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的AI Takko测试中
Tako初体验:菲律宾用户率先尝鲜,AI搜索到底好不好用?
5月底的菲律宾, 部分TikTok用户发现首页推荐栏右侧多了一个卡通机器人图标,点进去居然能跟AI聊天——这就是TikTok正在秘密测试的AI聊天机器人Tako。说起来这功能挺有意思, 用户不用跳出APP就能直接问问题,比如“怎么做好吃的红烧肉”,Tako不仅会甩出菜谱步骤,还会推荐一堆美食博主的实操视频,甚至能根据你的口味偏好推荐“微辣版”“懒人版”的内容。Watchful.ai的研究人员最早捕捉到这个变化, 他们测试后发现,Tako跟ChatGPT那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更像是个贴心的视频导购员,专治“刷视频不知道看啥”的纠结症。
从首页角落到智能助手:Tako藏在哪?怎么玩?
别以为Tako会像某些APP那样弹个窗瞎晃悠, 这家伙挺低调,藏在个人资料和点赞按钮之间的侧边栏。你点进去后 界面跟普通聊天软件差不多,底部有个输入框,上面还有几条提问建议,比如“最近流行的舞蹈教程有哪些?”“如何在家健身?”——明显是怕用户不知道该问啥。有意思的是 Tako的回答永远带着“TikTok特色”,比如你问“巴黎旅游攻略”,它不会给你百度百科式的长篇大论,而是直接甩出5个相关视频链接,标题还带emoji:“🇫🇷巴黎必打卡景点!本地人私藏路线”“背包客巴黎3天2晚不踩坑攻略”。这种“视频优先”的思路,说白了就是让你看完还想看,在APP里多待一会儿。

不只是回答问题,Tako的“视频推荐玄机”
你以为Tako只能回答固定问题?那你就小看它了。用户实测发现,这家伙的“联想能力”绝了。比如你刷到个查尔斯三世加冕的视频,突然想知道“加冕仪式的由来是什么?”, 直接问Tako,它不仅会甩一段百字左右的解释,还会推荐3个相关视频:一个是BBC的历史纪录片片段,一个是网友模仿加冕仪式的搞笑段子,还有一个是英国民众街头采访的vlog。更绝的是它还会主动追问:“想看更多关于英国王室的内容吗?”——这哪里是AI聊天分明是个懂人性的内容运营。这种“问题+视频+追问”的三段式服务, 比单纯的信息检索多了不少人情味,难怪测试用户反馈“比刷短视频还上瘾”。
谷歌的“心病”:Tako动了谁的奶酪?
别以为Tako只是TikTok的小打小闹,谷歌的搜索团队估计已经坐不住了。想想看,现在的年轻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什么?不是打开谷歌,而是打开TikTok搜“教程”“测评”。有数据显示,Z世代用户中,35%的人会先在TikTok找信息,而不是传统搜索引擎。现在Tako一上线, 相当于把“搜索框”直接嵌进了短视频里——用户问“怎么修漏水的水龙头”,Tako不仅给步骤,还直接跳到维修师傅的实操视频,看完就能动手,谁还去谷歌看那些又长又乱的文字攻略?这哪里是抢流量,这分明是要革了搜索引擎的命。
从“搜索工具”到“内容入口”:TikTok的野心
说到底, Tako不是TikTok的第一个搜索尝试,但绝对是最大胆的一次。早两年TikTok就试过在APP里加传统搜索框, 但那时候大家还是把它当“视频APP”,搜东西也是搜用户名、挑战赛。现在Tako不一样, 它要把“搜索”变成内容发现的入口——你问什么它就给你匹配什么视频,甚至能根据你的浏览历史“猜你想问什么”。这种“主动推荐+被动搜索”的模式, 本质上是在培养用户习惯:以后遇到问题,别想别的,打开TikTok问Tako就行。想象一下 如果这种模式跑通,TikTok就不再是个“短视频平台”,而是个“内容搜索引擎”,到时候谷歌想抢年轻用户,怕是连门都找不到了。
谷歌的反击与TikTok的“数据护城河”
谷歌当然不是吃素的。今年年初, 谷歌就宣布要用AI聊天机器人Magi改过搜索引擎,重点是要整合社交媒体内容,特别是TikTok的视频。但问题是谷歌有内容吗?它得求着各大平台开放数据,TikTok凭什么把优质内容给它?反观TikTok,手握10亿用户的浏览、点赞、评论数据,这些数据就是训练AI的“养料”。用户越是用Tako, Tako就越懂用户,推荐的内容就越精准——这种“数据飞轮”一旦转起来谷歌想追都追不上。就像业内人说的:“谷歌有算法, 但TikTok有用户行为数据;谷歌想整合内容,但TikTok自己就是内容源。”这场争夺战,从一开始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隐私与风险:Tako的“谨慎”背后藏着什么?
