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阿根廷电商订单量突破1亿,其增长率世界第一

阿根廷电商:从“通胀洼地”到“增长引擎”的逆袭

谁也没想到, 这个被高通胀困扰多年的南美国家,电商订单量居然在2023年突破了1亿大关。更让人意外的是 根据Insider Intelligence发布的最新数据,阿根廷电商增长率高达29.9%,直接甩开全球平均水平好几条街,坐稳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增长,而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习惯变革和市场爆发。

1亿订单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阿根廷全国平均每人每年下了超过2次网购订单。要知道,2022年这个数字还只是9000万,短短一年就增长了12%。这背后是8%的阿根廷人第一次接触网购,比2022年多了整整3%。60%的公司都承认,电商的增长速度已经跟线下实体持平甚至更快——这种转变,比我们想象的要猛烈得多。

阿根廷电商订单量破1亿,增长率成世界第一
阿根廷电商订单量破1亿,增长率成世界第一

1亿订单背后:不只是数字游戏, 更是消费习惯的变革

阿根廷电商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消费者行为的根本转变。在2023年的阿根廷电商日活动上, CACE总裁兼Musimundo数字渠道经理Andrés Zaied分享了一组扎心又真实的数据:8%的阿根廷人今年第一次网购,其中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数字原住民”根本没经历过实体店购物的黄金年代,对他们手机下单、送货上门才是理所当然。

更关键的是60%的本土企业都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波。Musimundo作为阿根廷老牌家电零售商,数字渠道的销售额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15%飙升至2023年的35%。这种变化不是靠砸钱推广, 而是消费者自己用脚投票——线上比价方便、配送速度快、还能分期付款,谁还愿意顶着大太阳去实体店排队?

巨头下场:美客多、Shopee、沃尔玛为何都盯上阿根廷?

阿根廷电商的“高增长”标签,早就被全球跨境电商巨头盯上了。美客多作为拉美老牌霸主, 今年直接把墨西哥站的广告预算增加了40%,转头又在阿根廷加大了物流仓储投入;Shopee在巴西吃了亏后2023年悄悄把重心转向阿根廷,跟本地物流商Correos Argentino签了独家合作协议,偏远地区的配送时效从7天压缩到了3天;就连沃尔玛这种传统零售巨头,也在智利试水平台模式后火速在阿根廷上线了第三方卖家入口——这些动作,不是在做慈善,是真金白银地抢市场。

巨头们的入场,对中小卖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市场被炒热了流量多了;挑战是竞争更激烈了利润空间被压缩。2023年第二季度, 阿根廷跨境电商的平均获客成本比2022年上涨了25%,但转化率却提升了18%——这说明,消费者是愿意花钱的,但卖家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够硬。

通胀下的“增长”:便宜货卖不动, 性价比才是王道

说到阿根廷,绕不开的就是通胀。2023年阿根廷通胀率高达142%,比2022年还翻了一倍。按理说经济不好大家应该更省钱,怎么会买得更多?这里有个反常识的逻辑:通胀越厉害,消费者越依赖电商。主要原因是实体店为了应对通胀, 频繁调价,消费者根本搞不清什么价格合理;而电商平台的价格相对稳定,还能比价、用分期付款拆解压力。

某中国电子产品卖家在阿根廷的案例就很有意思。2023年年初,他们想靠“低价清库存”打开市场,后来啊销量惨淡。后来调整策略,把手机价格定在市场均价的85%,但提供12期分期免息,销量直接翻了3倍。这说明,阿根廷消费者不是买不起,而是怕“买贵了”。他们需要的是“明明白白的性价比”,而不是“便宜没好货”的陷阱。

消费者最爱什么?食品饮料手机送货上门,分期付款是刚需

阿根廷消费者的购物偏好,跟咱们想象的不太一样。Insider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 食品饮料类占电商销售额的35%,手机类占20%,这两个品类加起来就超过了一半。为啥?主要原因是阿根廷的实体超市经常缺货,特别是进口食品;而手机价格高,分期付款能降低门槛。

送货上门也是刚需。82%的消费者明确表示, 只愿意选择“次日达”或“隔日达”的配送方式,愿意多花5-10块钱也要等快递上门。这跟拉美其他地区很不一样, 比如巴西很多消费者喜欢到自提点取货——阿根廷人可能觉得,大老远跑去取快递,还不如直接去实体店。

最关键的是分期付款。82%的电商平台都提供分期选项,最常见的分3期、6期、12期,年化利率在30%-50%之间。虽然利率不低,但对阿根廷消费者这是“提前享受”的唯一方式。某服装品牌在阿根廷的店铺,90%的订单都选择了分期付款,如果不提供这个选项,销量直接腰斩。

世界杯效应:2022年速卖通订单暴涨,2024年还能复制吗?

