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在英国电商业务稳固,为何暂无全球扩张计划

英国电商:TikTok的“练兵场”还是“泥潭”?

TikTok在英国推出小店两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电商闭环,效果却不明显。外界总说它电商业务“稳固”,可细看数据会发现,这稳固底下藏着不少暗流。2023年上半年,东南亚市场每月GMV能冲到2亿美元,英国呢?只有2400万,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你说这叫稳固?怕是TikTok自己都得掂量掂量。

2400万GMV vs 2亿:英国市场的“虚火”与“实冷”

KlipC的数据揭了老底: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 TikTok Shop全球店铺数量突破13万,印尼一家独大占了54%,英国市场呢?可怜巴巴7%,店铺数量没到1万。这差距不是一般大。英国用户刷短视频时确实爱看直播,可看归看,买归买,转化率低得让人着急。你说用户习惯养成了可购物车里的东西就是没多少人买单,这叫哪门子稳固?

TikTok表示暂无扩张计划,英国仍是电商业务主阵地
TikTok表示暂无扩张计划,英国仍是电商业务主阵地

更扎心的是英国市场的GMV增长慢得像蜗牛。投入的人力、营销资源不少,产出却不成正比。对比东南亚那种“直播一响,黄金万两”的热闹,英国这边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你说TikTok能满意这种“稳固”?怕是心里早就急了但又不好明说。

假货横行:香水变体“Suave”敲响的警钟

英国TikTok Shop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假货问题。媒体曝光过这么个事:用户搜“香水”,首页前12个后来啊里9个是假的。迪奥Sauvage被改成“Suave”或“Savage”, Viktor&Rolf的Flowerbomb仿制品叫“Mark and Victor”,名字乍一看差不多,收货后才发现是山寨。更气人的是想找卖家维权,店铺直接“人间蒸发”,连个客服影子都见不着。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TikTok虽然对违规商家有处罚政策,施行起来却像“纸老虎”。低价低质的商品充斥平台,不仅没被清理,还经常出现在首页推荐和搜索后来啊里。有些网红为了佣金,甚至公开宣传这些假货,消费者投诉无门,监管机构也盯上了TikTok。你说这样的市场环境,能叫“稳固”?简直是自砸招牌。

内部困局:流量狂欢后的“变现难题”

TikTok在英国的流量是真没得说 日活用户蹭蹭往上涨,可流量变现却像隔着一层窗户纸。用户刷视频看得津津有味,一到购物环节就犹豫了。为啥?主要原因是信任没建立起来。直播购物在东南亚能火, 是主要原因是用户习惯了“眼见为实”,可在英国,大家更看重品牌和品质,TikTok上的商家鱼龙混杂,谁敢轻易下单?

直播购物:从“看个乐”到“买点啥”的距离

TikTok在英国确实花了不少力气培养用户看直播的习惯, 网红带货的场次多了互动量也上去了。可问题是看直播和买东西是两码事。英国用户更理性,不会主要原因是主播几句“家人们冲啊”就冲动消费。转化率低,GMV自然上不去。TikTok内部可能也急, 但急没用,购物链路的每个环节都得优化,从选品、物流到售后哪一环掉链子都不行。

更麻烦的是英国消费者对退货、售后的要求很高。一旦商品出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差评。TikTok的全托管模式虽然能把物流售后包了但商家质量跟不上,照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说它能把重心放在改善平台环境,可这改善起来哪是一朝一夕的事?

全托管模式:“甩手掌柜”的隐患

听说TikTok Shop下个月要上线美国,全托管模式也会跟着来。这模式在东南亚确实尝到了甜头,商家不用操心运营,TikTok包揽一切,GMV噌噌涨。可英国市场能复制东南亚的成功吗?恐怕悬。英国消费者对商品品质、 品牌授权看得比东南亚重得多,全托管模式下商家更倾向于卖低价商品,这和英国市场的需求根本不对路。

TikTok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英国搞全托管,可能只会加剧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让假货问题更严重。与其硬推模式,不如先解决商家资质审核、商品质检这些基础问题。可基础问题解决起来慢得很,TikTok等得起吗?