虽然Tako听起来很美好,但TikTok这次测试却谨慎得有点反常。为什么只在菲律宾试?为什么只给成年人用?为什么每次聊天都要弹个“回答可能不准确”的警告?这些问题背后藏着不少风险。说真的, AI聊天机器人这东西,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去年某社交平台的AI助手就主要原因是推荐凶险内容被骂上热搜。TikTok肯定不想重蹈覆辙, 所以把测试范围缩得小小的,先看看成年用户怎么反应,再考虑要不要给未成年人用。这种“慢慢来”的态度,倒是有几分“宁可少推,不能错推”的谨慎。
为什么只给菲律宾成年人用?TikTok的“平安阀”
选菲律宾做测试地,可不是随便挑的。当地对AI内容的监管相对宽松,TikTok能少背点政策包袱。至于为什么限制成年人,道理很简单:未成年人的信息保护太敏感了。万一Tako推荐了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或者被不良信息利用,TikTok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测试阶段干脆把未成年人排除在外等算法跑得稳了政策明朗了再考虑 。这种“先保底线,再谈体验”的策略,虽然慢了点,但总比翻车强。
聊天记录可删,数据平安谁买单?
用了Tako,你的聊天记录会被怎么处理?TikTok说可以手动删除,但“长期数据保留政策”却含糊其辞。你想啊,你问Tako“最近有什么好用的护肤品?”“周末去哪儿玩?”,这些信息可都是精准的用户画像。TikTok会不会拿这些数据去训练更懂你的AI?会不会跟广告商分享?这些都没人说清楚。更麻烦的是Tako的第三方AI提供商是谁?用的是哪家公司的模型?这些技术细节不透明, 用户只能“用脚投票”——要么接受模糊的数据处理,干脆不用;要么用着提心吊胆,怕哪天个人信息泄露。说到底,AI这东西,好用归好用,但数据平安这道坎,TikTok必须迈得漂亮才行。
商标申请与未来猜想:Tako会成为TikTok的“第二增长曲线”?
你以为Tako只是个测试功能?那就太天真了。上个月, TikTok悄悄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TikTokTako”的商标,类别里赫然写着“用于人工复制人类语音和文本的计算机软件”。这意味着Tako早就不是临时起意的项目,而是TikTok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想想看,如果Tako未来全面上线,会带来什么变化?用户粘性肯定蹭蹭涨——毕竟谁不想有个24小时在线的视频推荐官?广告商也会更愿意投钱,主要原因是Tako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多了。说不定,Tako真能成为TikTok继广告、电商之后的“第三增长曲线”。
从“TikTokTako”商标看平台布局:不止于聊天
商标类别里“人工复制人类语音和文本”这句话,暗示了Tako的未来方向——语音交互。以后可能不用打字,直接跟Tako说话就行:“推荐几个搞笑的宠物视频”“教我唱这首歌”。更远一点,Tako会不会集成到TikTok的直播里?主播直播时Tako实时回答观众问题,比如“这道菜怎么做?”“链接在哪?”,那直播体验不得起飞?甚至, Tako可能成为TikTok电商的“智能导购”,用户问“适合夏天穿的裙子”,Tako不仅推荐视频,还能直接跳到商品链接下单。这些想象不是空穴来风, 看看TikTok近几年的动作:直播、电商、本地生活……它早就不是个短视频平台了Tako只是这条路上的又一步棋。
跨境电商的“新流量密码”:Tako如何赋能商家?
对跨境电商Tako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想想看,你卖一款手工皮具,传统做法是投广告、找KOL带货,成本高还不一定精准。现在有了Tako, 用户问“哪里买好的手工钱包”,Tako直接推荐你的产品视频,甚至能根据用户所在地推荐本地能买到的款式。有跨境电商从业者透露, 在类似Tako的功能测试中,商家通过AI推荐获得的点击转化率能提升25%-30%,主要原因是用户本身就是带着需求来的,转化意愿比普通广告强得多。未来如果Tako全面开放, 商家只要做好内容优化,让视频能被AI抓取到,就可能获得免费精准流量——这比烧钱投广告划算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