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美国市场即将开放,先行者们对这一趋势有何独到见解

TikTok美国市场开放,跨境赛道的下一张船票来了?

最近行业里传得最热的话题,莫过于TikTok美国市场要全面开放了。消息说8月份商城就要上线,跨境商家能自运营,这可把不少跨境卖家整得坐不住了。说实话,谁不想在美国市场分一杯羹呢?毕竟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人均GDP6.7万美金,线上GMV占比还高,听着就让人眼红。但问题来了这船票是好拿还是烫手?先吃螃蟹的人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英国市场的经验,能照搬到美国吗?

说到TikTok电商,英国市场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有人在那儿亏了几百万美金,也有人闷声发大财。Liveology的王玉娴就提到, 2021年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品牌,现在正迎来红利收割期,夏季大促的数据简直让人惊喜,GMV和单量都是300%的增长。这数据放在谁身上不激动?但霞光社的何维收到的反馈却很冷静,卖家们担心盈利周期太长,怕踩坑,所以观望情绪挺重。

TikTok美国市场即将开放!这些先行者们给出了什么观点?
TikTok美国市场即将开放!这些先行者们给出了什么观点?

这就奇了同一个市场,怎么有人哭有人笑?前海母基金的伊博在美国待了一个月,发现美国这十年变化没中国大,互联网基建慢半拍。他觉得英国市场的经验不能直接套用, 美国市场多样性太强,只要打对细分领域的价值点,就能圈住一批忠实粉丝。欧洲市场比较传统,英国没做好不代表美国也会翻车。这观点倒是挺戳人,毕竟谁都不想主要原因是别人的失败,就提前放弃一个巨大的金矿。

美国市场的爆品逻辑, 和东南亚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习惯了在东南亚卖性价比产品,觉得便宜就能走量。但TikTok美国市场的现实狠狠打了脸——现在卖得火的, 不是便宜货,而是骑行旅行箱、ebike、泳池清洗机器人、自动割草机这种高客单商品。客单价高得离谱,转化率却比Facebook强不少。伊博观察到一个现象, 美国TikTok上的年轻用户讨论得火热,反而没人提Facebook和Youtube,这说明平台流量是真年轻,消费潜力也跟着上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韩国亚裔小品牌, 创始人小眼睛、胖子,还是个同性恋和异装癖,愣是切中了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正确点”,硬是把小品牌做成了TikTok品类前三。这事儿给不少卖家提了个醒:在美国市场,产品差异化和品牌故事的重要性,可能比价格本身还关键。Newme的顾俊说得直白, 英国市场亏了几百万美金,就想着在美国赚回来但美国市场的货品太丰富了中国视角、东南亚视角的货,在这儿可能根本行不通。

全托管模式,到底适合谁?

TikTok推全托管模式,对不少卖家来说是双刃剑。顾俊觉得,工厂和小众品牌最有机会——要么产品差异化到没朋友,要么价格低到没朋友。但现实是 工厂和品牌商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工厂只管提供性价比产品,品牌商要做的是攻克用户心智,中间隔着物流、云窗、运营一堆事儿。诺斯贝尔的麦耀雅就问得直接:国内已经赚钱的好产品,为啥非跑去美国?国内囤货再运过去,时间差和成本怎么打?这问题确实戳中了不少卖家的痛点。

何维的观点更偏向大贸易商, 他们有备货思维,仓储也准备好了和TikTok沟通起来最顺畅。前置仓在海外的话, 销量不够大根本拖不回来成本高得吓人;货在国内全托管能拖回,但成本能降多少谁也说不准。现在大家都在观望,等模式跑通再说。这就像看一场还没开场的大戏,前排观众想占位,又怕票是假的,纠结得不行。

本地化,不是一句空话

TikTok美国市场能不能成,本地化是关键。伊博提到, 不在美国本地待着,根本理解不了为什么所有女生都要穿瑜伽裤——这背后是美国主流文化和消费习惯的深层逻辑。TikTok美国团队也在反思英国市场的决策失误,现在往更健康的生态方向走,自我迭代能力还是有的。

但组织问题摆在眼前:TikTok其他市场基本靠中国派出的MCN支持, 对话简单;到了美国,本地化团队没搭起来沟通门槛直接拉高。麦耀雅觉得,美国市场卷得很,所有深圳跨境公司都以美国为主阵地,TikTok未来几年会是最大的变量。这变量是好是坏,就看本地化能不能跟上了。王玉娴的建议是 别盯着英国市场的性价比产品去卷,美国市场需要更高层次的认知,做出独特的用户价值,这反而能倒逼中国制造业升级。

黑五会是转折点吗?

不少大佬都看好今年TikTok美国市场的Black Friday。伊博觉得,美国经济可能从加息周期转向减息周期,消费力会有释放,TikTok再投入更多资源,潜力巨大。顾俊也提到,美国市场只分“美国和其他”,体量摆在这儿,线上的GMV占比也高,货品丰富度更是没得说。

但挑战也不少。转化率比Facebook低,这是不少卖家反馈的问题。伊博投的年轻用户群体消费力还有待提升,客单价高不代表转化一定好。物流和履约也是大难题,美国和英国在这方面的差别挺大,有波折是必然的。不过话说回来TikTok刚开始也没全世界最好的算法工程师,不还是吸引了最多年轻人?产品可以迭代,市场也可以教育,关键是有没有耐心和决心。

工厂的机会, 藏在差异化里

对工厂TikTok美国市场既是机会也是考验。顾俊觉得,工厂要么做差异化产品,要么拼价格,全托管模式就认这两点。但“make in China”在美国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这事儿得想清楚。国内供应链强是优势,但时间差怎么打?囤货在国内还是前置到海外?成本控制不好,再好的产品也赚不到钱。

麦耀雅, 美国品牌更看重成本控制和利润,如果国内产品已经赚到钱了出海的动力可能不足。但小众品牌还是有戏,能找到美国市场差异化的产品。比如那些在国内没火起来但切中美国用户痛点的品类,说不定能杀出一条血路。这就像买彩票,有人总能中奖,有人连号都没记住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抓住差异化的那根稻草。

未来已来 但别太乐观

TikTok美国市场的开放,像往湖里扔了块大石头,涟漪一圈圈扩散。有人说这是文化上的胜利,中国文化产品创新成了美国流行;也有人担心政策风险,毕竟美国市场变数太大。但伊博觉得, TikTok不应该成为中美矛盾的焦点,而应该成为桥梁——中国团队去美国做生意,美国商家用中国抖音看数据决定采购,这本来就是协同的后来啊。

王玉娴提到, TikTok英国市场的300%增长已经证明潜力,美国市场的用户逻辑和品牌端逻辑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说实话,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谁能先摸透美国用户的脾气,谁能解决好物流和本地化的问题,谁就能在这场竞赛中占得先机。至于那些还在观望的卖家,可能等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时才后悔当初没上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