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直播单量占比达15%
直播单量:15%背后的数据密码
东南亚电商的直播战场,Shopee正用15%的订单占比撕开一道口子。2023年全年财报显示, 截至12月,平台订单总量冲到82亿,销售额785亿美元,其中直播带货贡献了15%的订单量——这个数字在印尼市场甚至更高。要知道, 直播电商在东南亚真正火起来也就两三年时间,能拿到15%的占比,相当于在传统电商的围剿里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有人可能会说15%不算高,毕竟传统电商还占着大头。但换个角度看, 当一个新兴业务能在短时间内撬动超过十分之一的订单,说明它已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成了“雪中送炭”。特别是在印尼、 马来西亚这些直播渗透率极高的市场,Shopee Live的订单增长速度已经让传统商品详情页相形见绌。Populix的报告里提到, 69%的印尼卖家把Shopee Live当作直播首选,比TikTok Live高出整整44个百分点,这背后是卖家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

从折扣到返佣:Shopee的“血本”投入
要撬动15%的订单占比,Shopee没少下血本。去年3月, 平台在马来西亚搞了场“直播狂欢”:3月2日到4月11日所有完成的Shopee Live订单都能拿返佣,最高5000马币,还有直播优惠券砸下来。这操作直接让马来西亚站的直播时长暴涨了30%, 不少卖家反馈“那段时间不开直播,感觉一天亏掉半个月利润”。
印尼市场的动作更猛。Shopee推了个“Live XTRA”活动, 消费者在直播间能拿到最高80%的折扣,普通店铺的直播订单也有50%折扣打底。有个做美妆的跨境卖家跟我聊, 去年双11期间,她靠一场80%折扣的直播,单量直接拉到平时的25倍,库存清得比吃火锅还快。这种“补贴换市场”的策略虽然狠, 但确实见效——2023年双11、双12大促,Shopee直播的订单量和销售额都创下历史新高,跨境卖家的单量甚至涨到了平日的39倍。
对手的影子:TikTok Shop的“虎视眈眈”
Shopee的15%亮眼,但别忘了旁边还有个“卷王”TikTok Shop。2022年7月, Shopee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还能稳坐48.1%的头把交椅,到了2023年7月,这个数字掉到了45.9%;反观TikTok Shop,从4.4%的份额一路狂飙到13.9%,增速快得让人眼晕。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你跑我也跑,你加速我冲刺”的生死时速。
越南战场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11月, TikTok Shop越南站的收入高达16860亿越南盾,32万卖家卖出了1300万件商品。什么概念?相当于同期Lazada收入的80%,是本土电商Tiki的4倍。有个在胡志明市做3C的卖家告诉我, TikTok的流量像不要钱似的,“随便开个直播,在线人数轻轻松松破万,转化率比Shopee高出一截”。
印尼15万商户:TikTok的“逆风翻盘”
更让Shopee头疼的是TikTok在印尼的表现堪称“奇迹”。去年短暂退出又杀回来商户数量突破15万家,GMV硬是做到了28亿美元。要知道, 印尼可是Shopee的大本营,69%的卖家选Shopee Live,但TikTok依然能啃下这么大一块蛋糕,说明东南亚的消费者对“内容+购物”的买账程度,远比想象中高。
有人可能会说TikTok的流量是“野路子”,靠短视频和直播打天下不够“正规”。但数据不会说谎:在印尼18-35岁的年轻群体里 63%的人表示“更愿意在直播间买东西”,而不是翻商品列表。这种消费习惯的变迁,对传统电商的冲击是颠覆性的。Shopee的15%订单占比看起来稳固, 但TikTok的13.9%增速像悬在头顶的剑,说不定哪天就反超了。
卖家的生存游戏:在15%里抢蛋糕
对卖家 15%的直播订单占比既是机会,也是考验。Moving Peach这个瑜伽运动品牌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去年双12, 他们抓住平台直播风口,跟官方推荐的MCN合作,多站点高频开播,直播时长直接翻倍,还结合新品发布和抽奖玩法。后来啊单量涨到了平日的39倍,跨境卖家的单量也冲到了18倍。这背后不是运气,而是“选对平台+玩对玩法”的双重奏。
但不是所有卖家都能复制这种成功。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跟我吐槽,开了十多场直播,观众寥寥无几,转化率比传统商品页还低。问题出在哪?没选对时间段、不会互动、折扣力度不够……直播带货看似简单,实则是个精细活儿。Populix的报告里提到, 印尼消费者在直播间停留的平均时间是12分钟,如果前3分钟抓不住眼球,人就直接划走了。这要求卖家不仅要会选品,还得会“演戏”——怎么介绍产品、怎么互动、怎么逼单,每一步都得拿捏到位。
69%卖家选择Shopee Live:平台信任从哪来?
既然TikTok这么猛,为什么69%的卖家还选Shopee Live?答案藏在流量池里。Shopee在东南亚有超3亿月活用户, 这些用户本身就带着“购物基因”,打开APP就是想买东西,转化路径比TikTok短得多。TikTok的用户更多是来刷短视频的,从“看内容”到“买东西”的转化,需要更高的引导成本。
再说一个,Shopee的直播基础设施也更成熟。从流量扶持、支付系统到物流配送,整个链条比TikTok更完善。跨境卖家尤其在意这点——在Shopee开直播, 不用担心物流卡单、支付失败,平台还有专门的跨境物流解决方案。这种“平安感”,让很多卖家愿意把宝押在Shopee Live上。
15%之后: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Shopee的15%订单占比虽然亮眼,但可增长的空间还很大。Sea集团的CEO Forrest Li坦言:“过去几个月, 我们一直在提高直播的单位经济效益,留存率和复购率都在上升,这让我们能和竞争对手有效竞争。”这说明什么?Shopee已经从“冲量”转向“提质”,不再单纯追求订单数量,而是要让直播带来的用户留下来、复购。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印尼市场, Shopee Live的复购率比传统商品页高了22%,留存率高了18%。这意味着直播带来的用户不仅买得多,还更忠诚。这种“用户粘性”才是平台最想抓住的——毕竟电商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谁能留住用户。
社交电商的“第二战场”
未来直播和传统电商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Shopee已经在尝试把直播功能嵌进商品列表, 用户刷着刷着就能直接进直播间;TikTok也在补全供应链,让直播卖货更顺畅。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到头来受益的是消费者,考验的是平台的“内容+供应链”综合能力。
对卖家15%的订单占比只是一个开始。谁能把直播玩出花样,谁能用内容打动消费者,谁就能在这场东南亚电商的“直播大战”中杀出重围。毕竟流量红利会过去,但用户的“懒”——懒得看详情页,喜欢在直播间被“种草”——会一直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