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女装市场Uplus的本土化趋势明显

从SaaS到女装品牌:UTen的印尼冒险

出海之前, UTen在国内经营的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SaaS产品公司,在直播数据以及相关辅助产品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得知TikTok Shop重押东南亚市场并开通了印尼站点后UTen便谋划起了出海之路。2022年3月, UTen正式成立,将印尼作为首要发力站点,为TikTok商家提供数据分析、主播对接等服务。一年多后 这家数据服务商摇身一变,推出了自营女装品牌Uplus,在印尼TikTok的女性快时尚分类中做到了销售领先,年GMV超数百万美元。这个跨界背后藏着中国品牌在印尼市场本土化的真实探索。

数据驱动选品:UTen的SaaS基因如何赋能Uplus

UTen做SaaS时积累的看家本领——数据分析,成了Uplus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和其他跨境卖家凭感觉选品不同, Uplus的日常经营完全围绕数据展开:通过UTen的平台分析印尼女性的搜索习惯、点击偏好和购买转化,用数据决定要不要推一款连衣裙;上新前先做小范围测款,根据短视频的完播率和评论调整设计细节;定价时对比本地竞品的价格带,既不能高到让消费者觉得“不值”,也不能低到让品牌显得“廉价”。

女装品牌Uplus出海印尼感悟:市场未见红海,本土化趋势明显
女装品牌Uplus出海印尼感悟:市场未见红海,本土化趋势明显

吴烨说:“印尼市场缺的不是便宜货, 是物美价廉的好商品,数据能帮我们找到那个‘刚好’的点。”这种数据驱动的打法, 让Uplus在2022年上线后很快爆出几款爆款,其中一款改良版穆斯林长袍,靠着精准把握印尼女性既要遮盖又要时尚的需求,单月销量破万件。

印尼市场的特殊性:不只是“穆斯林人口多”那么简单

说到印尼女装市场,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穆斯林人口多,卖头巾和长袍肯定没错”。但UTen团队落地后发现,这里的穆斯林女性穿衣风格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90%以上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但大部分女性并不戴全脸面纱,即使是戴头巾的,也会搭配修身的上衣、牛仔裤或者时尚的阔腿裤,形成一种“低调中带点张扬”的独特风格。

吴烨在雅加达的街头观察了很久:“她们的头巾颜色很鲜艳, 图案有印花也有刺绣,搭配的上衣要么是oversize的T恤,要么是收腰的小西装,这种‘穆斯林时尚’的细分品类,在国内很少见,但在印尼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Uplus的团队专门聘请了本地设计师, 把印尼传统蜡染元素和现代剪裁结合,推出的一系列“头巾+上衣”套装,上线后复购率比普通款高20%,印证了这种文化洞察的重要性。

供应链本土化:中国设计+印尼工厂的降本增效

做女装最头疼的供应链,Uplus用“中国设计+印尼工厂”的模式破解了。刚开始, Uplus完全依靠国内工厂生产,通过跨境物流发往印尼,但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物流周期长,消费者下单后要等15天以上,体验差;二是退换货麻烦,尺码不合适或者不喜欢,运费比衣服本身还贵。后来团队调整策略,保留国内的设计团队和面料供应链,把生产环节放到印尼。

吴烨算了一笔账:“印尼本地服装工人工资是国内的三分之一, 工厂起订量低,100件就能接单,小单快反的优势特别明显。”目前Uplus已经和雅加达、 泗水等地的几百家本地工厂达成合作,从设计稿到成品只要7天比跨境生产快一半。去年开斋节前, 他们根据数据预测到长袍和头巾会热销,提前一个月让印尼工厂备货,后来啊大促期间订单量暴增493%,完全没出现缺货,这种供应链的快速响应,靠的就是本土化的布局。

营销玩转本土化:从“带货主播”到“人设IP”的探索

TikTok Shop的玩法和国内直播电商很像,但印尼的消费者不吃“叫卖式”直播。UTen刚做服务商时 发现很多中国卖家找本土主播带货,主播要么全程念产品参数,要么用夸张的语气喊“买它买它”,后来啊观看人数寥寥。吴烨分析:“印尼消费者更喜欢‘朋友推荐’的感觉,主播得像个懂穿搭的闺蜜,而不是推销员。”于是Uplus的主播团队全是本地聘请的年轻女孩, 她们直播时不只卖衣服,还会教怎么搭配头巾,分享自己的穿搭心得,甚至聊生活日常。

