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国站这款家用跑步机
美国居家健身热潮下这款跑步机凭什么卖爆?
纽约的Lily每天晚上九点都会把两个孩子哄睡, 然后悄悄推开卧室门,客厅里那台灰色的跑步机已经准备好。她脱下拖鞋,踩上柔软的跑带,手机App自动连接,屏幕开始显示她的步数和心率。这是她一天中唯一属于自己的15分钟, 而让她能坚持下来的关键,是这台几乎听不见声音的跑步机——孩子房间就在客厅隔壁,她不用担心吵醒他们。
这样的场景正在美国家庭中上演。嘀嗒狗数据显示, 2024年10月一款名为SupeRun的家用跑步机在TikTok Shop上架后短短两个月就卖出了1.4万台,总销售额突破270万美元,单价139美元。更让人意外的是 它不仅成为TikTok Shop的爆款,还在亚马逊Best Sellers in Treadmills榜单中冲进前十,3月单月销售额就达到160万美元。这个成绩让不少做健身器材的卖家直呼“看不懂”——毕竟家用跑步机市场早就被国际大牌占据,凭什么一个新品牌能杀出重围?

静音是刚需,还是营销噱头?
“静音”几乎是所有购买过这款跑步机的用户第一个提到的词。嘀嗒狗抓取的971条用户评价里有68%都提到了“噪音低”。一位加州用户在评论里写道:“我住在公寓楼,以前用传统跑步机,楼下邻居总来敲门。现在这个,开到最快速度楼下都听不见,终于不用健身时间跟邻居吵架了。”
但静音真的能成为跑步机的核心卖点吗?传统健身器材厂商一直认为跑步机“越稳越好,静音不重要”,毕竟健身房里的跑步机都是轰鸣着运转的。可居家场景完全不同——美国有37%的家庭是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 白天没时间运动,只能等孩子睡了才能锻炼。这时候,噪音成了最大的障碍。SupeRun的团队抓住了这个痛点,把跑步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下相当于图书馆的环境。大功率电机配合静音跑带,让跑步时发出的声音比人走路还轻。
不过也有质疑的声音。一位做了十年健身器材批发的卖家私下说:“静音技术并不难,很多小厂都能做。但跑步机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承重,光静音没用,跑几次就散架才是大问题。”这话有一定道理,但SupeRun的静音跑带确实,承重能达到120公斤。或许,对于普通家庭“能用且安静”比“专业级性能”更重要。
从“孤独跑步”到“社交健身”, App才是隐藏王牌
很多人买跑步机再说说都成了晾衣架,主要原因是跑步太枯燥了。SupeRun的团队明摆着深谙这一点。他们没有在跑步机本身堆砌复杂功能,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配套的App上。这个App看起来像个简单的健身记录工具,实则藏着“社交化健身”的野心。
用户可以“健身报告”,每周发送给用户,提醒“你这周比上周多跑了2公里相当于消耗了一块蛋糕的热量”。这种即时反馈和社交互动,让枯燥的跑步变成了“打怪升级”的游戏。
纽约的自由职业者Sarah是App的重度用户, 她告诉笔者:“以前跑步就是盯着时间看,现在有排行榜和好友PK,不跑到目标步数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她甚至组建了一个“SupeRun跑团”,里面有12个素未谋面的网友,每天晚上一起线上跑步。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群, 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粘性——数据显示,使用App的用户平均每周运动次数比不用App的用户多3.2次。
不过App的社交功能也有争议。有用户吐槽:“本来只想安安静静跑个步,后来啊App一直弹消息提醒我‘好友超过你了’,压力好大。”看来社交化健身不是万能药,如何平衡“激励”和“打扰”,是每个做健身App的品牌都要思考的问题。
TikTok达人怎么卖跑步机?不拍参数, 拍生活
在TikTok上搜索“SupeRun”,跳出来的视频几乎都不是传统的“产品测评”,而是各种生活场景。一位拥有50万粉丝的达人@goldensdigger拍了一条视频:她穿着睡衣, 在凌晨3点把跑步机从客厅推到卧室,小声说“老公出差,孩子睡熟了终于可以偷偷跑步了”。这条视频获得了230万播放量,直接带动了店铺当天的销量增长40%。
这样的内容策略其实很聪明。TikTok的用户更爱看“真实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冰冷的参数。另一位达人@momfitnessdiary拍的是“哄睡孩子后15分钟健身”, 视频里她一边跑步一边看手机里的育儿论坛,配文“当妈后健身时间都是偷来的”。这条视频的评论区里上千位妈妈留言“同款偷时间健身”“求链接”。
嘀嗒狗数据显示, 过去30个月有18位达人推广过这款跑步机,23条推广视频平均播放量4.5万,其中80%都是“生活场景+产品露出”的形式。最关键的是 这些视频的转化率远高于纯参数测评——一条“跑步机静音测试”视频可能只有1%的转化率,而一条“妈妈深夜健身”视频的转化率能达到5%。
当然也不是所有达人都能拍好。有位达人尝试拍“跑步机跑步教程”,后来啊播放量不到1万,评论区全是“教程太复杂”“不如直接说怎么用”。看来健身器材在TikTok的推广,核心不是“教用户怎么用”,而是“让用户觉得‘我需要它’”。
高价跑步机的生存逻辑:欧美消费者真的愿意为“品质”买单吗?
