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泰国社交电商风口涌现,难道不是有70%的用户每周都在网购吗

70%每周网购:泰国社交电商的“流量神话”与“现实温差”

Datareportal 2023年4月的报告像一颗炸弹, 炸出了泰国电商市场的“高光时刻”——16岁到64岁的泰国互联网用户里70%的人每周都会在线下单购物,这个数字让泰国跻身全球每周网购活跃度前20的国家。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泰国社交电商风口已至”的欢呼,仿佛只要踏进这个市场,就能踩中遍地黄金。但冷静下来想想,每周网购的70%用户,真的都在社交电商上花钱吗?那些刷着TikTok、 Facebook的泰国人,是真的被“种草”了还是只是习惯了在传统电商平台上下单后顺手点了个赞?这个所谓的“风口”,或许藏着不少被数据掩盖的“现实温差”。

每周70%网购:数字背后的“消费幻觉”

先别急着激动,拆解这个“70%每周网购”的数据。这里的“网购”到底包括哪些平台?是Shopee、 Lazada这类传统电商平台,还是TikTok Shop、Instagram Shop这类纯社交电商?Datareportal的报告里没说清楚, 但Statista的数据给了点线索:2023年泰国电商市场规模突破110亿美元,其中社交电商占比多少?

7成用户每周都网购,泰国社交电商风口涌现
7成用户每周都网购,泰国社交电商风口涌现

所以70%每周网购的用户里真正在社交电商上花钱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所谓的“风口”,更像是一个“流量幻觉”——看着用户基数大,真正转化成社交电商用户的,却是个未知数。

没提。但2024年消费品平均线上收入,泰国用户人均才1183美元,比全球平均的1620美元低了27%。这说明什么?说明泰国用户网购频次高, 但单次消费金额低,可能买的都是小件、低价品,比如零食、手机壳这类 impulse purchase,而不是高客单价的商品。而社交电商的优势,恰恰在于卖这些低价、高频的“小玩意儿”。

社交媒体“种草”率高, 但“拔草”率存疑

71%的泰国消费者在购物前会参考社交媒体上的建议,这个数据听起来很诱人,仿佛每个帖子、每个视频都能变成订单。但“参考”和“购买”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泰国人刷社交媒体,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购物。他们可能会在TikTok上看到一个美妆博主推荐面霜, 点个收藏,转头就忘了;或者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晒了新买的衣服,评论“真好看”,但并不会立刻下单。

社交媒体是“种草”的好地方, 但要把“草”变成“订单”,还需要太多条件:价格够低、物流够快、商品够新,否则用户转头就去了传统电商平台。

Statista 2023年2月的报告显示, 超过一半的泰国受访者会“定期”在社交电商平台上购物,但“定期”是多久?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这个“定期”的购买频率,可能还赶不上传统电商平台的促销频率。比如Shopee的9.9、 11.11大促,泰国用户早就习惯了在这些节点囤货,平时在社交电商上,可能只是有时候买点应急的小东西。

合规与佣金:高增长背后的“隐性成本”

泰国社交电商看着热闹, 但真正入局的人才知道,这风口下面全是“坑”。2023年开始,泰国电商合规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平台和卖家的头上。政府要求平台提交第三方卖家的详细信息,还要定期收集、审查并提交卖家的收入信息,确保税款无误。听起来“合规是理之当然”,但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场灾难。一个小型跨境卖家, 本来就没多少利润,现在还得请专门的税务顾问,每月整理收入报表,提交给平台,再由平台转交给政府。

这笔合规成本,够吃掉多少利润?更麻烦的是泰国税法经常变,上个月刚弄明白的申报流程,这个月可能就改了。卖家稍有不慎,就被罚款,甚至关店。合规不是“加分项”,而是“生死线”,但这条线,已经绊倒了太多想赚快钱的跨境电商。

佣金150%涨幅:平台“割韭菜”式盈利

合规成本高,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Shopee、 Lazada这些东南亚电商巨头,在泰国市场烧了几年钱,终于发现“盈利”两个字比登天还难。为了稳住盈利曲线,它们开始对卖家“下狠手”。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1月,Shopee和Lazada东南亚销售佣金涨幅已高达150%。什么概念?以前卖一件100块钱的商品,佣金10块,现在要收25块。

再加上物流费、推广费、合规成本,卖家卖一件商品可能只赚5块钱,还包邮。更扎心的是平台还减少了补贴。以前Shopee经常免运费、给满减券,现在这些福利越来越少,用户下单的意愿也跟着降低。卖家利润被压缩到极限,只能要么涨价,要么降低商品质量,无论哪种,都会影响用户体验,形成恶性循环。所谓的“社交电商风口”,对平台来说是“盈利风口”,对卖家却是“被收割的风口”。

数字广告涨9.99%,但ROI却在“跳水”

