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马来西亚Shopee如何通过扩大快速送货服务

马来西亚电商市场:Shopee的快速送货牌打得响吗

坦白说 东南亚电商这盘棋,Shopee早就不是新手了那个。尤其在马来西亚, 这个被eCommerce DB预测2024年电商市场增速高达21.4%的地方,Shopee的动作比谁都快。最近, 它又把快速送货服务往柔佛州扩了扩,从巴生谷到新山、古来、峇株巴辖、居銮,四个新地区加入“两小时送达”俱乐部。听着挺美好,但细想下来这事儿真的只是“扩大服务”这么简单吗?恐怕没那么轻松。

快速送货:不只是“送得快”那么简单

所谓快速送货,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压缩到极致。Shopee承诺两小时内送达,这速度在马来西亚电商圈确实能打。但问题来了两小时背后藏着多少成本?多少运营压力?去年十月,Shopee刚在马来西亚推出这服务时不少人觉得是“炫技”,现在看,这根本是“占位战”。

Shopee扩大快速送货服务,加快马来西亚物流交付速度
Shopee扩大快速送货服务,加快马来西亚物流交付速度

物流这事儿,从来都是电商的命门。Shopee在马来西亚搞了10个新的Shopee Xpress落客点, 还和Parcelhub、MBE Malaysia合作,把落客点总数干到300多个。表面看是“基建扩张”,实则是“效率革命”。要知道,马来西亚地形不算复杂,但城市拥堵、配送员短缺都是老问题。巴生谷地区能玩转两小时不代表柔佛州也能复制。新山到古来不过几十公里但早高峰堵起来两小时可能连仓库都出不了。

更关键的是成本。快速送货的运费可不便宜:起步4千米收6令吉, 之后每千米加1令吉,最多能送到30千米,运费顶到32令吉。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四五十块,这运费够普通消费者买半斤牛肉了。Shopee当然知道这价格劝退不少人,但它赌的是“愿意为效率付费的用户”。这部分人可能是在外工作的白领,急着给孩子买奶粉;也可能是突发状况,需要临时买药。对他们时间比钱金贵,Shopee精准抓住了这点。

退货政策调整:给买家信心,还是给卖家压力?

快速送货搞起来了售后环节也得跟上。今年3月19日Shopee马来西亚站突然宣布:所有卖家的SGP从原来的几天延长到订单交付后15天。不管消费者15天内要不要退货,钱都3天内打到卖家钱包。乍一听,这是“双输变双赢”?买家有15天考虑期,卖家资金回笼快。但细想,卖家怕是要头疼了。

退货周期拉长15天意味着库存周转变慢。比如一个卖服装的, 消费者收到货后试穿到第14天才退货,这衣服基本等于“二次上架”,能不能卖出去两说仓储成本却先增加了。Shopee说这是“增加买家信心”, 没错,信任确实能提升复购率——数据显示,退货政策宽松的平台,用户复购率能提升20%以上。但对小卖家这15天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现金流跟不上,直接玩完。

有意思的是Shopee还规定,不管消费者退不退货,资金3天内必须释放。这操作有点“霸王条款”的味道——万一消费者恶意退货,卖家连申诉时间都没有?但Shopee明摆着不在乎这些,它要的是“速度”。物流要快,资金周转也要快,整个平台的效率不能主要原因是退货卡壳。至于卖家的死活?反正大卖家抗得住小卖家不行就淘汰,平台生态更“健康”。

竞争对手来了:TikTok Shop的“免费牌”打得凶

Shopee在马来西亚快马加鞭,但对手也没闲着。今年3月,TikTok Shop Mall杀到马来西亚,直接甩出“免费送货+15天退货”的王炸。这招在越南已经试过了效果拔群——越南用户对TikTok Shop Mall的复购率比普通店铺高出35%。现在照搬到马来西亚,Shopee能坐得住吗?

