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款TikTok爆火的美容石头,是智商税还是真香神器

那个在TikTok上刮腿毛的“玻璃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第一次刷到水晶脱毛橡皮擦的视频时我正蹲在地铁上刷短视频。画面里一个女生拿着块透明玻璃,在手臂上打圈摩擦,几秒钟后细小的汗毛居然被“刮”了下来。评论区炸了:“这也太神了!”“姐妹快发链接!”“别是托吧?”当时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玩意儿能行?后来才知道, 这块“玻璃”成了TikTok上的脱毛新宠,标签播放量冲破1亿,连带着亚马逊上的同款卖家都挂上了“库存告急”的牌子。

它不是玻璃, 是叫“水晶脱毛橡皮擦”

别被“玻璃块”的名字骗了官方管这叫“水晶脱毛橡皮擦”。外形确实像块磨砂玻璃,一面光滑,一面带着细密的蚀刻纹路。卖家宣称的原理是“物理摩擦+微晶吸附”,说通过打圈摩擦,能温和地去除体毛,还不刺激皮肤。听起来比脱毛膏化学腐蚀、 剃毛刀刮得红肿、脱毛仪贵到肉疼都诱人,毕竟价格才十几美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出头,谁不想试试?

又一款被TikTok炒火的美容产品,酷似石头的它是智商税还是“真香”?
又一款被TikTok炒火的美容产品,酷似石头的它是智商税还是“真香”?

但问题来了:物理摩擦真能脱毛?我翻遍了评论区,发现用户早就吵翻天了。有人说“用完胳膊发红,像被砂纸磨过”,也有人晒图“腿毛确实少了摸起来光滑”。这效果也太玄学了难道是看人下菜碟?

TikTok怎么把它捧成爆款的?

2万粉博主, 一条视频赚走500万播放

要说水晶脱毛橡皮擦的走红,TikTok算法和博主的“神操作”功不可没。有个叫@dew.beauty的账号,粉丝才2万多,平时视频播放量也就几千。后来啊去年5月,她发了一条用这玩意儿脱毛的视频,直接冲上810万播放。更夸张的是今年7月27日 她连发两条视频,分别拿下560万和240万播放——对于一个素人博主,这简直是天降流量。

她怎么做的?第一条视频用“剃毛刀vs水晶橡皮擦”对比, 强调后者“无痛、快速、不残留”;第二条请“托”在评论区问“哪里买”,博主顺势甩链接。评论区里半信半疑的网友和“已下单”的用户互撕,这种争议性直接让视频二次传播。后来她还蹭了Kylie Jenner的热度,说“明星同款”,说服力直接拉满。

算法太懂“猎奇心”,标签播放量1亿+

TikTok的算法就像个读心术大师。刷到脱毛视频的人,大概率对“变美”感兴趣,于是水晶橡皮擦的推荐机制就启动了。#hairremoval标签本身有107亿播放, 而水晶橡皮擦作为“新奇特”品类,被算法贴上“冷门神器”的标签,精准推给那些被传统脱毛产品折磨过的用户。

你看, 用户刷到第10条脱毛视频,还是这块“玻璃”,博主说“无痛快速”,评论区有人晒图“有效果”,有人问“链接”。重复曝光+真实反馈,想不记住都难。更别说卖家还搞“限时折扣”“仅剩3件”,制造紧迫感,不买都觉得亏了。

用户真实反馈: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用完皮肤发红,像被猫抓了”

但真到了用户手里这玩意儿的口碑直接两极分化。有位美国女生在TikTok上吐槽:“用了三次胳膊肘磨破了汗毛还在!”她晒出的对比图显示,使用后皮肤泛红,汗毛只是变短,没掉干净。评论区有人共鸣:“同款!我腿毛刮完还起了小红点。”

国内也有用户在分享:“买来试试, 感觉像拿砂纸蹭腿,疼得我龇牙咧嘴,效果还不如刮眉刀。”这些负面反馈主要集中在“刺激皮肤”和“效果不明显”上,说明所谓“温和脱毛”可能只是噱头。

“懒人福音,刮完摸着光滑”

当然也有用户真香了。一位博主说:“作为懒癌患者,我懒得用脱毛仪,嫌剃毛刀扎,这款刚好适合我。每天洗澡时顺便刮两下腿毛确实少了摸起来滑溜溜的。”她晒出的视频里用完后皮肤只是轻微泛红,没有破损,汗毛也确实变短了。

还有用户发现:“对付细小的绒毛有效,粗硬的腿毛不太行。”这说明水晶橡皮擦可能更适合“轻度脱毛”,而不是彻底“无毛”。效果因人而异,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价格迷局:1688卖5元,TikTok卖138元

跨境电商的“暴利”游戏

更让人震惊的是价格差。在1688上,搜“水晶脱毛橡皮擦”,同款产品批发价只要5元人民币,甚至更低。而TikTok上的卖家,卖14.99英镑,亚马逊上也要5-15美元。这中间的利润空间,简直比脱毛速度还快。

有跨境电商从业者透露:“这种产品成本低,主要靠流量赚钱。TikTok上找博主带货,一条视频几千到几万美金,卖出去多少都能赚回来。”难怪那么多卖家前赴后继,就算被骂“智商税”,也挡不住这波“割韭菜”。

“库存告急”是真是假?

