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东南亚地区中高端智能家电市场增长超过450%

东南亚家电市场爆发:中高端智能产品为何突然火了?

越海资本的报告像一颗炸弹, 炸开了东南亚家电市场的真实面貌——2022年,小家电需求量接近2.5亿件。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更惊人的变化:中高端智能家电的扩张速度超过450%。谁也没想到, 这片曾被贴上“低价敏感”标签的土地,突然对几千块的扫地机器人、几百块的高速吹风机敞开了怀抱。追觅科技的数据尤其扎眼:2022年他们在东南亚的增长超过450%, 2023年Shopee女生节直接拿下泰国站、越南站吸尘器品类TOP1。这股热潮背后藏着消费者行为的剧变,藏着中国品牌的硬核突围,藏着技术踩准节奏的幸运。

谁在买?东南亚年轻人对“贵价家电”的执念

提到东南亚消费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价格敏感”。但追觅东南亚负责人郑静的话颠覆了这个认知:“我们做过调研, 东南亚人选扫地机时反而更倾向专业、技术强的品牌。”他们愿意在预算内选功能全、性能稳的产品,哪怕贵一点。这背后是年轻人口结构的力量——东南亚1/3人口在25岁以下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超想象,超前消费在这里不是例外而是常态。

对话追觅:东南亚业绩增长超过450%,中高端智能家电在本地也有市场
对话追觅:东南亚业绩增长超过450%,中高端智能家电在本地也有市场

更关键的是消费习惯差异。国内消费者习惯储蓄,东南亚人更爱“即时满足”。郑静举了个例子:“国内可能等打折再买,他们可能刚发工资就下单。”这种消费心态,让中高端产品有了生根的土壤。泰国市场的数据很有意思:曼谷及大曼谷地区2021年平均月收入约39000泰铢, 而追觅的扫地机器人Dreame Bot L10s Ultra SE售价25590-36990泰铢,相当于一个月收入的一半。但即便如此,这类产品依然卖得动——主要原因是年轻人觉得“能节省时间、提升生活品质,这笔钱花得值”。

技术破局:从被卡脖子到反垄断的马达战争

追觅的东南亚故事,本质是一场技术逆袭战。2015年, 追觅团队还在清华大学“天空工场”里捣鼓高速数字马达时国内清洁产品马达转速普遍只有3万转/分钟,国际巨头却能做到10万转。这个差距像根刺,扎在创始人心里。“我们觉得,用高速马达切入清洁家电是个好方向。”郑静说。于是 团队开始了近两年的“疯狂实验”——上千次试错后2017年,第一款10万转马达诞生,追平了巨头。但故事没结束:12.5万转、 15万转、16万转量产、20万转储备……追觅硬生生把马达转速卷成了行业天花板。

这场技术突破带来的红利,在东南亚市场爆发。高速马达直接关联到清洁效率,东南亚家庭普遍喜欢光脚在家行走,对地面清洁要求极高。追觅的无线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凭借强劲吸力,成了“懒人福音”。更关键的是 技术壁垒带来了品牌溢价——当消费者知道“追觅的马达全球领先”时愿意为这份“技术平安感”买单。2022年,追觅海外销售占比达70%,东南亚贡献了重要力量。

广义机器人生态:不只是家电, 是技术落地场景

追觅给自己定的目标,远不止“家电品牌”。他们提出“广义机器人”概念:不纠结机器人的外形,而是聚焦传感、处理、施行三大核心能力。底层技术稳扎稳打——高速马达是施行端的基础, AI算法处理视觉数据是传感端的突破;上层则通过创新研究院,把技术落地到不同场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吹风机,甚至商用送餐机器人、泳池机器人。

这种技术生态思维,让追觅在东南亚找到了差异化路径。其他品牌还在比拼“功能多”,追觅已经在谈“场景适配”。比如东南亚潮湿,对家电防霉要求高;家庭空间相对紧凑,需要小巧易收纳的产品。追觅会针对这些细节做本地化调整, 比如调整洗地机的烘干功率,防止抹布发霉;优化吸尘器的重量,方便女性用户操作。郑静说:“用户反馈是迭代的动力。比如边角清洁是痛点,我们马上推抹布外扩的新款;水箱清理麻烦,就做自动上下水。”这种“技术+场景”的组合拳,让产品成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而非单纯的家电。

本土化不是贴标签, 是扎进土壤的毛细血管

很多品牌以为“本土化”就是把说明书翻译成当地语言,追觅的做法更狠——他们组建了MI团队+区域营销团队的双引擎。MI团队像“市场侦探”, 定量分析产品数据,定性做Social Listening,琢磨本地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区域营销团队则操盘本地化物料,比如在泰国用明星代言,在越南结合本土节日做促销。

渠道策略也藏着心思。东南亚线下经济占比88.8%,追觅没盲目押注线上,而是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上, 早早入驻Shopee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站点,在TikTok上通过短视频演示产品清洁效果;线下202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开专卖店,让消费者能亲手摸到产品的质感。郑静说:“线下不是负担,是建立信任的窗口。很多人买之前想试试,专卖店能解决这个问题。”

价格策略也打破了“低价=东南亚”的刻板印象。追觅定位中高端,但精准卡位高收入人群。以泰国为例, 4000泰铢的高速吹风机、5200-7600元的扫地机器人,瞄准的是月收入3万泰铢以上的中产。这群人追求品质,愿意为效率付费,追觅用技术实力证明“贵有贵的道理”。

供应链反垄断:中国品牌的“硬核底气”

很少有人注意到, 追觅的技术突破背后还有一场供应链的“隐形战争”。当年攻克高速马达后团队发现全球几乎没有能匹配的电机轴承供应链。“只能自己带供应链升级。”郑静说。追觅带着苏州本土的上下游企业, 一起完成了技术反垄断——现在国外厂家想追上追觅的马达转速,反而要回苏州找匹配的供应链。

这种“技术+供应链”的双重掌控,让追觅在东南亚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其他品牌还在拼成本时追觅已经用技术壁垒筑起了护城河。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中国品牌摆脱了“廉价代工”的标签,成了“技术输出者”。郑静强调:“追觅的目标是世界型公司,东南亚是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我们带去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技术标准和供应链能力。”

未来已来:当广义机器人遇见热带土壤

追觅在东南亚的故事,还在继续。2023年, 他们开始探索广义机器人的更多可能——商用送餐机器人、泳池机器人会不会在东南亚的热带气候里找到新场景?郑静说:“整体还在探索阶段,但东南亚的年轻人口、快速增长的电商市场,给了我们想象空间。”

东南亚中高端智能家电市场的爆发,不是偶然。是年轻人口结构带来的消费升级,是中国技术品牌的厚积薄发,是本土化策略的精准落地。追觅用450%的增长证明:东南亚要的不是“便宜货”,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好产品。那些曾经被低估的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为中国智造投票。而广义机器人的种子,在这片土壤里会长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但追觅已经把根扎得很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