TikTok的优势太明显了。短视频带货本身就能刺激冲动消费,加上免费送货这诱饵,年轻用户根本扛不住。比一比的话,Shopee的快速送货虽然快,但运费摆在那,用户得掂量掂量。更别提TikTok还有“社交裂变”这把利器, 一个视频爆火,订单能瞬间涌进来这是Shopee的算法推荐比不了的。

Shopee不是没察觉到威胁。它赶紧把快速送货范围往柔佛州扩,想用“地域覆盖”对抗TikTok的“免费诱惑”。但柔佛州的消费者真的愿意多花几十块运费换两小时送达吗?未必。新山的张女士就说过:“我买日用品,能等明天到,干嘛多花30块运费?TikTok免费送货,我当然选它。”这话扎心了Shopee的快速送货,可能只适合“急单”,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性价比还是太低。

物流合作:95%准时送达的承诺,能兑现吗?

为了撑起快速送货, Shopee在马来西亚拉了一堆物流伙伴:BEST Inc Malaysia、City-Link快递、Flash快递、GDEX、Ninja Van Malaysia、SPX快递,足足六家。还搞了个“准时送达计划”,承诺95%的订单在承诺时间内送到,没做到就赔5林吉特优惠券。这听起来像“军令状”,但实际施行起来怕是要打折扣。

马来西亚的物流环境有多复杂?举个例子, 吉隆坡下雨,配送车堵在路上两小时是常事;郊区配送员不够,一个司机要管十几个片区,怎么可能准时?去年底,Shopee在巴生谷地区就主要原因是暴雨导致配送延误,大量订单超时用户投诉到平台炸锅。再说说虽然赔了优惠券,但品牌口碑还是受了影响。

和这么多物流商合作,协调难度更大。六家公司各有各的配送路线、各有个的调度系统,Shopee怎么可能实时监控每个订单的动向?万一Flash快递的配送员罢工,GDEX的车辆半路抛锚,95%的准时率怎么保证?说白了这承诺更像是“营销噱头”,实际能做到80%就不错了。用户拿到5林吉特优惠券,可能下次还会买,但体验已经打折了。

卖家困境:快速送货是“馅饼”还是“陷阱”?

对马来西亚的卖家Shopee的快速送货服务到底是好是坏?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大卖家有钱建仓库, 配专人对接物流,能玩转这套体系;但小卖家,特别是做生鲜、日用品的,可能要被“拖垮”。

快速送货要求卖家“就近发货”,柔佛州的卖家必须在新山、古来这些地方备货。但库存怎么分?万一柔佛州卖得好,吉隆坡的订单却少了仓库积压怎么办?更麻烦的是快速送货对包装要求高,得防震、防漏,包装成本比普通配送高30%。这些成本再说说还不是转嫁给消费者?运费一高,价格没优势,订单更少,陷入恶性循环。

有位做母婴用品的卖家私下抱怨:“Shopee逼着我们用快速送货,说能提升转化率。后来啊运费涨了客户嫌贵,订单反而少了。退货周期还延长到15天资金压着,连进货的钱都快不够了。”这话说出了多少小卖家的心声——平台总说“为了你好”,但实际买单的永远是卖家自己。

未来趋势:速度与成本的平衡,Shopee能找到吗?

马来西亚电商市场增速快,竞争也激烈。Shopee靠快速送货站稳了脚跟,但这条路能走多远?速度和成本的平衡,始终是道难题。物流基础设施要钱,配送员要钱,仓库要钱,这些成本怎么收回来?提价?用户可能流向TikTok Shop;不提?平台利润从哪来?

或许,Shopee该想想“差异化”。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两小时送达,有些人愿意等三天运费只要3令吉。如果能推出“分级配送”,让用户自己选速度和价格,可能更灵活。再比如 和本地便利店合作,设“自提点”,既能降低配送成本,又能提升用户体验——毕竟马来西亚便利店密度高,7-Eleven、全家随处可见,取货比在家等快递方便多了。

不管怎么折腾,Shopee在马来西亚的仗只会越来越难打。TikTok虎视眈眈, Lazada、亚马逊也没闲着,快速送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较量在供应链、用户粘性、服务细节上。Shopee要是只盯着“快”,忘了“稳”,恐怕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