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封禁背后

短暂停停的社交电商狂飙

2023年9月,印尼雅加达的中小卖家Muzdalifah还在TikTok Shop的直播间里笑得合不拢嘴。这个靠卖传统手工蜡染布起家的女人,过去一年靠短视频带货赚到了几千万卢比,足够给家里盖个新厨房。可10月初的一天她突然收到平台通知:TikTok Shop印尼业务暂停了。手机屏幕上“商品下架”的红色提示,比她当年第一次创业失败时还让人心慌。

社交电商在印尼的故事,总带着点魔幻色彩。2021年, Tokopedia和打车巨头Gojek合并成GoTo集团,第二年筹资11亿美元上市,成了印尼经济的“互联网巨无霸”。几乎一边, TikTok带着短视频基因杀入电商战场,用两年时间把GMV从6亿美元做到了48亿——这个数字让Shopee、Tokopedia这些老牌货架电商坐不住了。

TikTok Shop封禁背后:焦急的卖家,狂喜的本土电商
TikTok Shop封禁背后:焦急的卖家,狂喜的本土电商

但没人想到,这场竞争的结局会是政策“一刀切”。印尼政府突然宣布:禁止社交媒体平台直接卖货。理由是“保护本土中小微企业”,可Muzdalifah们却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她的蜡染布直播间没了流量,新做的库存堆在仓库,连给工人发工资都要借钱。这种荒诞感,像极了东南亚雨季的天气——说变就变,让人猝不及防。

谁在印尼按下“暂停键”

封禁令出来那天 印尼贸易部长Zulkifli Has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意提到了Shopee的名字。“感谢Shopee一直支持本土企业。”这句话没明说但所有人都懂:TikTok Shop倒下最大的受益者早就站好了队。

数据不会说谎。TechinAsia的报告显示, 2022年印尼电商市场,Shopee占36%,Tokopedia占35%,Lazada占10。TikTok Shop虽然只占5%,但增长速度像坐了火箭。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这个新玩家靠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硬生生从老平台嘴里抢走了不少流量。Shopee母公司Sea集团的财报显示, 去年他们在印尼的GMV高达25亿美元,可今年上半年,GMV增速突然放缓了——TikTok Shop的“分流效应”肉眼可见。

更关键的是资本。Tokopedia背后站着腾讯、 阿里、软银,2021年合并成GoTo后这个集团占印尼GDP的2%,相当于控制了全国200万司机、1100万商家的生计。而Shopee的最大股东腾讯,虽然减持了股份,但依然握有18.7%的投票权。这些“隐形玩家”在印尼政商网络里盘根错节,比TikTok这个“外来户”更有话语权。

有意思的是 早在7月26日TikTok印尼发言人Anggini Setiawan就明确表示:“我们的商家100%是本地实体或小微企业。”但政府还是坚持封禁。这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保护本土企业”,是不是只是给巨头们铺路的借口?

本土巨头的“松了口气”

Tokopedia的办公室里气氛明显轻松了不少。这个印尼本土电商“老二”,自从被TikTok抢走流量后股价一直跌跌不休。现在好了竞争对手突然“消失”,他们立刻宣布要招募100万新卖家——口号喊得比TikTok当年还响。

政府“帮忙”的姿态也很明显。印尼中小企业部长Teten Masduki从7月6日开始就四处发声:“TikTok Shop损害本土企业利益。”这位部长曾在Tokopedia官网上公开站台,说它是“政府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伙伴”。现在好了禁令一出,Tokopedia立刻成了“本土企业守护神”。数据显示, 73.73%的印尼中小企业都在Tokopedia开店,这个数字让他们在政策博弈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Shopee的动作更快。封禁令刚出来他们立刻宣布“停止销售外国产品”,还特意强调“跨境交易比例不到1”。更狠的是他们给新卖家开出“三免”政策:3个月零佣金、2个月零运费、300万印尼盾信用额度。这些条件比TikTok当年给的优惠还多,明显是在“趁火打劫”。

但最让人唏嘘的是Lazada。这个阿里系平台,在印尼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现在看到机会,赶紧宣布要“全力吸纳TikTok卖家”。可他们忘了自己去年主要原因是佣金上涨,已经得罪了不少中小卖家。现在突然示好,谁会信呢?