2022年世界杯期间,阿根廷夺冠让速卖通上的相关订单暴涨了150%。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数据显示, 2022年11月到12月,阿根廷国旗、梅西球衣、足球周边的订单量环比增长200%,其中70%来自中小卖家。这波“世界杯红利”让很多中国卖家尝到了甜头,但2024年没有世界杯了还能靠什么引爆市场?

其实阿根廷的“节日经济”同样值得挖掘。比如国庆节、独立日这些节日的周边产品需求不比世界杯差。2023年国庆节期间, 阿根廷本土电商平台的国旗、装饰品销量同比增长了80%,其中中国卖家的占比达到了45%。这说明,只要抓住本地节日照样能复制“世界杯效应”。

中小卖家破局指南:本地化不是口号, 是生存法则

想在阿根廷电商市场活下去,本地化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某中国家居卖家的案例就很典型。2022年他们直接把国内的页面翻译成西班牙语上架,后来啊销量惨淡。2023年他们做了三件事:一是把产品尺寸从“厘米”改成“英寸”;二是雇佣本地模特拍摄, 加入家庭场景;三是接入Mercado Pago,支持分期付款。调整后转化率从2.5%提升到了8.5%,订单量翻了3倍。

语言只是本地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文化适配”。比如阿根廷人喜欢热闹, 促销活动要做得“热闹”,比如“买一送一”“满减叠加”;产品描述要接地气,别用“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词,而是说“让你的家庭聚会更有面子”。这些细节,比砸广告更有效。

避开这些坑:版权、 物流、支付,阿根廷电商的“隐形门槛”

阿根廷电商市场虽然火,但坑也不少。版权问题首当其冲。2023年3月,阿根廷海关查处了一批未授权的梅西周边产品,涉案金额超过100万美元。很多卖家以为“世界杯周边好卖”, 却忽略了版权风险——其实吧,阿根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比想象中严格,一旦被投诉,店铺可能直接被封。

物流是另一个大难题。阿根廷的偏远地区配送成本很高,有时候运费比产品本身还贵。某3C卖家主要原因是没算清物流成本,2023年Q1亏了20万。后来他们跟本地物流商合作,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了海外仓,偏远地区的订单用“自提+补贴”的方式,物流成本降低了40%。

支付欺诈也不容忽视。阿根廷的信用卡盗刷率比较高,2023年Q2达到了5%。某服装卖家主要原因是没做风控,一个月内被盗刷了3万单。后来他们接入Mercado Pago的风控系统,增加了短信验证和人脸识别,损失降到了几乎为零。

未来五年:13.64%的复合增长率, 机遇与挑战并存

Insider Intelligence预测,2023-2027年阿根廷电商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64%,到2026年拉美电商整体规模会突破2000亿美元,阿根廷在其中占比会超过15%。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升级的潜力——阿根廷人不再满足于“买得到”,而是追求“买得好”。

但挑战也不小。通胀可能会持续,物流瓶颈短期内难以解决,巨头们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中小卖家与其跟巨头拼价格,不如深耕细分市场。比如专注“母婴用品”,或者“户外运动装备”,这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压力小,利润空间也大。2023年, 阿根廷母婴电商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5%,远高于整体水平——这说明,细分市场才是中小卖家的“避风港”。

阿根廷电商的故事,不是“增长神话”,而是“适应与变革”的样本。当1亿订单成为过去,下一个爆点在哪里?也许是本地化的深度,也许是细分市场的挖掘,也许是新技术的落地。但无论如何, 那些真正理解阿根廷消费者、愿意沉下心做本地化的卖家,总能在这片“高增长”的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