有个叫Sarah的主播, 主要原因是总是穿着Uplus的衣服去打卡印尼的热门景点,粉丝觉得她“真实可信”,带动她带的款转化率提升了30%。除了直播,短视频测品也是Uplus的利器。他们发现印尼女性喜欢看“变装”视频, 就用同一件衣服拍不同风格的搭配,比如把一件基础款白衬衫配牛仔裤是休闲风,配半身裙是通勤风,视频播放量普遍比单纯的展示款高50%,这种“内容种草+直播转化”的组合拳,让Uplus的复购率稳定在35%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土团队落地:为什么“办公室在雅加达”比“远程指挥”更重要

很多跨境卖家觉得“人在国内, 远程管理印尼市场”就够了UTen用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太天真。2022年刚进印尼时 团队完全在国内,产品上架、活动策划都靠邮件沟通,后来啊经常出错:比如把尺码表按中国的标准定,印尼消费者买回去发现太大;促销时间定在当地的斋月期间,后来啊被投诉“不尊重宗教”。后来吴烨带着核心团队搬到雅加达,租了办公室,招聘了20多个本地员工,才慢慢摸清门道。

“本地员工知道什么时候是当地的购物节, 比如开斋节、 Eid al-Fitr,提前半个月就要备货;他们知道印尼消费者喜欢什么颜色,去年流行莫兰迪色系,今年又换成亮色系,这些细节远程根本搞不定。”更关键的是本土团队能快速响应平台规则变化。TikTok Shop去年调整了算法, 更倾向于推荐本地发货的商家,Uplus主要原因是已经在印尼建了仓,一夜之间流量就涨了40%,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靠的就是团队落地本土。

挑战与破局:从“偶发爆单”到“稳定增长”的阵痛期

做跨境电商最怕“偶发爆单”,Uplus也踩过这个坑。2022年中, 他们的一款印花连衣裙主要原因是被一个本地网红穿了突然爆单,一天订单量超过平时的10倍,后来啊国内工厂来不及生产,跨境库存告急,再说说只能硬着头皮发空运,光运费就亏了几万块。这件事让团队意识到,没有本土库存,再火的款也接不住。后来他们果断在雅加达租了个500平的仓库, 把爆款款都备货在当地,虽然增加了仓储成本,但物流时效从15天缩到3天消费者的差评率从8%降到2%,复购反而上来了。

另一个挑战是文化差异, Uplus曾设计过一款露肩上衣,按国内审美很时尚,但上线后收到大量差评,说“不符合伊斯兰教义”。团队赶紧下架调整,把肩部设计成泡泡袖,既保留了时尚感,又符合当地文化,重新上架后迅速卖断货。吴烨说:“本土化不是迎合所有文化, 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找到平衡点,这需要试错,但试错成本比盲目出海低多了。

未来不止线上:Uplus的线下渠道野心

虽然现在Uplus的销售主要靠TikTok Shop,但吴烨早就把目光投向了线下。他常去雅加达的购物中心, 发现本土女装品牌线下店生意很好,比如“Zoya”和“Curvz”,都是主打穆斯林时尚的本土品牌,门店里挤满了年轻女孩。“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才是品牌沉淀的地方。”吴烨计划明年开第一家线下体验店, 选址在雅加达的年轻人聚集区,店里不仅卖衣服,还设有一个“穿搭咨询区”,聘请本地造型师帮顾客搭配头巾和服装,甚至考虑和当地的咖啡店联名,打造“时尚+生活”的场景。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在国内已经被验证过有效,Uplus想把它复制到印尼。吴烨说:“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做一个卖衣服的品牌, 而是想成为印尼女性心中的‘时尚闺蜜’,线上种草、线下体验,这才是品牌的长期价值。

争议与共识:印尼女装市场,品牌化是“必选项”还是“选择题”?

说起印尼市场的品牌化,卖家们一直有分歧。有人觉得“东南亚客单价低,消费者只看价格,做品牌纯属浪费”,但吴烨不这么认为。他举了个例子:Uplus曾推出一款基础款白T恤, 定价5美元,比同类产品贵1美元,但主要原因是用了埃及棉,洗不变形,很多消费者主动复购,还推荐给朋友,这款T恤现在每月销量稳定在5000件。“印尼消费者不是不认品牌,是没遇到真正懂他们的品牌。

”吴烨观察到, TikTok Shop最近也在推品牌扶持计划,对有品牌标识的店铺给更多流量,这说明平台也在引导卖家从“卖货”转向“做品牌”。不过他也承认, 品牌化需要时间,“Uplus用了1年多才在消费者心里有了一点认知,新卖家别指望一夜爆红,先把本土化做透,品牌自然就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