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Ulike这款前景看好的国货脱毛仪

春天一到,“猕猴桃女孩”的焦虑又来了?Ulike在TikTok上卖爆的真相

露肤的季节越来越近, 衣柜里的吊带裙、短裤、比基尼都在等着被翻出来。但“体毛焦虑”像根小刺, 总在不经意间扎一下——腋下的小绒毛、手臂上的汗毛、唇周的细软毛,让人在穿露背装时总忍不住犹豫。于是脱毛成了每年春天的必修课。而在这波“脱毛大计”里 一个叫Ulike的国货品牌,正在TikTok美国站悄悄火出圈,30天卖出1400多台,GMV冲到35万美元,还在持续增长。

从“尾部达人”到“7万美元GMV”:素人带货的意外爆发

你敢信吗?一个粉丝不到3万的西班牙语博主, 一条2分半的视频,能让Ulike的脱毛仪卖出277台,GMV近7万美元。博主@montserratmurillocz平时主要分享美妆护肤日常, 粉丝量级不算高,但她的带货视频却成了“教科书级”案例——镜头里她把Ulike激光脱毛仪往腋下一放,对着镜子演示:“完全没感觉,像冰敷一样,结束后皮肤滑滑的。”这种“真实使用感”比 scripted 的广告更有说服力, 评论区里不少用户跟着问“链接在哪”“真的不痛吗?”

前景广阔,头部国货脱毛仪品牌Ulike入驻TikTok美国站!
前景广阔,头部国货脱毛仪品牌Ulike入驻TikTok美国站!

更早之前,博主@angemariano的一条开箱视频,两年后还在被翻出来点赞。她对比了Ulike和传统蜜蜡纸的脱毛效果:蜜蜡撕下来时疼得龇牙咧嘴, 皮肤还泛红;而Ulike打光时只有一点温热感,做完腋下摸上去光溜溜的。这条视频收获了27万点赞和4.1万转发,至今还在TikTok上被当作“脱毛仪避雷指南”的反面教材。

这些尾部达人的成功, 藏着Ulike的营销逻辑:与其砸钱请百万粉丝的头部KOL,不如找垂直领域的小博主——她们的粉丝更精准,信任度更高,分享的内容也更“接地气”。美妆个护类目的用户,最吃“真实体验”这一套,毕竟脱毛这种事,别人的亲身感受比广告词有用多了。

激光vs IPL:Ulike押注的“技术牌”到底有多硬?

脱毛仪市场一直分两派:强脉冲光和激光。前者便宜,但效果慢、对深色肤色不友好;后者贵,但见效快、适用范围广。2021年全球激光脱毛仪占了45%的市场份额, 就是主要原因是它能“一招制胜”——所有肤色、发色都能用,治疗时间短,痛感还低。

Ulike从国内卷到国外押的就是激光技术。它的专利冰点技术,把脱毛时的痛感降到最低,像“冰块滑过皮肤”一样。很多用户反馈:“以前用IPL脱毛仪, 闪一下就‘啪’一声疼,Ulike几乎没感觉,做完还能立刻涂身体乳。”这种体感优势,成了它在北美市场杀出重围的关键。毕竟 北美人毛发浓密,对脱毛的需求更“刚性”,但一边也更怕疼——宁可多花点钱买“无痛”,也不想忍受“半分钟撕一层皮”的蜜蜡体验。

技术上有了壁垒,Ulike的价格反而敢往上走。在TikTok Shop美国站,它的平均售价229美元,比很多国外品牌还贵10%-20%。但用户愿意买单:35万美元的GMV里 70%来自复购和推荐——用过的人觉得值,就会主动分享给朋友,这种“口碑裂变”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北美市场:不只是“露肤需求”,更是“美容焦虑”的爆发

为什么脱毛仪能在北美火?除了春天露肤的刚需,更深层的,是当地人对“全身美容”的执念。比起亚洲人追求“白皙”,北美人更在意“光滑”——无毛感的皮肤,在他们眼里是“精致”的象征。美容院激光脱毛一次要几百美元,一个疗程下来几千美元,家用脱毛仪几百美元就能无限次用,性价比直接拉满。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1年北美市场占了全球脱毛仪收入的35.5%,是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亚太地区虽然基数小, 但增长最快——2023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0%,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开始接受“家用美容”概念。Ulike早在出海前, 就在韩国拿下了脱毛仪品牌大赏TOP1,累计卖近400万台,热销17个国家,这些经验让它对全球市场的需求把握更准。

更重要的是TikTok上的“脱毛文化”正在发酵。#hairremoval标签下有20万条视频, 用户们晒自己用脱毛仪的前后对比:腋下从“毛茸茸”到“光溜溜”,手臂从“小黑点”到“丝滑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无数人“种草”。有人说:“看多了这些视频,感觉自己不脱毛都不好意思穿吊带。”这种社交平台的“集体焦虑”,成了Ulike最好的“免费推广员”。

国货出海,靠的真是“低价”?Ulike的“反直觉”打法

提到国货出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低价内卷”。但Ulike偏不——它在TikTok上卖得比国外品牌贵, 却能抢到市场份额,靠的不是价格战,而是“体验战”。国内市场卷技术,海外市场卷体验,Ulike把这套逻辑玩明白了。

有人质疑:“国货的技术专利,真的能打赢国外大牌?”Ulike用数据说话:它的专利冰点技术、 5次闪频技术,都是和韩国、日本的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的,不是简单的“组装货”。在国内, 它连续两年稳居脱毛仪销量第一;在海外TikTok上的用户评价里“better than Philips”“SilkPro is nothing”这类对比国外品牌的评论比比皆是。

还有人问:“达人营销这么烧钱,ROI真的稳吗?”Ulike的策略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除了短视频带货, 它还自己运营@ulikeofficial账号,发产品使用教程、用户故事,把公域流量引到独立站做私域。最近30天 它的直播带货做了27场,虽然单场销量不如短视频,但复购率比短视频高20%——直播能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产品,信任度自然上来。

未来怎么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脱毛仪市场的增长还在继续。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值将达到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6%。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国外品牌会模仿Ulike的技术,新的国货品牌也会加入出海大军。Ulike要想保持领先,得从“卖产品”转向“卖生活方式”。

比如 针对北美用户的“家庭美容”场景,可以推出“脱毛+护肤”套装:脱毛仪搭配脱毛后专用的舒缓凝胶,或者针对不同部位的专用头。再比如 结合TikTok的“挑战赛”,发起#Ulikesmoothchallenge,让用户分享自己的脱毛vlog,获奖者能免费获得一年的脱毛护理——用互动增强用户粘性,让“用Ulike脱毛”变成一种潮流。

亚太市场也是重点。东南亚、印度的气候炎热,全年都需要脱毛,但当地人对价格更敏感。Ulike可以推出“轻量化”版本,保留核心的冰点技术,但价格降低30%,主打“高性价比无痛脱毛”。一边, 针对亚洲人的细软毛,调整闪频参数,让效果更精准——毕竟不同肤质、不同毛发类型,对脱毛仪的需求天差地别。

写在再说说:脱毛仪只是开始, 国货美妆的全球化才刚上路

Ulike的出海故事,其实是国货美妆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从“代工贴牌”到“自主研发”, 从“低价内卷”到“技术突围”,国货正在用实力打破“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脱毛仪只是个开始, 未来会有更多像Ulike这样的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是靠“中国制造”的标签,而是靠“中国研发”的实力。

春天还会再来露肤的季节也永远不会过时。而Ulike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下一次打开TikTok,你刷到的,可能就是又一个“国货爆火”的现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