泰国广告市场也透露出电商的“隐忧”。电视广告开支12.8亿美元,年比降低13.12%,相反数字广告提高9.99%。看起来大家都往线上投,但投进去的钱,真的有效果吗?一个做家居用品的跨境卖家告诉我, 2023年他在TikTok上投了100万铢的广告,点赞量10万+,但订单只有200单,平均客单价200铢,算下来广告成本占了50%,根本不赚钱。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泰国用户刷短视频,是为了娱乐,不是购物。他们可能会点赞、评论,但真正下单的,少之又少。而且社交平台的算法越来越“任性”,今天你的视频爆了明天可能就没人看了。广告费涨了但转化率没涨,ROI反而“跳水”。卖家投不起广告, 平台流量就少,用户看到的商品也少,整个社交电商的生态,开始陷入“流量-转化-利润”的死循环。

平台角力:Shopee、 Lazada与TikTok的三方博弈

泰国社交电商市场,早就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而是“三足鼎立”的厮杀。Shopee、 Lazada这些老牌平台,想守住传统电商的“基本盘”,又想在社交电商上分一杯羹;TikTok这个“新玩家”,带着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密码”,直接杀红了眼。三方博弈的背后是用户注意力的争夺,也是盈利模式的试探。

Shopee Live:36倍订单增长的“昙花一现”?

Shopee很早就意识到了社交电商的重要性, 2022年就在泰国推出了Shopee Live直播服务,还搞了一系列激励计划,比如主播卖得多就给流量奖励。2023年9.9超级大促期间,Shopee泰国站吹嘘“日均订单量较日常水平劲增36倍”。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仔细想想,“日常水平”是多少?如果平时每天只有100单, 36倍也就3600单,对于一个日均订单量百万级的大平台这点增长简直微不足道。

而且36倍增长是在“大促+直播”的双重刺激下才实现的,平时呢?Shopee Live的直播间,很多时候冷冷清清,主播比观众还多。一个做服装的卖家告诉我, 他开了3个月Shopee Live,平均每场直播只有50个观众,成交10单左右,还不如投一条普通广告的效果。Shopee Live的36倍增长, 更像是一场“大促狂欢”,而不是日常运营的常态,想靠它撬动社交电商市场,恐怕有点难。

TikTok Shop:49.3%用户渗透率下的“购买欲”

TikTok在泰国才是真正的“流量王者”。Datareportal的报告显示, 49.3%的泰国用户都在用TikTok,是世界上TikTok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业内人士说 “超一半的TikTok用户在看短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购买欲望”,这话没错,但“产生购买欲望”和“真正下单”又是两回事。TikTok Shop的转化率,一直是个谜。

而且TikTok Shop的物流和售后服务, 一直被用户诟病,下单后等半个月收不到货,收到货发现货不对板,投诉无门,下次谁还敢买?TikTok有流量,但没“转化能力”,这成了它最大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个做零食的跨境卖家, 在TikTok上发了个试吃视频,播放量100万,点赞5万,但实际订单只有500单,转化率0.5%。这个数字在社交电商里算高的,但对比传统电商平台的3%-5%转化率,还是差远了。为什么?主要原因是TikTok的用户太“年轻”, 16-24岁的用户占比最高,这群人没钱,有时间,爱刷视频,但真正花钱的意愿不强。

JD-Central入局:传统巨头的“降维打击”

更麻烦的是老牌零售巨头也开始下场了。2023年, 中国京东和泰国Central Group合资的JD-Central正式上线,定位“大型网上购物超市”,卖家电、数码、生鲜等全品类商品。它没有TikTok那么花哨, 也没有Shopee那么依赖社交,但它有线下门店的优势——Central Group在泰国有40多家百货商场,用户可以在线下单,到店自提,或者享受2小时达的配送服务。

这对社交电商平台是致命的打击。泰国用户买东西,最看重什么?是“快”和“放心”。JD-Central的线下优势,正好戳中了社交电商的痛点——物流慢、售后差。一个想买冰箱的泰国人, 可能会在TikTok上刷到推荐,但转头就会打开JD-Central,主要原因是知道能当天送到,还能享受保修。社交电商玩的是“流量”和“情绪”, 但到头来拼的还是“供应链”和“信任”,在这方面新入局的TikTok和老牌的Shopee、Lazada,都比不上JD-Central。

用户画像与消费习惯:周三涨15%与1183美元的平均支出

想做好泰国社交电商, 得先搞清楚泰国人到底是谁,他们什么时候买,买什么。但很多卖家只盯着“70%每周网购”的大数据, 却忽略了用户画像和消费习惯的细节,后来啊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平平。

年龄分层:Shopee的“Z世代”与Lazada的“千禧一代”

Statista的数据显示, Lazada的用户里25-34岁的“千禧一代”最多,这群人已经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买的是家电、家居、母婴这类“刚需品”;而Shopee的用户则更年轻,16-24岁的“Z世代”占比38.8%,这群人还在上学或刚工作,没钱,但爱追星、爱刷视频,买的是美妆、潮牌、零食这类“情绪消费”品。

但TikTok的用户呢?16-34岁的年轻人占了70%,比Shopee更年轻。这说明什么?说明社交电商的主力是年轻人,但他们没钱,买不起贵的东西。所以想在社交电商上卖货,要么卖9.9包邮的小玩意儿,要么靠“网红效应”让年轻人为了情怀买单。但很多跨境卖家不懂, 把卖国内高价美妆的那套搬到泰国,后来啊根本没人买——泰国年轻人连饭都吃不起,谁花500铢买一支口红?

