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进军东南亚,首站菲律宾
8月底的某个清晨, 马尼拉的上班族Maria打开手机,突然发现购物App列表里多了一个叫Temu的图标——图标上写着“9折包邮”,首页弹窗是“菲律宾专属福利”。她点进去,一款印着小猫图案的帆布包标价1.9美元,运费0元,销量显示“10万+”。Maria愣了愣,想起上周在Shopee上买同款包花了8美元,还等了5天才到货。她犹豫了几秒,还是按下了“马上购买”。
菲律宾用户的第一眼:9折包邮的“意外惊喜”
Temu菲律宾站的首页像个“低价大卖场”,满屏的“限时9折”“满29免邮”“免费退款”把屏幕挤得满满当当。家居类目里 一个塑料收纳盒标价0.9美元,销量破15万;服饰区,印着“Filipino Pride”的T恤卖2.3美元,评论里有用户晒图:“洗三次没变形,比商场同款便宜10倍。”最夸张的是3C配件区,一款手机壳标价0.5美元,运费全包,商家备注“菲律宾直发,7天到货”。

跨境指南Cpsea在8月28日实测发现, 菲律宾站90%以上的商品都有折扣,部分日用品甚至比本地超市便宜50%。马尼拉大学经济学教授Ana Santos说:“菲律宾人均月收入约300美元,Temu的定价精准踩中了‘能省则省’的心理。但便宜背后可能有质量陷阱——去年某中国电商平台在菲售出的充电宝,30%出现电池问题。”
38个站点的“闪电战”:从智利到菲律宾只用了20天
Temu的扩张速度像坐了火箭。6月, 它还在调研东南亚卖家,问“愿不愿意入驻菲律宾站”;7月24日韩国站刚上线;8月27日菲律宾站突然开服。跨境指南Cpsea统计, 从7月1日日本站启动到8月27日菲律宾站开服,Temu用57天开了5个亚洲站点,比SHEIN快3倍——SHEIN进入日本用了1年,进菲律宾花了8个月。
为什么这么急?Temu内部人士透露, 东南亚电商增速全球第一,2023年市场规模达1310亿美元,但Shopee、Lazada占70%份额,留给新玩家的空间不多了。“菲律宾是东南亚电商渗透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却有1.1亿人口,年轻人占比60%,是典型的‘待开发市场’。”该人士说Temu要在Shopee反应过来前,先抢占用户心智。
全托管模式的“东南亚密码”:为什么是菲律宾不是印尼?
Temu的核心打法是“全托管”——商家只管供货,平台包运营、物流、售后。这种模式SHEIN用过 但Temu玩得更极致:商家不用自己建站,不用懂菲律宾语,甚至不用管库存,平台直接从中国工厂直发,7天到菲律宾。
但全托管在东南亚并非万能。印尼政府2023年规定,外国电商平台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才能运营全托管业务,Temu明摆着还没准备好。菲律宾却相反——政策宽松,外资可独资电商,且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全托管模式的本质是‘用供应链效率换低价’。” Momentum Works东南亚电商分析师李明说 菲律宾制造业薄弱,70%的商品依赖进口,Temu正好把中国工厂的低价优势发挥到极致。比如一件棉质T恤, 中国出厂价1.2美元,运到菲律宾0.8美元,Temu卖2.3美元,比Shopee本土商家卖的3.5美元便宜34%。
“10万+销量”背后:中国卖家的“东南亚试水”
Temu菲律宾站的热销,离不开中国卖家的“快反供应链”。杭州家居卖家王丽告诉跨境指南Cpsea, 她6月收到Temu的东南亚调研问卷,7月就上架了菲律宾站,一款塑料收纳盒首月销量破12万单。“我们工厂在义乌,接到订单24小时内发货,比本地商家快3天。菲律宾消费者喜欢‘新鲜感’,我们每周上新50款,他们总忍不住买。”
但低价竞争也让卖家利润变薄。王丽说 收纳盒在国内出厂价0.8美元,运到菲律宾1美元,Temu平台抽成15%,她实际赚0.3美元/单。“量大了才有赚, 单月卖10万单,利润3万美元,比做亚马逊东南亚站高20%,但风险也大——万一Temu突然调佣金,就亏了。”
低价革命下的“暗流”:Temu能撼动Shopee的“低价王座”吗?
