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关闭了
TikTok Shop关停:一场猝不及防的“休克疗法”?
2023年9月底, TikTok Shop在印尼市场的突然关停,像一盆冷水浇在不少卖家头上。前一天还在直播间吆喝“再说说一天清仓”,第二天就发现小黄车彻底没了。要知道, 印尼可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市场,TikTok Shop在这里的GMV占了整个东南亚的60%,2022年就做到25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中小卖家们懵了:“昨天还能日销百万,今天订单归零,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从日销百万到订单归零:中小卖家的“断崖式”体验
雅加达的卖家Lina记得很清楚, 关停前三天她的美妆直播间还能卖出500单单价10万印尼盾的粉底液,一天流水500万印尼盾。可TikTok Shop一关, 直播间里弹幕还在问“怎么买”,她却只能干巴巴地说“去WhatsApp找我”。后来啊呢?WhatsApp好友申请暴增,但真正成交的不到20人,流水直接缩水到50万印尼盾。“以前刷到视频直接下单,现在得加微信、等回复,谁有那耐心?”Lina苦笑。

更惨的是囤了货的卖家。苏门答腊岛的服装卖家阿伟进了1000件印尼传统服饰“巴迪克”, 原指望TikTok直播冲一波,后来啊关停通知下来货全压在仓库。“仓库费一天30万印尼盾,再卖不出去,得赔个底儿掉。”他说身边不少同行都在清仓大甩卖,价格降到成本价都没人要,毕竟消费者知道“没地方买了”。
大玩家的“危机转机”:那些早已布局多渠道的卖家
但不是所有卖家都慌了手脚。雅加达的家居品牌“Nusantara Home”就没受太大影响。他们的TikTok账号虽然也带货, 但只占总销量的40%,剩下的60%分布在Shopee、Lazada,还有自己的独立站。“我们早就被TikToko‘割’过一次了2022年平台突然抽点从2%涨到5%,就开始找后路了。”品牌负责人Siti说 关停后他们立刻把TikTok直播间的流量导到Shopee店铺,首周就恢复了50%的订单量。
大玩家的底气,在于“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SIRCLO的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印尼电商卖家中一边运营2个以上平台的占比已达35%,比2022年高了12个百分点。这些卖家像踩了平衡木,TikTok Shop倒了一边,还有再说一个几边撑着,自然摔不疼。
卖家求生指南:三种“曲线救国”的实操方案
TikTok Shop关了卖家的流量和订单不能断。印尼电商服务平台SIRCLO的首席产品官Ferry Tenka说:“我们接触的卖家, 90%都在找‘替代方案’,但不是所有方案都管用。”经过三个月的摸索,三种有效路径逐渐清晰。
WhatsApp导流:印尼人的“购物新习惯”
WhatsApp在印尼的普及率,相当于微信在中国的地位。2023年数据,印尼WhatsApp月活用户达1.2亿,几乎覆盖所有网民。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加WhatsApp。
具体怎么操作?直播时主播直接喊:“喜欢这个产品的宝宝,点我头像加WhatsApp,发‘产品1’就能下单!”或者把WhatsApp二维码挂在直播间主页。雅加达的3C卖家Ahmad用了这招, 关停后第一周,WhatsApp好友从2000涨到8000,订单量恢复到之前的60%。
但坑也不少。“WhatsApp聊天记录一多,消息就刷没了消费者找不到你,你也找不到他们。”Ahmad说 后来他用了WhatsApp Business工具,设置快捷回复和标签分类,才把转化率从3%提到8%。Ferry提醒:“加WhatsApp只是第一步,得有人24小时在线回复,不然客户早跑了。”
表格留资:用“耐心”换“精准客户”
比起WhatsApp的即时导流, 表格留资更“慢”,但客户更精准。卖家在TikTok账号Bio页放一个链接, 点进去是Google表单,消费者填“姓名+
雅加达的美妆卖家Lisa用这招收集了3000个客户。“之前在TikTok直播,80%是冲动消费,现在填表的,都是真心想买的。”她说这些客户复购率比普通客户高30%,主要原因是主动留资的人,对产品的需求更明确。
但表格留资的转化率低,平均只有5%。“你得给消费者一个填表的理由,比如‘填表立减5万印尼盾’,或者前100名送小样。”Lisa说 她还在表单里加了“你希望从哪个平台购买”的选项,发现60%的人选了Shopee,20%选了独立站,这让她后续导流有了方向。
跳转第三方:是“无奈之举”还是“最优解”?
最主流的办法,还是把流量导到其他电商平台。卖家在TikTok账号Bio页放Shopee、Lazada的店铺链接,或者用短链接跳转到独立站。
但效果天差地别。雅加达的服装品牌“Batik Modern”试了跳转Shopee, 订单量恢复到70%;而小卖家Budi的独立站,跳转过去后支付失败率高达40%。“印尼人还是习惯在熟悉的平台购物,独立站支付麻烦、物流慢,谁愿意折腾?”Budi说他后来放弃了独立站,专心做Shopee,订单才慢慢起来。
SIRCLO的数据显示, 关停后印尼卖家跳转到Shopee的比例达55%,Lazada30%,独立站只有15%。看来对大多数卖家“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老牌电商平台更靠谱。
直播电商不死:印尼人的“剁手基因”怎么改?
