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新立法限制TikTok,用户热情不减

美国立法风波:TikTok为何成“眼中钉”?

美国国会山的会议室里关于TikTok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月。2023年3月, 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按照党派路线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赋予总统拜登新的权力——可以禁止或限制TikTok及其他被认为构成国家平安风险的外资应用程序。消息一出,舆论场瞬间炸开了锅。支持者拍手叫好, 认为终于要给这个“数据黑洞”戴上镣铐;反对者则怒斥这是“数字麦卡锡主义”,剥夺了1.7亿美国用户的选择自由。

从众议院投票到州级禁令:立法路径的急转弯

时间拉回到2023年5月17日 蒙大拿州州长格雷格·吉安福签署法令,成为全美第一个明令禁止TikTok的州。这部法案堪称“史上最严”——不仅禁止应用商店下载TikTok, 还要求现有用户卸载,违者每次罚款1万美元。蒙大拿州的举动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TikTok火速回应,将州政府告上法庭,理由是“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侵犯言论自由”。律法界人士分析,蒙大拿州的禁令极有可能在法庭上被推翻,毕竟此前多个州的类似提案都卡在了律法层面。于是国会坐不住了觉得必须通过更“硬核”的联邦立法,才能彻底堵住TikTok的路。

美国拟出台新立法限制TikTok,但用户热情不减
美国拟出台新立法限制TikTok,但用户热情不减

2023年6月15日参议院传来新动静。一个由六名参议员和两名众议员组成的两党小组抛出一项新法案,剑指数据跨境流动。法案要求商务部列出“高风险国家名单”,禁止美国个人数据流向这些国家,TikTok赫然在列。说白了就是想切断TikTok把美国用户数据传回中国的渠道。立法者振振有词:“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绝不能让外国势力染指。”但TikTok方面反将一军:“我们早就投入15亿美元搞‘德州计划’, 把美国用户数据存在美国服务器上,由美国公司管理,这还不够吗?”

数据平安疑云:立法者的核心焦虑

美国政客对TikTok的警惕,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数据平安”和“意识形态渗透”。2023年5月, 路透社曝出,一个由两党议员组成的小组 提出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的美国资产,否则就“关门大吉”。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麦考尔更是放话:“要么卖掉,要么禁掉,没得商量。”这种“不卖就禁”的霸道逻辑,连民主党大佬佩洛西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批评这是“赤裸裸的经济霸凌”。

但问题是立法者口中的“平安风险”到底有没有实锤?TikTok反复强调,从未应中国政府要求提供过美国数据,算法推荐也完全独立。可美国政客似乎“选择性失明”,宁愿相信“潜在风险”,也不愿听TikTok的解释。这种“有罪推定”的做法,连不少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纽约时报》评论称:“如果仅仅主要原因是一家公司是中国背景, 就剥夺其在美国运营的权利,那开了一个非常凶险的先例。”

用户不买账:TikTok的使用习惯有多顽固?

国会山吵得不可开交,可美国老百姓的反应却很“淡定”。2023年第二季度, 现代零售和Attest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样本量1000名美国消费者,后来啊让立法者大跌眼镜:近一半受访者表示“经常”或“非常频繁”使用TikTok,只有31%的人说“从未用过”。更扎心的是在过去的六个月里32%的用户反而增加了使用时长,只有8%的人主要原因是禁令传闻卸载了App。

调查数据:近半数用户“离不开”TikTok

这份调查报告就像一盆冷水,浇在立法者头上。他们原以为禁令一出,用户会“用脚投票”,后来啊现实是“我行我素”。数据不会说谎:TikTok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数, 从2022年底的1.5亿增长到2023年中的1.7亿,不升反降?不是“逆势增长”。蒙大拿州禁令生效后 当地用户下载VPN的比例确实增加了30%,但TikTok的日活用户只下降了5%——换句话说95%的人根本没把禁令当回事。