东南亚电商的“低价战争”早就开始了。TikTok Shop靠短视频+低价, 2023年在印尼、马来西亚的客单价仅3-6美元;Shopee的“9.9元包邮”活动做了5年;Lazada背靠阿里用“全球买手”选品,客单价控制在8-10美元。现在Temu杀进来直接把低价打到“1美元包邮”。
“Temu的低价是‘供应链暴力’。” Shopee菲律宾站前运营经理Carlos Reyes说 Shopee本土商家需要备货、交租金、雇本地员工,成本比Temu高30%。“但Temu也有短板——售后慢。菲律宾消费者喜欢‘当面验货’, Temu只能货到付款后7天无理由退换,体验不如Shopee的‘24小时上门取件’。”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Q1, Temu菲律宾站日活用户突破500万,其中30%是从Shopee、Lazada跳过来的。Momentum Works报告显示, Temu菲律宾站的转化率高达8.5%,比Shopee高63%,比Lazada高77%。“低价+快反供应链,让Temu在菲律宾找到了‘降维打击’的密码。”李明说。
东南亚用户的“低价依赖症”:是福还是祸?
Temu的低价让菲律宾消费者“上瘾”。马尼拉家庭主妇Gloria说她每周在Temu花20美元买日用品,比去超市省一半钱。“但便宜货不耐造,买的电热水壶用了3个月就漏电,找Temu售后他们让我寄回中国,运费比水壶还贵。”
这种“低价低质”的争议,在东南亚并不少见。2023年,越南消费者保护协会收到1200起投诉,称某中国电商平台售出的服装洗一次就缩水。但另一方面低价也让更多人享受到了电商红利。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上半年,电商渗透率从30%提升到38%,其中Temu贡献了60%的新增用户。
物流与支付的“东南亚难题”:Temu的“本土化妥协”
全托管模式看似省心,但物流和支付是绕不开的坎。菲律宾有7000多个岛屿,偏远地区配送成本是马尼拉的3倍。Temu的办法是:与J&T Express、 LBC等本土物流合作,把仓库设在马尼拉、宿务、达沃三大城市,用“干线+支线”模式覆盖全国,偏远地区配送时效从15天压缩到10天。
支付更麻烦。菲律宾70%的人口没有信用卡,GCash、PayMaya等电子钱包才是主流。Temu在菲律宾站上线了“货到付款+电子钱包”双支付方式, 还推出了“0分期”活动——300比索以下商品,可分3期免息付款。“这解决了菲律宾消费者‘想买但怕花钱’的顾虑。” GCash商务负责人Maria Santos说。
下一站:越南还是泰国?Temu的“东南亚地图”猜想
菲律宾只是开始,Temu的东南亚版图还在扩张。跨境指南Cpsea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越南、泰国是下一个目标。越南有1亿人口, 60%低于35岁,电商增速28%;泰国电商渗透率20%,但中产阶级崛起,对低价高质商品需求大。
但越南也有“坑”。2023年越南政府规定, 进口商品价值低于100美元需缴纳10%进口税,Temu的1美元商品税后就要1.1美元,价格优势削弱。泰国则要求外国电商平台必须注册本地公司, Temu已经在曼谷设立了办事处,预计2024年Q2上线泰国站。
“低价战争”的终局:当Shopee学会“Temu打法”
Temu的低价攻势, 已经逼得Shopee、Lazada“变了样”。2024年5月, Shopee马来西亚站推出“超值专区”,商品价格比普通区低30%,还推出“本土商家补贴”——本土卖家卖1美元商品,Shopee补贴0.2美元。Lazada则在印尼试点“工厂直供”模式,跳过中间商,把价格压到和Temu持平。
“Shopee的优势在‘本土化’。” Carlos Reyes说 Shopee在菲律宾有200万本土商家,能提供“当日达”“本地客服”等服务,这些是Temu短期内做不到的。“但长期看, Temu的供应链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中国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快速响应菲律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Temu的“东南亚赌局”:低价换市场的“长线游戏”
Temu在东南亚的低价策略,本质是“用亏损换市场”。据行业人士透露, Temu菲律宾站的客单价仅4美元,但物流、营销成本高达2.5美元,单店月亏损约200万美元。“但Temu母公司PDD有拼多多撑腰,不差钱。他们的目标是先占住用户,再通过‘品质升级’提高客单价。”
2024年6月, Temu菲律宾站悄悄上线了“优选馆”,标注“品质保证”的商品价格比普通区高20%,但销量也不错。一款标价5.9美元的纯棉T恤,10天卖出3万件。“这说明菲律宾消费者开始为‘品质’付费了。”李明说 Temu的“长线游戏”是:先用低价抢用户,再用供应链优势做品质升级,到头来实现“低价高质”的平衡。
东南亚电商的“低价战争”才刚刚开始。Temu的闪电扩张, Shopee的本土反击,Lazada的供应链升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头来谁能笑到再说说?或许答案藏在马尼拉上班族Maria的购物车里——她刚下单的1.9美元帆布包,可能会决定下一个1亿用户的购物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