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度电商订单量激增26.2%,跨境卖家纷纷涌入

26.2%的数字背后:印度电商这场淘金热, 谁在狂欢谁在买单

2023财年结束时印度电商的订单量数据像一针强心剂,扎进了无数跨境卖家的神经——26.2%的增长,比前一年足足高了8个百分点。GMV跟着涨了23.5%,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足够让卖家们连夜修改选品计划。但数字不会说谎,它藏着的真相是:印度电商这场戏,有人站在聚光灯下数钱,有人躲在角落里擦眼泪。

狂奔的品类:不是所有商品都能搭上增长快车

拆开26.2%的增长数据,会发现有些品类跑得比博尔特还快。电子产品及外围设备领域, 订单量同比增长46.8%,GMV增长20.6%;眼镜及配饰更狠,订单量涨44.6%,GMV直接飙到52.8%;美容与个人护理也不差,订单量26.6%的增长,GMV稳稳涨了18.9%。这些品类像被按下了加速键,而背后的推手,其实是印度年轻人的钱包和指尖。

印度电商订单量暴涨26.2%,跨境卖家争相涌入
印度电商订单量暴涨26.2%,跨境卖家争相涌入

2023年Q3,广州某眼镜卖家阿杰在亚马逊印度站试水,卖一款带防蓝光功能的平价眼镜。他没料到的是这款定价299卢比的眼镜,在二线城市一个月就卖了5000副。复购率高达23%,远超他做欧美市场的15%。“印度年轻人对‘健康+时尚’的付费意愿比想象中高, ”阿杰后来复盘时说“他们愿意为‘看起来有用’买单,更愿意为‘看起来很潮’多掏钱。”

但增长快≠好赚钱。电子产品领域, 2023年Q4有家深圳公司主打无线耳机,订单量确实冲上去了但主要原因是没做好本地化适配,说明书全是英文,售后咨询量占了客服工作量的40%,到头来净利润被吃掉一大块。“卖到印度的电子产品, 得先过‘本地化及格线’,”行业资深操盘手老周提醒,“电压、接口、语言、售后少一个环节,增长就是虚的。”

巨头的豪赌:亚马逊和沃尔玛为何死磕印度

卖家涌入印度市场,其实是在给巨头们铺路。2023年6月, 亚马逊宣布追加150亿美元投资,2023年在印度的总投资直接冲到260亿美元;同一时间,沃尔玛砸14亿美元增持Flipkart股份,持股比例提到约70%。这两家全球电商巨头,像两头大象在印度市场踩下了重重的脚印。

他们看中的,是印度那3.05亿线上购物用户的“日活时长”。数据显示,印度互联网用户日均花在移动端的时间是4.7小时比全球平均高出1.2小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户的注意力时间足够长,转化机会足够多。“一个印度用户刷手机的时间, 可能够他逛3次线下商场,”亚马逊印度站的一位招商经理在2023年卖家大会上说“我们帮他省了走路的时间,他自然愿意多买点。”

但巨头的投入,对中小卖家来说是把双刃剑。巨头的补贴和低价策略,把内卷卷到了新高度。“2023年黑五期间, Flipkart上手机壳的最低价到过9.9卢比,比在深圳华强北拿货还便宜,”做3C配件的卖家小林苦笑,“不亏本就不错,别想赚钱。”

入局的暗面:26.2%增长下 35%卖家账号被冻

卖家们只看到26.2%的增长数字,却没注意到另一个扎心数据:2023年Q4,印度电商平台因“非合规操作”冻结的跨境卖家账号同比增长35%,其中70%的卖家栽在“代理IP”这事儿上。

2023年11月, 杭州某服装卖家小敏的店铺突然被亚马逊印度站冻结,理由是“账户关联风险”。她后来才明白, 自己为了“方便管理”,用的廉价代理IP,后台检测到同一IP下登录了5个不同国家的卖家账号。“当时觉得‘代理IP嘛, 能用就行’,谁想到会栽在这里”小敏说“店铺里还有30万的库存,全成了废品。”

除了代理IP,文化差异也是个坑。2023年Q2, 上海某美妆卖家在印度推广一款美白精华,广告语用了“一白遮百丑”,后来啊被当地用户投诉“贬低深肤色”,产品直接下架。“印度消费者对‘美’的定义比我们想象中多元, ”一位深耕印度市场5年的运营顾问说“他们更在意‘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别人觉得好看的’。”

下沉市场的密码:二线城市订单增长23.3%, 但玩法不一样

很多人盯着印度的一线城市,但数据显示,2023财年一线城市订单量增长31.1%,二线城市23.3%,三线城市22.4%——下沉市场的增长潜力,比一线城市更持久。

2023年Q4,深圳某家居用品公司调整策略,主攻二线城市的“小户型刚需”。他们卖的一款折叠置物架, 定价199卢比,强调“不占地方、能承重10公斤”,在斋普尔、浦那等二线城市卖爆,月订单量突破2万单。“下沉市场消费者要的不是‘高大上’, 是‘实在’,”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买东西前会先问‘这个能用多久’,而不是‘这个牌子有没有名’。”

但下沉市场的物流和支付,是绕不过去的坎。2023年, 印度二线以下的地区,物流时效比一线城市慢2-3天部分偏远地区甚至需要7天以上;支付环节,虽然UPI普及率很高,但仍有30%的中老年用户习惯“货到付款”。这要求卖家必须和本地物流公司深度合作,甚至自建配送团队。

2024年入局印度:这些机会别踩空, 这些坑要躲开

印度电商的热度不会降,但玩法在变。对2024年想入局的卖家机会藏在“新”和“细”里坑则藏在“急”和“贪”里。

机会在“新品类”。家居装饰和健康制药是2023年的增长黑马,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8.5%和29.7%。2023年Q4, 成都某医疗器械公司卖的一款家用血糖仪,主打“操作简单、价格比医院便宜50%”,在印度中小城市月销3000台,复购率达到35%。“健康类产品在印度是‘刚需中的刚需’,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该公司市场经理说“只要价格够透明,他们愿意长期信赖。”

机会也在“精细化运营”。2023年,在印度市场做成功的卖家,70%都做了“本地化客服”。深圳某手机壳公司招聘了10名会印地语的客服, 专门处理印度用户的咨询和投诉,客服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2小时差评率从15%降到5%。“印度消费者喜欢‘被重视’,哪怕你说一句‘Namaste’,他们都会觉得亲切。”

但最大的坑,是“盲目跟风”。2023年Q3, 看到眼镜品类增长快,东莞有家公司临时转型做眼镜,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没验光资质、镜片质量不过关,30天内被投诉27次店铺直接关停。“印度市场对合规的要求越来越严, ”一位在印度打假3年的讼师说“2024年,平台会重点打击‘三无产品’,想赚快钱的,趁早别来。”

印度电商这场戏,26.2%的增长是开场锣鼓,不是结局。对卖家 真正的考验不是要不要入场,而是入场后能不能蹲下身子——看清本地消费者的需求,躲开合规的陷阱,才能在淘金热中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毕竟数字会撒谎,但市场不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