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丹麦开设办事处,数据安全问题担忧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丹麦哥本哈根的“新据点”:TikTok北欧扩张的一步棋
10月底的哥本哈根, 天色阴沉带着点海风的凉意,TikTok却在这里悄悄埋下了一颗棋子——北欧首个办事处正式挂牌嗯。广告团队电商团队都搬这儿来了说是要扎根北欧市场。可这事吧,细琢磨起来没那么简单。一边是130万月活用户盯着屏幕刷短视频, 一边是政客们皱着眉头盯着数据平安问题,TikTok这步棋,到底是想打个漂亮仗,还是先探探深浅?
北欧市场的“诱惑”与“门槛”:130万月活背后的算盘
丹麦这地方,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消费力可一点不含糊。TikTok北欧负责人Liv Sandberg最近接受采访时话里带喜:“咱们现在在丹麦月活都130万了相当于每5个丹麦人就有1个刷TikTok。”这数字听着挺唬人,但要知道丹麦总人口才580万,渗透率快到23%了这蛋糕确实香。北欧那几个国家, 瑞典挪威丹麦,人均工资高网购习惯好,电商市场早被亚马逊这些巨头盘踞多年,可TikTok偏不信邪,短视频带货这模式,在东南亚玩得溜,北欧为啥不行?

不过北欧人有个特点,较真,尤其对隐私这事。你问他信不信TikTok,他可能会反问你:“我的刷视频数据存在哪了?会不会被传回中国?”这种质疑声从TikTok刚进欧洲就没停过。所以这次设办事处,Liv Sandberg特意强调:“不光是广告,未来电商投资也不是没可能。”这话听着像画饼,但结合TikTok在东南亚的战绩——2022年印尼GMV25亿美元占东南亚57%——谁敢说北欧这市场它啃不动?可啃之前,得先让北欧人相信,它不会咬着牙关把用户数据偷偷咽下去。
数据平安“紧箍咒”:从爱尔兰调查到印尼前车之鉴
说起数据平安,TikTok这背锅史能写本书。2023年9月, 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突然发难,要查两件事:一是TikTok咋处理未成年用户数据,二是这套操作符不符合欧罗巴联盟的GDPR规矩。爱尔兰可是欧罗巴联盟数据监管的“桥头堡”,DPC较起真来罚款能少吗?更早之前, 2022年美国就闹过国会直接通过法案,政府设备上禁用TikTok,理由就那套“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获取”。TikTokCEO周受资急得跑华盛顿解释,后来啊呢?质疑声没停。
最让TikTok扎心的还是印尼。2023年9月,印尼政府突然拍板:社交媒体平台不许卖东西了理由是“威胁本地中小商家”。TikTok电商在印尼可是重兵布局,2022年GMV25亿美元,说关就关,团队懵了。这事儿给TikTok提了个醒:光有流量不行,还得搞定本地政府和商家的心。丹麦这市场,虽然政府没直接说禁电商,但数据平安的弦绷得比东南亚紧多了。你敢保证北欧政客不会哪天突然说“TikTok数据存我们服务器里”?毕竟欧罗巴联盟的《数字市场法案》可不是吃素的,2023年刚生效,专门盯着这些科技巨头的合规问题。
“透明化”还是“公关秀”?TikTok的“自救”组合拳
被数据平安问题追着打,TikTok也不是没动作。2021年初, 它宣布要在欧洲建个“透明问责中心”,把怎么审查内容怎么推荐视频怎么处理数据都摊开给外界看。2023年初又放话:欧洲再开两个数据中心,数据本地化存储。这次在哥本哈根设办事处,算不算第三招?TikTok信任平安部门负责人科马克·基南说过:“想在欧洲混,监管这道坎必须迈过去。”这话听着实在但迈过去的方法,是真把数据平安当回事,还是做做表面功夫,北欧人眼睛可亮着呢。
透明问责中心建在爱尔兰, 2022年底开放过一次记者们进去看了服务器闪着蓝光,屏幕上滚动着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可有人质疑:“你给我看流程图,那后台算法代码呢?源代码公开才算真透明吧?”数据中心计划也是说2023年建,到年底了德国那个中心刚打地基,法国那地儿还在选地址。进度慢得让人起疑。北欧用户要的不仅是“你说你平安了”, 而是“你能证明你平安了”,这证明的过程,TikTok现在做得够不够?Liv Sandberg在哥本哈根办事处揭牌时说:“我们想跟社区对话,倾听担忧。”对话是好事,但对话完了得有实际行动,不然又成了一场“公关秀”。
电商梦碎印尼,北欧能成“新战场”吗?
印尼的教训太深刻了。TikTok电商在印尼火的时候,本地商家急眼了:“凭什么你一个平台流量这么大,还卖得比我们便宜?”政府一纸令下TikTok电商直接停摆。这说明啥?跨境电商这事儿,光靠平台单方面发力不行,得让本地人觉得“你是来帮我们赚钱的,不是来抢饭碗的”。北欧这市场, 虽然没印尼那么激烈的本地保护主义,但电商格局早就固定了亚马逊eBay还有本地平台如挪威的Komplett,用户习惯了在那些地方下单。TikTok想靠短视频带货破局, 得先解决两个问题:用户信不信你卖的东西靠谱,商家愿不愿意来你这儿开店。
丹麦电商市场2023年规模大概120亿欧元, 其中社交电商占比才5%,潜力是潜力,但用户习惯培养起来费劲。TikTok在东南亚搞“直播秒杀”“短视频种草”,那套玩法拿到北欧,可能水土不服。北欧人买东西喜欢看评测、比价格,不像东南亚用户那么容易被“网红同款”带动。Liv Sandberg说“不排除未来投资电商”, 这话没错,但投资之前,得先把数据平安的“地基”打牢,不然印尼的剧本,在欧洲说不定能重演一遍。
数据平安的“解药”:技术还是信任?
解决数据平安问题,TikTok手里有两张牌:技术牌和信任牌。技术上,数据本地化存储是最直接的招。用户数据存在欧洲的服务器上,爱尔兰监管机构查起来也方便,不用再担心数据跨大西洋传输。2023年TikTok跟德国电信合作,说要建欧洲数据中心,就是这意思。但光存本地还不够, 得让第三方来审计,比如请欧罗巴联盟认可的机构来查代码查流程,出个“合规报告”,这样用户才信。
信任牌更难打。北欧人天生对政府机构信任度高,对科技巨头反而戒心重。TikTok得让北欧用户觉得“你们的数据平安,比我们的生意更重要”。比如主动公开数据处理的细节, 设立用户数据投诉的快速响应通道,跟北欧的隐私保护组织合作,让他们参与监督。2023年TikTok在瑞典设办事处后 跟斯德哥尔摩大学搞了个“数据平安研究项目”,就是想借学术机构的背书提升可信度。但这些动作够不够?能不能让北欧政客和用户放下心?TikTok的路还长着呢。
设办事处只是开始, 数据平安“答卷”才刚写
哥本哈根的办事处挂起来了TikTok北欧扩张的号角算是吹响了。但130万月活用户背后 是无数双盯着数据平安的眼睛;东南亚电商的辉煌战绩,挡不住欧洲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TikTok这次是真心想解决数据平安问题,还是先占个位置再慢慢来?北欧市场能不能成为它电商业务的“新大陆”,还得看它能不能把数据平安的“功课”补扎实。毕竟用户可以为了短视频下载TikTok,但不会为了一个让他们担心的平台掏钱买东西。这事儿,急不得,也马虎不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