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在10月4日停止支持印度尼西亚电商业务了吗
10月4日之后TikTok Shop在印尼真的“消失”了吗?
2023年10月3日傍晚, 印尼西部的阳光还没完全褪去,一封邮件悄无声息地躺进了TikTok Shop印尼站卖家的收件箱。邮件开头不算客套, 直接点明了一个让无数人措手不及的事实:“从2023年10月4日17:00 WIB起,我们将不再为TikTok Shop Indonesia内的电子商务交易提供便利。” 没有太多缓冲, 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像一台突然断电的机器,TikTok Shop在印尼的电商业务,被按下了停止键。
一场“突然”的告别,早有预兆?
说“突然”其实并不准确。早在9月底, 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哈桑的发言就已经像天气预报里的台风预警,只是当时大多数人没意识到,这场“台风”会来得这么快。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社交平台上的电商板块必须在一周之内改组为独立应用程序,否则将被关闭服务。” 语气斩钉截铁,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有意思的是TikTok并非“唯一”被点名的对象。印尼政府的这份新规, 表面上看是面向所有社交平台的“一视同仁”——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还是本土的社交应用,只要涉及电商交易,都得“选边站”:要么把电商功能彻底剥离,要么单独做成一个独立App。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TikTok Shop首当其冲。毕竟在印尼的社交商务赛道上,TikTok几乎就是“代名词”般的存在。
印尼市场:TikTok Shop的“天堂”与“炼狱”
要理解这场关停的冲击,得先看看印尼市场对TikTok Shop意味着什么。根据风险投资公司Momentum Works的数据, 印尼每月约有1.25亿活跃TikTok用户,这个数字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更关键的是 2022年TikTok Shop在印尼的商品总价值达到了惊人的25亿美元,占其在东南亚地区GMV的57%——换句话说东南亚每赚到的1块钱TikTok Shop收入,有超过一半来自印尼这个单一市场。
2021年, TikTok Shop率先在印尼落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巨大的涟漪。用户可以直接在App里刷到商品视频,点击就能下单,从种草到购买的路径被压缩到极致。这种“社交+电商”的模式,对习惯了传统货架电商的印尼消费者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数据显示, TikTok Shop的用户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出约30%,特别是年轻群体,几乎把刷TikTok和“逛街”划上了等号。
600万卖家的“生计之战”
关闭TikTok Shop, 影响最大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那些依附于它生存的卖家。TikTok印尼发言人在给TechInAsia的声明中提到,新规可能会影响平台上“超过600万卖家和近700万创作者的生计”。这个数字背后 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可能是雅加达郊区一位靠直播卖手工巴迪布的阿姨,也可能是泗水大学毕业后返乡做小商品批发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通过电商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团队致力于提供订单履约服务以及客户服务。我们将陪伴TikTok Shop Indonesia卖家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官方邮件里的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种无奈的安抚。说实在的, 从10月4日下午5点开始,印尼TikTok用户再也无法通过App直接购买商品,那些曾经热闹的直播间里“点击下方小黄车”的声音消失了商品链接变成了灰色,取而代之的是主播们茫然的眼神和评论区里“怎么办”的焦虑留言。
政府与平台:一场关于“规则”的博弈
印尼政府为什么要下这剂“猛药”?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给出的理由很明确:“确保公平公正的商业竞争,保护用户数据。” 他甚至警告说:“不能让社交平台一边成为电子商务平台、商店和银行。” 这句话背后是对垄断的警惕,也是对本土经济的保护。
印尼有约6420万家中小微企业,贡献了6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以来这些企业一直是印尼经济的毛细血管,但社交商务的崛起,让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总统佐科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直言不讳:“TikTok Shop等社交商务平台导致了中小微企业和传统市场营业下滑。” 他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在雅加达的传统市场, 一位卖传统零食的商户曾抱怨:“以前顾客还会来店里问价,现在他们都在TikTok上看到更便宜的,直接下单了我的生意差了一半。”
“掠夺性定价”还是“市场创新”?