仔细看亚马逊卖家页面很多都标着“仅剩3件”“再说说5个”。但点进去看,其实库存充足。这招“饥饿营销”太老套了就是逼用户赶紧下单。有买家吐槽:“下单时显示仅剩1件,第二天看又补货了明显套路。”

更离谱的是 有些卖家还卖“配套装”,比如“橡皮擦+收纳盒+说明书”,价格翻倍,其实成本也就多了2块钱。消费者为“仪式感”买单,商家笑开了花。

脱毛赛道:创新还是泡沫?

传统产品“内卷”,新奇特品类突围

这几年,脱毛赛道早就卷麻了。飞利浦、Ulike的脱毛仪动辄上千,脱毛膏、刮毛刀、蜜蜡……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但用户需求没变:想要“无痛、快速、便宜、持久”。水晶脱毛橡皮擦就是抓住这个痛点,用“新奇特”杀出重围。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脱毛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其中“创新品类”增速最快。像水晶橡皮擦这种“小而美”的产品, 虽然效果存疑,但胜在“轻决策”——价格低、尝试成本低,用户愿意为“可能性”买单。

从“网红”到“长销”,还有多远?

但问题是这种靠“猎奇”火起来的产品,能撑多久?去年夏天火过一阵,今年夏天又翻红,但热度明显不如去年。博主@queentayshops去年靠它赚了第一桶金, 今年10月就断更了开始带货化妆包、香水——毕竟水晶橡皮擦过了夏季,需求就降了。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网红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6-12个月,想‘长销’必须解决‘效果痛点’。如果水晶橡皮擦能改进材质,减少刺激,或者研发出‘针对粗硬毛’的版本,或许能活下来。”否则,下一波“新奇特”一来它就会被淘汰。

个人视角:它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香?

说实话,我试过同款,效果一言难尽。刮完胳膊,确实没毛了但皮肤发红,半小时后才消退。而且汗毛长得很快,第二天就冒出来了。对比我用的刮眉刀,它麻烦多了还要打圈摩擦,手酸。

但我也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真香”。比如怕痛的女生,觉得脱毛仪太贵;懒人,觉得刮毛刀麻烦;预算有限的,不想花大钱买脱毛仪。对她们水晶橡皮擦是“退而求接下来”的选择——就算效果一般,但便宜、方便,试试也无妨。

说它是“智商税”有点绝对,但说它是“完美神器”肯定是吹。它就像网红奶茶,好看、好拍,但好不好喝,还得看个人口味。关键是你想要什么:是“彻底脱毛”,还是“临时应付”?

给跨境电商的启示:抓住“轻决策”红利

真实测评比“夸大宣传”更有效

水晶脱毛橡皮擦的走红, 给跨境电商提了个醒:用户越来越聪明,单纯靠“洗脑式”带货不行了。有卖家开始做“真实测评”,比如“用一周,每天记录皮肤变化”,反而转化率更高。数据显示,带真实测评的视频,转化率比纯宣传视频高30%。

还有卖家搞“用户共创”,让买家晒图返现,UGC内容比官方广告更有说服力。毕竟网友的“差评”和“好评”,比博主的“台词”真实多了。

供应链是王道,别只盯着“流量”

卖爆品容易,但持续赚钱难。那些靠水晶橡皮擦赚快钱的卖家,现在可能已经在找下一个“网红”了。但聪明的卖家会沉淀供应链:比如找工厂优化材质,减少刺激;或者开发“配套产品”,比如脱毛后用的舒缓乳。

有跨境电商老板说:“流量是‘术’,供应链是‘道’。你今天靠水晶橡皮擦赚了钱,明天别人也能卖。但如果你能把成本降到3元,质量比别人好,就算流量没了也能靠复购活下来。”

再说说想说:理性跟风, 别为“智商税”买单

TikTok上的美容石头也好,其他网红产品也罢,火起来总有原因。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得想清楚:我需要它吗?它真的有用吗?我愿意为“可能性”花多少钱?

水晶脱毛橡皮擦不是智商税,也不是真香神器,它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工具”。适合轻度脱毛、预算有限、不怕麻烦的人,不适合追求彻底、皮肤敏感的人。别被博主的“滤镜”骗了也别跟风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毕竟钱是自己的,皮肤也是自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