消费周期:周三涨15%与周末跌30%的“魔咒”

泰国人的网购时间,也有奇怪的“魔咒”。如果把周一的网购量看作标准值,周三会上涨15%,之后开始下降,到周末的时候,下跌幅度高达30%。为什么周三会涨?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周一刚上班, 没时间购物;周二开始适应工作节奏,周三有点空闲,就顺手刷刷手机买东西;到了周末,泰国人要么出门玩,要么在家休息,根本不碰购物APP。这个数据对卖家太重要了——想提高转化率, 周三一定要加大推广力度,发优惠券、搞限时秒杀;周末就别投广告了投了也是浪费钱。但很多卖家不管这些,每天雷打不动地发广告,后来啊周三流量没抓住周末钱白花了。消费周期的细节,往往决定了生死。

消费能力:1183美元与243.17美元的“数字鸿沟”

2024年泰国电商用户平均线上贡献1183美元, 但每年网购花费只有243.17美元,这个“数字鸿沟”说明什么?说明泰国用户大部分钱都花在线下网购只是“补充”。而且243.17美元的年花费,平均到每周才4.6美元,连一杯星巴克咖啡都买不到。这说明泰国用户网购,买的都是“便宜货”。社交电商卖的商品,价格最好控制在10美元以内,超过20美元,用户就会犹豫。但很多跨境卖家想赚大钱, 卖30美元、50美元的衣服,后来啊泰国用户一看价格,转头就去了Pantip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消费能力摆在这里社交电商想卖高价,简直是痴人说梦。

2024掘金指南:社交电商的“差异化生存”策略

说了这么多泰国社交电商的“坑”, 并不是说不能做,而是要“差异化生存”。风口之下没有躺赢的机会,只有踩对节奏的人,才能分到一杯羹。

合规先行:别让“税务问题”毁掉你的生意

2024年想入局泰国社交电商, 第一件事不是找货源、投广告,而是搞定合规。找个靠谱的本地税务顾问, 把泰国税法研究透,该注册的税号要注册,该申报的收入要申报,别想着“逃税”——泰国政府查税很严,一旦被发现,直接封号,钱都拿不回来。再说一个,平台要求提交的卖家信息,要真实、完整,别用虚假资料注册,不然被平台发现,直接关店。合规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

选品策略:“低价+情绪”双轮驱动

选品是社交电商的核心。泰国用户没钱, 所以一定要选“低价品”,比如手机壳、数据线、小饰品、零食,这些商品价格低,用户决策快,容易冲动消费。除了低价, 还要有“情绪价值”——比如印着泰国偶像头像的T恤,或者和热门动漫联名的文具,年轻人为了“情怀”会买单。别卖“刚需品”,比如家电、家具,这些用户会去传统电商买,主要原因是放心。社交电商的选品逻辑是“让用户觉得不买就亏了”,而不是“让用户觉得这个商品有用”。

内容营销:“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拳

泰国用户爱刷短视频, 所以内容营销一定要“短、平、快”。15秒的视频,前3秒必须抓住眼球,比如用泰国流行音乐,或者展示商品的使用场景。直播也别搞太复杂的, 就一个主播,两三个商品,用泰语聊天展示商品细节,时不时发点优惠券,用户才会下单。别学国内那种“喊口号”的直播,泰国用户不吃那一套。再说一个,内容要“本地化”,比如用泰国的梗、泰国的明星,别用国内的元素,不然用户根本看不懂。

物流合作:别让“等半个月”毁了用户体验

社交电商的物流,一定要“快”。泰国用户没耐心,下单后3天收不到货,就会投诉、退货。所以找物流合作伙伴, 优先选有本地仓库的,比如Shopee Logistics、Lazada Logistics,虽然贵一点,但能保证2-3天送达。或者和JD-Central合作,利用它的线下门店,提供“到店自提”服务,用户会更放心。物流是社交电商的“再说说一公里”,走好了用户会复购;走不好,就永远失去了这个用户。

避开竞争:周三“抢流量”, 周末“躺平”

根据泰国用户的消费周期,周三一定要加大推广力度。TikTok、 Facebook的广告预算,周三可以投平时的1.5倍,搞“周三特惠”,比如“周三全场9.9包邮”,吸引用户下单。周末就别投广告了把精力放在内容创作上,拍短视频、准备下周的直播。再说一个, 避开大平台的促销节点,比如Shopee的9.9、11.11,这些日子用户都去传统电商抢货了社交电商的流量会被分流。选一个“非促销日”,比如每月15号,搞“专属优惠”,反而能吸引到精准用户。

风口之下 没有永远的赢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