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与印尼本土电商洽谈合作

11月14日路透社爆出的消息:TikTok在印尼的“回归棋局”

11月14日那天 印尼中小企业与合作社部长德登·马斯杜基突然对媒体松口,说TikTok Shop自10月被当地政府叫停后一直在和本土电商企业谈合作。这话一出, 整个东南亚跨境电商圈子都竖起了耳朵——毕竟TikTok在印尼的电商业务,日流水一度冲到4000万美元,被砍掉时疼得龇牙咧嘴,现在想回来总得找条“腿”走路不是?

被“一刀切”的4000万美元日流水:TikTok为何离不开印尼

说实话, TikTok对印尼的执念,外人可能不好理解。这个东南亚国家人口2.7亿, 年轻人占比超一半,TikTok用户量飙到1.2亿,几乎是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刷短视频。更关键的是 印尼人对“边看边买”的接受度极高,TikTok Shop今年9月的日GMV冲到4000万美元时团队估计做梦都能笑出声——这可是他们全球最争气的“学生”之一。后来啊10月中旬,印尼贸易部突然发狠:“社交媒体不准搞电商!”一刀切下去,TikTok Shop连夜关店,损失的不只是钱,还有那个被养刁了的用户群体。现在想回来能不急吗?

有望重返印尼市场?TikTok与本土电商洽谈合作
有望重返印尼市场?TikTok与本土电商洽谈合作

政府禁令下的求生之路:TikTok的“三选一”困境

印尼政府的禁令很明确:社交平台不能直接卖货。那TikTok想玩电商,就得绕道。据MaybankSekuritas10月17日的一份报告, 他们给TikTok列了三条路:要么找本土电商用API接口合作,流量归你,交易归对方;要么自己另起炉灶搞个独立电商APP;要么直接收购一家现有电商平台。每条路都像走钢丝——API合作怕被“卡脖子”,新APP怕用户不买账,收购又怕钱包和监管一边翻脸。

Tokopedia被“内定”?满足三个条件的“最佳队友”

在TikTok的潜在名单里Tokopedia一直被看作“天选之子”。这家印尼本土电商巨头, 市场份额35%稳坐头把交椅,手里攥着GoTo集团的金钥匙——物流有Gojek,支付有GoPay,整个生态闭环得像块铁板。更关键的是人家总部就在雅加达,和政府打交道比TikTok这个“外来户”熟得多。MaybankSekuritas的报告直接点出:Tokopedia完全符合TikTok的“三个硬指标”——一体化生态系统、 大规模用户基础、本地市场深度理解。

可问题来了 11月11日Tokopedia的CEO帕特里克·苏吉托·瓦卢霍突然官宣:“我们和Instagram的直播电商试点已经启动了。”这话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TikTok头上——Meta,已经抢跑了。

Meta的“抢跑”:Tokopedia与Instagram的直播电商试点

Meta在印尼的动作,比TikTok想象中更快。11月11日那天 Tokopedia宣布和Instagram搞直播带货,用户刷着Instagram直播,点链接就能直接跳到Tokopedia下单。这招“跨平台引流”玩得溜,相当于把Instagram的14亿全球流量和Tokopedia的本土供应链绑在一起。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试点从筹备到落地只用了3周,效率高得吓人。对比之下 TikTok从10月被禁到11月中旬还在“洽谈”,慢半拍的节奏,让人忍不住想问:是不是团队还在 Jakarta 的政策迷宫里打转?

Bukalapak和Blibli:备选方案还是“多线操作”?

TikTok没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除了Tokopedia,他们还和Bukalapak、Blibli这些本土电商聊着。Bukalapak在印尼农村市场根基深, 能覆盖到Tokopedia够不着的三四线城市;Blibli则主打中高端用户,图书和3C产品卖得溜。有意思的是 这几家电商对TikTok的态度都很暧昧——Bukalapak的代表说“不清楚是否开始洽谈”,Blibli干脆装没看见。业内人士猜,他们可能想一边和TikTok、Meta两边谈,坐等“价高者得”。毕竟对本土电商谁流量大就跟谁合作,反正都是“借船出海”,何必站队?