有人说TikTok Shop关了直播电商也该凉了。可现实是印尼的直播间比以前更热闹了——只是“卖货逻辑”变了。
从“冲动消费”到“理性种草”:直播内容的进化
以前TikTok直播, 主播喊“3、2、1,上链接”,消费者秒下单;现在没链接了主播只能“讲故事”。雅加达的美妆主播Rina以前一场直播卖200支口红, 现在改成“手把手教搭配”,讲不同肤色的选色技巧,评论区刷“好专业,想买”。
“直播的本质是‘信任’,不是‘卖货’。”Rina说 她现在会在直播间说“这款产品在Shopee搜‘Rina推荐’就能买”,虽然不能直接跳转,但粉丝会主要原因是信任她去搜索。数据显示, 关停后印尼TikTok直播的平均观看时长增加了20%,互动率提升了15%——主要原因是消费者不再急着买,而是愿意听主播“唠嗑”了。
StreamLab崛起:当平台方开始“救市”
TikTok Shop关了但直播不能停。印尼电商平台SIRCLO推出了“StreamLab”服务, 帮卖家做直播落地页,布局和TikTok Shop很像,还能链接印尼所有的物流和支付服务商。“消费者在落地页选产品、填地址、付钱,和以前在TikTok买没区别。”Rinaldi Tjhin说SIRCLO的首席服务官。
效果很明显。2023年11月, 使用StreamLab的卖家直播转化率平均提升20%,有的甚至比在TikTok Shop时还高。“主要原因是落地页更干净,没有干扰信息,消费者更容易下单。”Rinaldi说 他们还推出了“直播数据分析工具”,帮卖家看哪个时间段观众多、哪个产品互动高,让直播更精准。
独立站VS电商平台:印尼卖家的“左右互搏”
TikTok Shop关了该不该做独立站?这个问题让印尼卖家吵翻了天。
独立站的“水土不服”:支付与物流的“拦路虎”
独立站听起来高大上, 但在印尼,坑不少。最大的问题是支付——印尼信用卡普及率不到20%,大多数人用银行转账或便利店现金支付。卖家自己搭独立站,得对接这些支付方式,流程复杂,还容易出错。
雅加达的电子卖家Dian做过独立站,后来啊支付失败率高达40%。“消费者好不容易选好产品,付钱时提示‘银行维护’,直接放弃。”她说物流也是麻烦事,印尼有1.7万个岛屿,偏远地区配送要一周,运费比产品还贵,客户收到货就投诉。
电商平台的“流量霸权”:为什么卖家离不开它们?
比一比的话,老牌电商平台就省心多了。Shopee、Lazada在印尼深耕多年,支付、物流、客服全包了卖家只需要上传产品、等订单。“Shopee有‘限时秒杀’‘满减活动’,流量分给卖家,自己不用操心。”小卖家Budi说他在Shopee的店铺,关停后订单量虽然比TikTok时少,但比独立站多5倍。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Q4,印尼电商平台的月活用户超1.5亿,独立站只有2000万。消费者买东西,还是习惯先打开Shopee搜一搜,而不是记某个卖家的网址。
未来已来:印尼电商的“新玩法”与“旧规矩”
TikTok Shop的关停, 像一记警钟,让印尼卖家明白:单一渠道的时代过去了未来的电商,是“内容+渠道+本地化”的综合较量。
“群岛式”运营:读懂印尼人的“文化密码”
印尼有1.7万个岛屿, 不同地区的文化、习惯差得远。爪哇岛的人喜欢性价比,苏门答腊岛的人注重品质,巴厘岛的人偏爱旅游纪念品。卖家如果“一刀切”,肯定吃大亏。
雅加达的家居品牌“Nusantara Home”就懂这个。他们在爪哇岛卖平价的棉麻桌布,在苏门答腊岛卖手工雕刻的木制餐具,在巴厘岛卖冲浪主题的抱枕。“每个地区的产品、营销话术都不一样,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你懂我’。”品牌负责人Siti说这种“群岛式”运营让他们销量提升了50%。
“轻量级”独立站:小卖家的“破局利器”
独立站不是不能做,而是要“轻量级”。用SIRCLO Store这样的工具, 一键搭建独立站,自带支付、物流模板,不用自己对接,成本比传统独立站低70%。
雅加达的小卖家Maya试了“轻量独立站”,月订单量从1000单涨到3000单。“不用花大钱请技术,也不用担心支付物流,专心做产品就行。”她说独立站的优势是“没有平台抽成”,利润比在Shopee高15%,慢慢就能做起来。
写在再说说:危机里藏着“转机密码”
TikTok Shop的关停,对卖家来说像一场突然的暴雨。有人被淋成落汤鸡,抱怨“天不遂人愿”;有人却撑起了伞,甚至发现雨后的彩虹更美。
印尼电商的赛道,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那些早早布局多渠道、懂本地文化、愿意“慢下来”做内容的卖家,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办法。毕竟消费者的需求永远在变,卖家的玩法也得跟着变——这或许才是电商世界里唯一的“规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