政商棋盘上的落子

印尼的政商环境,像盘没下完的象棋。表面上看,封禁TikTok Shop是政府行为,可棋盘背后的落子者,早就不是秘密了。

GoTo集团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创始人Nadiem Makarim不仅是企业家,还是印尼的教育与文化部长,30位内阁官员之一。这种“政商一体”的背景,让Tokopedia在政策博弈中总能占得先机。而Shopee虽然背靠腾讯,但在印尼本土根基不如GoTo深,只能靠“示好政府”来弥补。

更微妙的是选举因素。2024年印尼总统大选在即,现任政府需要争取选民支持。禁令出台后 立刻有媒体拍到中小企业部长Teten Masduki在市场上“视察”的画面——他手里拿着的,正是Tokopedia卖的手工艺品。这种“政治作秀”的痕迹太明显了可选民吃不吃账,又是另一回事。

有意思的是印尼内部对禁令的看法并不统一。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Sandiaga Uno就公开反对:“很多小微企业靠TikTok Shop活了下来。”就连总统候选人Anies Baswedan也批评说:“根本问题是进口商品,不是TikTok Shop功能。”这种分歧,让封禁令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卖家们的“流亡”与选择

Muzdalifah现在每天都要去Shopee的卖家中心报到。这个曾经的TikTok头部主播,现在对着镜头说话都少了点底气。她的蜡染布在Shopee上流量平平,一天最多卖出去两块。“TikTok的粉丝是跟着人走的,这里的粉丝是跟着平台走的。”她叹了口气,点开手机里的TikTokAPP,看着那个灰色的购物车图标发呆。

像Muzdalifah这样的“流亡卖家”不在少数。TikTok Shop在印尼有600万本土卖家,他们大多是中小微企业,没有太多抗风险能力。禁令一出,很多人只能选择“投靠”老平台。但老平台的“欢迎”,真的那么真诚吗?

有卖家发现,Shopee虽然承诺“零佣金”,但悄悄提高了广告费。Tokopedia则要求“必须开通店铺直播”,可很多卖家根本不会操作。Lazada的门槛更高,需要“年销售额超过1亿印尼盾”才能享受优惠。这些“隐形门槛”,让中小卖家们苦不堪言。

更残酷的是流量正在重新分配。根据Momentum Works的数据, TikTokShop关停后Shopee的日活跃用户上涨了15%,Tokopedia上涨了10%。但这些流量真的属于中小卖家吗?未必。大商家有更多预算投广告,小商家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社交电商真的“死”了吗

“TikTokShop在印尼的故事,还没结束。”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虽然现在业务暂停,但TikTok在印尼还有1.25亿月活用户,这个数字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魔力”,不会主要原因是一道禁令就消失。

印尼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贸易部长Zulkifli Hasan最近改口说:“我们不禁止TikTok,只是监管它。”这意味着,未来TikTok可能会以“合作”的方式回归,比如只开放本地商家,或者和本土平台合作。但具体怎么合作,谁说了算,还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社交电商的创新逻辑已经深入人心。Muzdalifah们已经习惯了“刷视频买东西”的模式, 让他们再回到货架电商的“搜索-下单”老路,几乎不可能。这种用户习惯的改变,比任何政策都更有力量。

东南亚其他市场也在观望。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政府都在密切关注印尼的案例。如果TikTok Shop能找到“合规”的方式回归,可能会掀起一轮新的社交电商浪潮。但如果“一刀切”成为常态,出海企业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到底该怎么玩?

出海者的“规则之困”

TikTokShop的遭遇,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印尼这个“规则复杂”的市场,光有好产品、好模式还不够,还得懂“潜规则”。

先说说是政商关系。GoTo集团的例子证明,在印尼,和政府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出海企业需要花时间研究当地的政策风向,找到“靠山”,而不是一味追求增长。

接下来是本土化。TikTok虽然做了本地化运营,但在“融入本土生态”方面还是不够。比如Tokopedia有GoTo的打车、外卖业务做流量入口,而TikTok只有短视频一个入口。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在印尼这种“生态为王”的市场,风险很大。

再说说是风险意识。出海企业需要做好“政策风险预案”。比如提前布局本土供应链, 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和本土企业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甚至考虑“本地化注册”,以本土企业的身份参与竞争。

Muzdalifah还在等,等TikTokShop回来的那天。她说:“印尼政府可以规范TikTok,但不能剥夺我们卖东西的权利。”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中小卖家的心声。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而能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既懂规则,又敢打破规则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