外部压力:扩张路上的“拦路虎”

英国市场还没搞定,外界就传TikTok要进军荷兰了。这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TikTok最近在货架电商上动作频频,东南亚、美国都布局了欧洲市场自然成了下一个目标。可TikTok的产品营销经理Koen Vanderhoydonck在阿姆斯特丹电商会议上直接泼了盆冷水:荷兰?暂时没计划。

荷兰计划落空:TikTok的“保守牌”

为啥不进荷兰?说白了还是英国市场拖了后腿。2023年初,TikTok刚组建荷兰销售团队,主要精力全放在广告销售上,电商销售压根没提。这说明啥?说明TikTok自己都没想好怎么在英国把电商做明白,哪敢贸然闯进新市场?扩张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事,得有成熟的模式和底气。

对比Temu, 人家2023年就在美国东西部搞海外仓建设,计划下半年杀进东南亚,动作快得很。TikTok却像个“慢郎中”,在英国磨磨唧唧两年,GMV还没起来。你说它是战略保守,还是被英国市场难住了?恐怕两者都有。毕竟扩张失败的代价太高了印度市场的教训还没忘呢。

东南亚的“模板”不适用于英国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简单,市场接受低价商品,移动支付普及,直播购物文化浓。英国呢?消费者追求品质,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购物习惯更偏向传统电商。TikTok在东南亚那一套——低价引流、直播轰炸、全托管包办——拿到英国根本不管用。英国市场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比如选品要高端,服务要到位,这可不是靠快速扩张能实现的。

而且, 英国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亚马逊、本地电商平台早就站稳了脚跟,TikTok想分一杯羹,难度不小。与其在新市场碰壁,不如先把英国这个“桥头堡”守好。你说TikTok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未来之路:深耕还是冒进?TikTok的“慢炖哲学”

外界总说TikTok电商要全球扩张, 可它自己却在英国按兵不动,这背后到底是深谋远虑,还是力不从心?从目前来看,TikTok更像是选择了“深耕”。英国市场虽然问题多,但用户基数大,消费能力强,只要能解决假货、信任、转化这些核心问题,潜力还是有的。

商家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门槛

TikTok在英国要想真正“稳固”,第一步就是把商家质量提上去。不能光想着拉数量,得把好入口关。比如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对美妆、电子产品这些高假货风险品类严格审核,不合格的直接拒之门外。再建立商家信用体系,违规次数多了就限流、清退。参考亚马逊的品牌备案机制,但TikTok得更狠,毕竟内容电商对商品真实性的要求更高。

2023年第二季度, 有商家反映TikTok英国站审核变严了部分类目需要提供品牌授权书,这算是个好兆头。但施行力度得跟上,不能一阵风。只有商家质量上去了消费者才敢买,GMV才能真正增长。

内容与商业的平衡:别让“带货”毁了“刷视频”的乐趣

TikTok最大的优势是内容生态, 可一旦商业味太浓,用户就会流失。你看早期抖音,一开始是纯粹的娱乐平台,后来广告、带货多了不少用户就不爱刷了。英国市场同样如此,不能为了GMV把短视频都变成“硬广”,得让用户在刷视频时自然产生购买欲。

比如多扶持一些“真实测评”类网红, 让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推荐商品,而不是生硬地喊“买它”。内容要有趣、有用,带货要软、要自然。这样才能守住用户,守住流量。毕竟用户都不来了还谈什么电商扩张?

差异化竞争:在亚马逊和Temu的夹缝中找机会

英国市场已经被亚马逊、 Temu这些巨头占据,TikTok要想突围,得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赛道。亚马逊强在供应链和物流, Temu主打低价,TikTok不如深耕“内容+社交”这个优势,主打Z世代和年轻群体。

比如聚焦小众设计师品牌、 国潮美妆、潮玩手办这些细分品类,通过网红种草、短视频展示商品设计理念和故事,让用户主要原因是“喜欢”而购买,而不是主要原因是“便宜”。2023年上半年, 英国Z世代在社交平台购买小众品牌的比例同比提升了35%,这数据说明年轻人对新品牌的接受度很高,TikTok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说到底,TikTok在英国电商的“稳固”,更像是一种“阶段性成果”。问题一堆,但潜力还在。暂无全球扩张计划,不是放弃,而是想先把英国这个“试验田”种好。至于什么时候能“丰收”,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假货、信任、转化这些老大难问题。毕竟电商这事儿,急不来得慢慢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