。lato-lato的“咔嗒”声,就像ASMR一样,能让人瞬间专注,忘掉工作压力。有商家做过测试,带“解压”“减压”标签的玩具视频,转化率比普通玩具高23%。
争议与反思:魔性玩具能火多久?
但别急着all in怀旧玩具,上一次指尖陀螺的教训还历历在目。2017年, 指尖陀螺在TikTok上爆火,工厂一窝蜂生产,同质化严重,半年后价格从50元跌到5元,大批商家亏到关门。lato-lato会不会重蹈覆辙?
平安隐患也是问题。印尼已经有多起儿童误吞lato-lato小零件的新闻,当地政府开始考虑是否要出台监管政策。如果被归为“凶险玩具”,市场可能会瞬间降温。
更现实的问题是“跟风陷阱”。看到lato-lato火了 很多商家直接复制款式,换个颜色就当“新品”,后来啊消费者买回去发现“和视频里不一样”,差评率飙升。有经验的卖家会做差异化——比如把球换成夜光材料, 或者加个蓝牙音箱,让“咔嗒声”变成可调节的节奏音效,这样反而能卖高价。
给卖家的启示:怎么抓住下一个“lato-lato”?
选品:从“怀旧”到“怀旧+”
lato-lato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踩中了“怀旧+解压”两个痛点。想复制它的成功,不能只找老玩具,得找“能升级的老玩具”。比如80年代的魔方, 现在可以做成“智能魔方”,连手机APP记录解压时间;90年代的弹球,可以改成“LED发光弹球”,晚上玩更有氛围感。
嘀嗒狗数据平台有个“好物视频”功能,能实时监控TikTok上的爆款玩具趋势。最近发现, 东南亚用户对“可互动”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比如需要两个人配合玩的“协作弹球”,或者能拼成不同形状的“模块化解压玩具”。这些比“单纯甩两下”的玩具,更值得投入。
内容:别只拍“玩具多好玩”,拍“情绪多真实”
为什么@asrinal_dj8的视频能火?他没说“这个玩具能解压”, 而是用“咔嗒声”展示了一个成年人在工作间隙放松的场景——坐在办公室椅子上,甩着lato-lato跟着节奏点头,眉头从紧锁到舒展。这种“真实情绪”比“夸夸其谈”更有说服力。
卖家拍视频时 可以多拍“使用场景”:程序员熬夜时甩两下缓解压力,宝妈哄娃时当“小乐器”,朋友聚会时搞“lato-lato节奏大赛”。内容越贴近生活,用户越容易代入。数据显示,带“真实场景”的玩具视频,完播率比纯产品展示高40%。
时机:赶在“怀旧风”刮起来之前布局
lato-lato在印尼火起来之前,其实已经在小范围流行了半年。那些提前囤货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东南亚的“怀旧玩具”风潮才刚开始, 接下来可能会流行80年代的“竹蜻蜓”、90年代的“四驱车”——这些玩具在TikTok上已经有零星视频,但还没形成爆发。
建议卖家关注TikTok上“vintage toy”相关的标签, 找那些播放量在10万左右、但评论互动很高的视频,这些都是“潜力爆款”。提前和工厂谈定制,做一点小创新,等风来的时候,就能借势起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