政策“紧箍咒”:TikTok的许可申请为何还没提交?

更麻烦的是政策。印尼贸易部总干事伊斯卡里姆11月14日放话:“只有Instagram、 WhatsApp和Facebook提交了电商许可申请,TikTok还没动静。”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政府不急,你TikTok着什么急?但TikTok急啊——用户等不起,商家等不起,竞争对手更不等你。有传言说TikTok在等政府“松口”, 但Meta已经提交申请了这说明政策大门其实开着,只是TikTok在门口犹豫太久,门槛都快被别人踩平了。

“有得必有失”:TikTok回归的遗憾与挑战

就算TikTok到头来能回来也回不到过去了。10月被禁时 他们正赶上印尼的“9.9”购物节,备的货堆在仓库里主播改行拍段子,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抢市场。现在就算和Tokopedia合作, 用户习惯也可能被Meta培养起来了——人家Tokopedia和Instagram的直播试点都跑起来了转化率据传提升了20%,TikTok再想复制这套打法,难度不亚于重新追一个跑掉的女朋友。更别说政策风险还在万一政府哪天又觉得“社媒+电商”不平安,TikTok这次怕是连哭的地儿都没有。

本土企业的“阳谋”:谁在利用TikTok的焦虑?

说到底,印尼本土电商们可能比谁都希望TikTok回来。Tokopedia和Meta合作了 但TikTok的流量实在太香——1.2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100分钟,这些数据是Meta给不了的。他们借着TikTok的焦虑谈条件, 要更高的佣金,要更宽松的API接口权限,甚至想把TikTok变成自己的“流量供应商”。某印尼本土服装品牌老板私下说:“我们巴不得TikTok和Tokopedia合作, 这样我们既能用TikTok的短视频带货,又能享受Tokopedia的物流保障,两头吃香。”这话听着像捡漏,其实是把TikTok架在火上烤——合作可以但别想当“老大”。

对印尼中小企业的影响:流量红利还是“甜蜜的负担”?

对印尼本土中小企业TikTok回归像把双刃剑。雅加达一家做手工巴迪克的小店老板阿迈德说:“以前TikTok Shop一天能卖30件, 现在只能靠Tokopedia,一天10件都难。”他盼着TikTok回来但又担心佣金涨了“更不划算”。更麻烦的是 如果TikTok和Tokopedia合作,商家可能得一边运营两个平台,选品、拍摄、客服全得 duplicated,人力成本翻倍。有行业数据显示, 类似“双平台运营”的商家,运营效率会下降15%-20%,这红利到底是甜的还是苦的,还真不好说。

未来猜想:合资平台还是“API嫁接”?

现在最现实的两种可能:要么TikTok和GoTo合资搞个新电商平台, 但Tokopedia已经这么大了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品牌当“小弟”?要么就API合作,TikTok把用户导过去,Tokopedia负责收钱发货。这种模式在越南市场试过6个月内GMV增长了150%,印尼市场说不定能复制。但问题来了如果Meta和Tokopedia的直播试点跑出效果,TikTok还愿意当“流量管道”吗?毕竟谁都想当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吗?

Meta的“阴影”:TikTok的回归之路注定不平坦

Meta的阴影一直罩着TikTok。人家有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三把刷子,用户生态比TikTok还完整。现在Tokopedia和Instagram合作,相当于把本土最懂电商的企业挖走了。TikTok就算能回来 面对的也是“Meta+Tokopedia”的联军,想抢回4000万美元的日流水,怕是要脱层皮。有跨境电商分析师直言:“TikTok这次回归, 不是‘王者归来’,更像是‘被迫卷土重来’,对手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这话有点扎心,但现实往往比扎心更扎心。

12月的雅加达,空气里都飘着电商的火药味。TikTok与Tokopedia的洽谈桌下 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算计;Meta的试点直播里已经能看到未来战场的硝烟。TikTok能不能在印尼找回场子, 不只关系到一家企业的生死,更像是短视频巨头和传统电商的一次正面交锋。只是这场仗,打得越久,越让人看不清——到底是谁在利用谁,又是谁在等谁倒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