为什么用户这么“死心塌地”?答案藏在每天的屏幕时间里。早上起床刷10分钟, 通勤路上看20分钟,午休再刷半小时睡前还要躺床上看1小时……TikTok的算法比你自己还懂你:你喜欢萌宠,它就推柯基打架;你喜欢做饭,它就推30秒搞定早餐;你喜欢穿搭,它就推平价好物。这种“精准投喂”的快乐,其他平台给不了。就像一位纽约白领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我管它数据去哪儿呢?我只知道刷TikTok能让我开心,这就够了。”

“内容即王道”:用户为何对TikTok上瘾?

用户黏性背后是TikTok精心构建的内容生态。2023年第一季度, 美妆品牌Glossier在TikTok发起#素颜挑战,邀请素人分享无妆护肤心得,播放量突破2亿次带动官网销售额增长45%。品牌营销总监艾米丽·陈透露:“我们试过Instagram、 Facebook,但TikTok的转化率是其他平台的3倍。这里的用户更真实更容易被打动。”不只是大品牌,中小卖家也靠TikTok逆袭。2023年2月, 佛罗里达州的家居用品卖家Sarah在TikTok发布“改过出租屋”短视频,用平价材料打造ins风卧室,粉丝从1万涨到50万,月销售额从5000美元飙到5万美元。

内容生态的活力,还来自创作者的热情。2023年6月, 美国说唱歌手Lil Nas X在TikTok发布新歌片段,搭配魔性舞蹈,24小时内播放量破亿,直接空降Billboard榜冠军。他的经纪人感慨:“以前发歌要靠电台打榜,现在TikTok就是最好的宣传渠道。”这种“草根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让用户觉得“在这里我也能成为明星”。这种情感连接,是任何禁令都拆不散的。

跨境电商的“ TikTok依赖症”:禁令背后的商业逻辑

如果说普通用户刷TikTok是为了快乐,那跨境电商卖家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2023年,全球电商增速放缓,但TikTok Shop却一枝独秀。第一季度数据显示, TikTok Shop美国市场GMV同比增长120%,远超亚马逊的8%、Shopify的15%。深圳跨境电商卖家李明的故事很典型:2022年他还是个亚马逊小白, 2023年转战TikTok,通过直播卖手机壳,半年时间做到月销10万单,利润是做亚马逊时的5倍。

中小卖家的流量密码:TikTok Shop的崛起

中小卖家为什么扎堆TikTok?主要原因是这里“流量便宜”。亚马逊获客成本已经涨到50美元/人, 而TikTok推荐,精准触达潜在客户,获客成本只要5美元。2023年3月, 深圳3C配件卖家王芳在TikTok投放100美元广告,带来500单转化,ROI高达1:50。她兴奋地说:“在亚马逊, 我每天花500美元广告费只能卖30单;在TikTok,100美元就能卖500单,这生意不做等什么?”

TikTok Shop的“短视频+直播”模式,更是把转化率拉满。2023年4月, 洛杉矶服装品牌通过直播展示穿搭效果,观众边看边买,转化率达到8%,而行业平均只有2%。品牌创始人Jessica透露:“以前我们做线下活动, 一天最多卖200件;做TikTok直播,一场3小时就能卖2000件。”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让跨境电商彻底告别了“刷单、差评”的内卷,回归产品本身。

品牌营销的“新战场”:为什么离不开TikTok?

大品牌也没闲着。2023年5月, 运动品牌Nike在TikTok发起#跑步挑战,邀请用户分享跑步日常,话题播放量超8亿次官网运动鞋类目销量增长35%。数字营销分析师马克·罗伯森评价:“TikTok改变了品牌营销的逻辑——从‘我说你听’变成‘你玩我买’。用户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参与传播。”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让品牌和消费者建立了更深度的连接。

就连传统行业也忍不住入局。2023年6月, 美国连锁餐厅Chick-fil-A在TikTok发布“员工隐藏才艺”短视频,展示后厨大叔跳街舞,播放量破亿,带动门店客流量增长20%。市场总监表示:“我们试过电视广告,但年轻人谁看电视啊?TikTok才是他们的‘客厅’。”这种“接地气”的营销,让品牌形象更鲜活,用户自然买账。

立法与现实的博弈:禁令真能拦住TikTok吗?