139美元的家用跑步机,在欧美市场算不上便宜。亚马逊上同价位的跑步机有很多,但SupeRun却能卖爆,靠的是什么?答案可能藏在欧美消费者的购买逻辑里——他们更愿意为“长期使用价值”付费,而不是“一次性低价”。
美国健身器材市场调研机构FastMoss的数据显示, 2023年欧美家用跑步机的平均退货率是18%,而SupeRun的退货率只有5.3%。低退货率背后是产品细节的打磨。比如跑步机的折叠设计, 一个人30秒就能完成折叠,不像有些品牌需要两个人抬;跑带的防滑处理,即使出汗也不会打滑;还有紧急停止按钮,老人小孩都能快速操作。
但高价也有风险。有卖家在论坛里发帖:“我卖的同款跑步机便宜20美元,销量却只有SupeRun的三分之一。难道消费者真的愿意为‘品牌’多花钱?”这其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在跨境电商中,“品牌溢价”到底有多少空间?SupeRun的案例或许说明, 当产品差异足够大时消费者愿意为“解决痛点”付费,而不是单纯为“品牌”买单。
不过这种模式很难复制。SupeRun的母公司在国内有十年健身器材生产经验,对供应链和品控有绝对把控。新卖家如果直接模仿高价策略,很可能会主要原因是成本控制不住而亏本。毕竟跑步机的物流成本就占了售价的15%,再加上关税和平台佣金,利润空间本就不大。
从TikTok爆款到亚马逊爆款,渠道差异怎么破?
SupeRun的成功,不仅在于TikTok的爆火,更在于它一边抓住了亚马逊的流量。2024年3月, 它在亚马逊Best Sellers in Treadmills榜单中冲进前十,单月销量8000台,销售额160万美元。这两个平台的运营逻辑完全不同,SupeRun是怎么做到“双平台开花”的?
TikTok的核心是“内容种草”,用户被视频吸引后直接点击购物车下单,决策路径很短。亚马逊则更依赖“搜索和评价”,用户会对比多个产品,看评分和评论后再做决定。所以 在TikTok上,SupeRun重点打“场景化内容”,而在亚马逊上,它主攻“关键词优化”和“评价管理”。
在亚马逊上, “SupeRun walking pad”这个关键词的月搜索量有2万+,“superun”的搜索量也有4400+。SupeRun的团队把这些关键词都埋进了产品标题和描述里 还请了一批“测评达人”在亚马逊上发布长文评价,详细拆解跑步机的静音效果、App功能和使用体验。这些评价平均长度800字,配上实拍图,可信度很高。
但双运营也有难点。TikTok的退货率比亚马逊高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很多用户是“冲动消费”。而亚马逊的退货流程更复杂,处理不好会影响店铺评分。SupeRun的解决方案是:在TikTok订单里附一张“快速指南”, 教用户如何正确使用跑步机,减少因“不会用”导致的退货;在亚马逊订单里送一张“健身计划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
健身器材出海的下一个机会:小众场景比大众需求更值钱
SupeRun的案例给健身器材卖家提了个醒:与其在大众市场跟国际大牌硬碰硬,不如挖掘小众场景的需求。比如美国有27%的家庭是“宠物家庭”,宠物需要每天遛,但很多人没时间。如果能开发一款“宠物跑步机”,让狗自己上去跑,说不定能打开新市场。
还有“老年人健身”市场。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6.7%,很多老人想运动但怕膝盖受伤。如果能做一款“减震效果更好、速度更慢”的老年跑步机,配合“语音指导”功能,说不定能抓住这个细分市场。
当然小众场景不是随便选的。嘀嗒狗的选品专家建议:“选小众场景要看三个指标:需求强度、产品复杂度、复购率。比如‘宠物跑步机’,需求强度高,产品复杂度中等,复购率低,所以利润空间有限。而‘孕妇健身器材’,需求强度中等,产品复杂度低,复购率高,反而更值得做。”
SupeRun的下一步计划, 或许就是瞄准“家庭健身”这个更细分的场景——推出一款“亲子跑步机”,跑带更宽,能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跑,配套App里有亲子运动游戏。如果这个方向能走通,或许能复制之前的成功。
写在再说说:爆款的本质是“解决真实问题”
回头看看SupeRun的成功, 其实不难发现它的逻辑:抓住“居家健身需要安静”的真实痛点,用“社交化App”解决“跑步枯燥”的问题,通过TikTok的场景化内容让用户“产生共鸣”,再说说用亚马逊的搜索和评价完成“信任闭环”。整个链条没有一步是多余的,每一步都精准戳中了用户的需求。
但爆款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卖家看到别人卖得好就盲目跟风,却没想清楚“用户为什么需要它”。比如有人看到SupeRun卖得好,就赶紧上架同款跑步机,后来啊销量惨淡。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了“静音”“App”这些表面功能,没看到“带孩子的妈妈没时间健身”“公寓住户怕吵到邻居”这些深层需求。
健身器材出海,从来不是“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它需要卖家真正走进用户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渴望。就像SupeRun的创始人说的:“我们不是在卖跑步机,我们是在卖‘15分钟的自我时间’。”或许,这才是爆款的终极密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