当然事情并非只有一面。有观点认为,印尼政府对新规的施行过于“一刀切”,忽略了社交商务对市场的激活作用。TikTok Shop的模式,其实帮助了很多缺乏资金和资源的中小卖家,让他们以极低的成本触达消费者。比如 在日惹有一位卖手工编织包的卖家,通过TikTok直播,月销售额从原来的200万印尼盾飙升至2000万印尼盾,这种增长,在传统电商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争议的焦点,到头来落在了“掠夺性定价”上。批评者指出, TikTok Shop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对平台上的商家提供了大量补贴,导致商品价格远低于传统市场,这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确实挤压了本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但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消费者有权选择更便宜的商品,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
TikTok的“妥协”与“退路”
面对政府的强硬态度,TikTok的选择是“尊重并遵守适用律法法规”。在官方声明中, TikTok反复强调“我们对印尼的承诺仍然坚定”,并表示会“继续努力调整产品,以找到创新方法来支持印尼中小企业社区的长期增长”。这种表态,既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也是一种保留未来的策略。
说实在的,TikTok并非没有尝试“妥协”。根据印尼政府的要求, TikTok曾计划将TikTok Shop剥离为独立应用,但问题在于,这种“拆分”真的能解决监管层的担忧吗?独立后的TikTok Shop,依然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对本土电商的冲击并不会消失。更重要的是 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他们习惯了在TikTok里边刷视频边购物,突然让他们切换到一个全新的App,体验感和转化率都可能大打折扣。
“社交商务”模式的全球困境?
印尼的这场风波,或许只是TikTok Shop在全球扩张中遇到的一个缩影。在其他市场,类似的争议也时有发生。比如在越南, 政府也曾对社交平台的电商功能提出过质疑;在英国,数据隐私问题一直是TikTok Shop面临的主要挑战。这背后 其实是“社交商务”这种新兴模式与现有监管框架之间的矛盾——当社交平台不再只是“社交”,而是变成了“商业体”,它需要遵守的规则,自然也会变得复杂。
有意思的是就在TikTok宣布关闭印尼电商业务的一边,它还在其他市场加速布局。比如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越南, TikTok Shop依然在稳步扩张;在美国,它甚至开始尝试引入“商城”功能,向传统电商模式靠拢。这种“一边关停一边扩张”的策略, 让人不禁思考:TikTok是否已经意识到,单一的“社交+电商”模式并非万能,它需要更灵活、更本地化的策略来应对不同市场的监管环境。
印尼本土电商的“春天”?
TikTok Shop的退出,最直接的受益者或许是印尼本土的电商平台。Tokopedia、 Shopee和Lazada这几家老牌玩家,早就对TikTok Shop的“野蛮生长”虎视眈眈。数据显示, 在TikTok Shop关停前,印尼电商市场的份额分布中,Shopee以约35%的占比位居第一,Tokopedia和Lazada分别紧随其后而TikTok Shop虽然增速迅猛,但整体份额仍不如前三者。
不过本土电商想“接住”TikTok Shop留下的用户,并不容易。TikTok Shop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种草”和“即时转化”,这种优势是传统货架电商难以复制的。比如 Shopee虽然也在尝试直播带货,但其内容生态的丰富度和用户粘性,与TikTok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一位电商行业分析师指出:“TikTok Shop的退出, 确实给本土平台带来了机会,但它们能否抓住取决于能否复制‘社交+电商’的魔力,而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搬到线上卖。”
中小卖家的“转机”与“迷茫”
对于600万印尼卖家 TikTok Shop的关闭,既是危机,也是转机。一部分卖家可能会选择转向Shopee、 Tokopedia等传统平台,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平台的规则,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做推广。另一部分卖家, 则可能会尝试自建独立站,或者通过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工具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这种方式虽然更灵活,但也面临着流量获取难、信任度低等问题。
如何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未来:TikTok还能“杀回”印尼吗?
“我们期待着在TikTok Shop中与您合作。” 官方邮件的再说说一句,似乎暗示着TikTok并未完全放弃印尼市场。说实在的,TikTok在声明中也明确表示,会“继续与政府合作,寻找最佳方法,以便将来 为您服务。” 那么TikTok真的有可能“杀回”印尼吗?
从短期来看,可能性不大。印尼政府的监管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必须“分家”。TikTok如果想重新进入, 可能需要做出更大的妥协,比如彻底放弃社交功能与电商功能的联动,或者接受更严格的数据审查和市场竞争规则。但从长期来看,印尼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TikTok不太可能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
行业启示:跨境扩张的“本地化”必修课
TikTok Shop印尼业务的关停, 给所有跨境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扩张中,“本地化”不仅仅是语言翻译和支付方式的适配,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当地的监管环境、市场文化和消费者习惯。特别是在新兴市场, 政府往往对本土经济保护有加,外资企业若想站稳脚跟,必须学会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而不是一味追求“快速扩张”。
一位曾在东南亚市场做过跨境电商的创业者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们在进入印尼市场时 特意找了几位本土的合规顾问,提前研究了当地的电商法规和税收政策。虽然前期投入更多,但避免了TikTok这样的‘踩坑’事件。” 这或许就是TikTok事件留给行业的最大启示:合规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护城河”。
10月4日之后TikTok Shop在印尼的电商业务虽然停止了但故事并未结束。对于600万卖家、对于印尼市场、对于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这或许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社交商务将走向何方?监管与创新如何平衡?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本地、尊重规则、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走得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