美国立法者以为,只要通过法案、下达禁令,就能让TikTok“乖乖就范”。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远比律法条文更难改变。

蒙大拿州禁令的“纸老虎”:衙门或成绊脚石

蒙大拿州的禁令生效后TikTok立刻提起诉讼。2023年6月,联邦法官发布初步禁令,暂停施行该州的律法。理由很简单:“禁令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限制了言论自由。”律法专家指出, 美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非常严格,除非能证明TikTok确实造成了“实质性危害”,否则禁令很难站住脚。而立法者至今拿不出“实质性危害”的凭据,只有“可能”“潜在”之类的猜测。

更尴尬的是就算联邦立法通过施行起来也是难题。2023年7月,美国司法部尝试起诉某非法VPN服务商,后来啊发现根本抓不住所有用户。TikTok的讼师团队放出话来:“如果国会真敢禁,我们会把官司打到最高衙门。到时候,1.7亿用户都是我们的‘证人’。”

“换汤不换药”:用户总能找到替代方案

就算TikTok真的被禁,用户也不会“坐以待毙”。2023年5月,蒙大拿州禁令传闻传出后VPN下载量激增30%。某VPN服务商负责人透露:“我们的用户里60%是为了‘解锁’TikTok。”更讽刺的是一些“技术宅”已经开发出“TikTok镜像网站”,用域名跳绕过封锁。2023年6月,这类网站的日均访问量突破500万次。

就算用户找不到替代方案,TikTok的影响力也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2023年7月, 美国音乐平台Spotify宣布,将把TikTok热门歌曲纳入“年度歌单”;电商平台Etsy开设“TikTok同款”专区;甚至连快餐品牌麦当劳都在菜单上标注“TikTok网红推荐”。这种“无处不在”的存在感,让禁令显得像一场“闹剧”。

未来之路:TikTok的破局与用户的“真香”定律

面对围剿,TikTok没有坐以待毙。2023年6月,CEO周受资宣布追加10亿美元投资,在美国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进一步推进数据本地化。一边,公司成立“透明度中心”,邀请第三方机构监督数据平安。这些举措,明摆着是想用“实际行动”打消立法者的顾虑。

数据本地化:TikTok的“妥协”与“坚守”

数据本地化是TikTok的“破局关键”。2023年7月, TikTok与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达成合作,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甲骨文的服务器上,并由甲骨文负责审计。甲骨文CEO萨弗拉·卡茨公开表示:“我们会确保数据绝对平安,任何国家都无法干涉。”这种“第三方托管”的模式,或许能让立法者安心。

但数据只是表象,TikTok真正的“护城河”是内容。2023年8月,TikTok上线“创作者基金2.0”,拿出5亿美元扶持中小创作者,降低分成门槛。一位美食博主兴奋地说:“以前要100万粉丝才能赚广告费,现在10万粉丝就能接到品牌单。”这种“让利于创作者”的策略,让内容生态更加繁荣,用户自然舍不得走。

内容生态的“护城河”:用户黏性的终极解法

归根结底, 用户选择TikTok,不是主要原因是“它是中国公司”,而是主要原因是“它好用”。算法精准、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这些都是其他平台比不上的。2023年第二季度, TikTok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58分钟,比Instagram多20分钟,比YouTube多10分钟。这种“时间占领”,才是最坚固的壁垒。

美国立法者或许该反思:与其把精力花用户会用脚投票。TikTok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好产品,不需要靠打压,自然会赢得人心。而那些试图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人,到头来只会被时代抛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