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在菲律宾运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哪些详解

菲律宾的电商市场像一块刚被开垦的土地, 年轻的人口结构加上TikTok的流量红利,让不少卖家摩拳掌。但真正扎进去才发现,这片土壤表面松软,底下全是硬石头。TikTok Shop在这片市场的运营, 远不止“开个店、发个视频”那么简单,每个环节都可能踩坑,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本地化的致命细节。

类目门槛:FDA认证卡住多少卖家的脖子

想做食品、 美妆个护的卖家,第一个遇到的拦路虎就是菲律宾的FDA认证。这玩意儿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能拖垮一个团队。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一套食品资质做下来光费用就够开三个月的团队,周期更是能拖到半年。2023年有个做零食的跨境卖家, 年初就启动认证,后来啊资料被打了三次回补,等第一个证件下来已经是9月,直接错过了下半年的销售旺季,库存积压到第二年,资金链差点断裂。

TikTok Shop菲律宾运营问题详解
TikTok Shop菲律宾运营问题详解

护肤保健类的门槛同样高。菲律宾用户对成分平安性特别敏感,特别是美白、抗衰老类产品,没有FDA认证根本不敢上架。更坑的是促销还得单独申请“promote permit”,也就是促销许可。有卖家做618大促, 忘了申请,后来啊平台直接下架所有商品,申诉理由是“未取得促销资质”,损失了十几万订单。这些高门槛类目,真不是有钱就能速成的,提前半年布局都算快的,品没推起来团队先养废了。

物流备货:旺季备货的“生死时速”

东南亚的海运,玩的就是“赌时间”。菲律宾的物流旺季,基本跟着大节点走:9月有一波,双十一前必有一波,春节前更是要命。有经验的卖家都会提前半个月备齐货,平时1.5倍的货量,旺季直接拉到2倍。去年有个做家居的卖家, 心存侥幸,想着“海运应该来得及”,后来啊双十一货压在港口,清关卡了半个月,等货到仓,平台大促都结束了只能打折清仓,利润直接打对折。

春节前的备货更是“生死局”。国内工厂过完元宵才开工,生产完海运过去,第一批货基本要到4月份。有卖家按平时货量备的,后来啊春节后断货两周,竞品趁机抢占市场,再没追回来。本地仓发货也非万能药, 本土仓租金比国内高30%,而且仓储能力有限,大促时经常爆仓,去年黑五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本土仓爆仓,订单延迟发货,被平台罚款了20%销售额。

本土化运营:团队与语言的双重困境

在菲律宾做本土运营, 最大的坎不是资金,是“人”。国内运营习惯了“996”“施行力强”, 到了菲律宾发现,当地员工对“直播”“短视频电商”的认知几乎为零。2023年有个品牌方从国内调了5个运营过去, 后来啊3个月走了4个,原因是“工作强度太大,周末还要开会复盘”。菲律宾人更重视生活平衡,强制加班只会让人离职。

主播招聘更是头疼。在马尼拉市区和郊区招的主播,完全是两种画风。市区招的大学生英语好, 学习能力强,但薪资要求也高,月薪至少3万比索;郊区来的主播可能播得久,但专业度跟不上,一场播下来转化率差了三倍。有品牌方试过找商场专柜的柜姐做主播,后来啊人家嫌“对着镜头说话太累”,干了三天就辞职。更离谱的是 当地大学生学中文的少,能沟通的基本都是华人,而华人又对本土文化不熟,反而成了“中间层障碍”。

达人合作:别对带货能力抱太大期待

很多卖家以为找达人就能“爆单”,后来啊现实给了狠狠一巴掌。菲律宾的达人带货能力普遍较弱,100万播放的视频,成交可能就几十单。有卖家找了个10万粉的野生达人,拍的视频播放量80万,挂车链接成交5单,成本都cover不了。更坑的是“野生达人”的契约性, 拍完视频就消失,后续素材要不到,合作期间还经常“放鸽子”,说好的直播时间临时改,毫无契约精神。

MCN机构虽然贵点,但至少靠谱。2024年初有个做美妆的卖家,通过MCN找了5个垂类达人,一周内出了3个爆款视频,单品销量直接破万。但MCN的坑也不少,有些机构会“刷数据”,看起来播放量高,实际转化率低,钱花了效果没看到。达人合作的本质是“资源置换”,不是“花钱买销量”,想清楚要素材还是要销量,比盲目找达人重要得多。

广告投放:多渠道联动的ROI迷局

TikTok的广告投放, 就像玩“俄罗斯方块”,每个渠道都要卡准时机。短视频、直播、商城联动,听着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全是坑。有卖家投VSA引导进LSA, 再记数就变多。

不同品类的投放策略天差地别。美妆个护可以猛投,主要原因是毛利高;但家居日用就不行,3毛钱成本的猫条,投1块钱的广告,ROI直接负数。2023年有个做厨具的卖家,硬生生把低价品的广告投成了“烧钱游戏”,后来啊越投越亏,再说说只能关停。直播间的流量来源也很关键, 商城端进来的转化率最高,主要原因是用户是“带着需求来的”,而信息流进来的很多是“闲逛的”,转化率差一半不止。

私域转化:独立站复购的“小心机”

菲律宾的私域转化,玩的是“精细化运营”。有卖家给签收用户发专属复购视频,挂9折券,再加热这条视频,后来啊复购率提升了20%。但前提是“客服团队要跟上”,用户问券怎么用,回复慢了订单又飞了。私域不是“发个链接就完事”, 需要做用户分层:新客推“新人券”,老客推“专属折扣”,流失用户推“召回福利”,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才能把“一次性购买”变成“长期复购”。

独立站的引流也有技巧。直接放链接容易被封, 得用“小号引流法”:小号头像昵称改成“福利官”,在评论区发“私我领优惠券”,引导用户加WhatsApp,再推独立站。2024年有个做服装的卖家,用这招把私域做到了5万用户,复购占比达到35%,比纯平台店高了一倍。但要注意,菲律宾用户对“私域”接受度有限,太频繁的推送会让人反感,得把握好“度”。

直播间搭建:本土落地的“水土不服”

在菲律宾做本土直播间,最大的问题是“培训与复盘”。国内运营习惯了“每天复盘数据、优化话术”,但菲律宾主播可能连“什么是转化率”都不懂。有品牌方花了20万搭建本土直播间, 招了10个主播,后来啊播了一个月,场均在线人数不到20,原因就是“没人教他们怎么卖货”。主播培训不能照搬国内, 得从“产品卖点”教到“互动话术”,甚至要教他们“怎么看后台数据”,这个过程至少要3个月。

直播间的“人货场”也要本地化。菲律宾用户喜欢“热闹”的直播间,背景音乐要劲爆,主播要“会喊麦”,不能像国内那样“娓娓道来”。2023年黑五有个做3C的卖家, 直播间背景放的是欧美流行音乐,主播用英语讲产品,后来啊在线人数一直上不去;后来换成菲律宾本土歌曲,主播用他加禄语喊“限时折扣”,场均观看直接翻了5倍。本土化不是“翻译一下就行”,得深入到文化细节里。

菲律宾的TikTok Shop运营,本质上是一场“本地化耐力赛”。类目门槛、物流备货、团队搭建、达人合作、广告投放、私域转化、直播间搭建,每个环节都要踩准本地节奏。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不断试错”。那些能在菲律宾站稳脚跟的卖家, 不是主要原因是他们资源多,而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愿意“沉下去”,把每个问题当成“解锁本地市场的钥匙”。毕竟东南亚市场的机会永远属于“懂它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