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月GMV冲TikTok美区第一,仅凭10万粉丝网红可行吗

10万粉丝网红的带货神话:偶然还是必然?

最近跨境电商圈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叫Halara的运动休闲服饰品牌, 靠着一条10万粉左右的网红带货视频,硬是在TikTok美区冲到了月GMV第一的位置,单月销售额直接干到560万美金。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开始琢磨:难道现在中小网红比百万大V更有带货力?10万粉丝的创作者,真的能撑起一个品牌的爆款神话?

一条视频5万条销量:中小网红的真实带货力

具体说说这个案例。今年1月9号, TikTok上有个叫Kenzie的时尚美妆创作者,粉丝量也就几十万,平时视频观看量基本在几千到10万之间。那天她发了一条Halara阔腿裤的穿搭视频,内容挺简单,就是展示裤子怎么搭,上身什么效果。后来啊呢?这条视频直接爆了播放量冲到3500万,再说说帮Halara卖掉了5万条阔腿裤。

月GMV冲到TikTok美区第一,只靠一个10万粉丝的网红?
月GMV冲到TikTok美区第一,只靠一个10万粉丝的网红?

算笔账就知道这含金量有多高。Halara那款阔腿裤折后价20多美金, 5万条就是100万美金的销售额,再加上其他产品,这条视频直接贡献了Halara当月三分之一多的GMV。关键是Kenzie和Halara的合作据推测不是坑位费模式,而是抽佣,比例13%。这么一算,单这条视频Kenzie就赚了15万美金,比她平时月收入还多好几倍。

这事儿确实让人意外。按常理说带货不是粉丝越多越好吗?怎么10万粉左右的创作者反而能打爆款?再往前翻翻,Halara好像还挺擅长玩这套。2021年, 一对粉丝不算多的情侣创作者Meg和Jack,靠一条连体网球裙视频把品牌带火;2022年,他们针对养宠人群推出的“不粘毛”系列,又靠着中小达人的测评火了一波。这么看,Halara是不是找到了“中小网红带货”的密码?

Halara的爆款密码:产品、 场景与情绪价值的捆绑

但冷静想想,10万粉网红能带货,真不是靠运气。Halara的阔腿裤能爆,先说说得归功于产品本身。你看那款裤子,高腰设计带褶皱,松紧腰弹性极大,专门针对美国女性腰间容易有肉肉的痛点。面料用了华夫格, 主打透气不起皱,对非运动服装这些功能性卖点虽然不大,但足够让消费者记住“这裤子舒服”“不显胖”。

高腰褶皱设计:击中美国女性的身材痛点

美国年轻女性对身材包容性的需求这几年越来越明显。Halara早期靠“平替瑜伽裤”打开市场, 用户多是Z世代,现在他们想扩大客群,得让更多不同身材的女性觉得“这裤子适合我”。那款阔腿裤的腰部设计就很有讲究, 褶皱既能遮小肚子,松紧腰又不会勒,试问哪个久坐的打工人能拒绝这种“显瘦不勒腰”的裤子?

而且Halara在定价上也玩明白了 18到30美金之间,折扣后20多,比Lululemon便宜不少,但比纯快时尚又好点,正好卡在“平价优质”的区间。消费者花20多美金买条能穿、显瘦、舒服的裤子,性价比直接拉满。

从“打工人”到“派对女王”:一衣多穿的情绪价值

光有产品还不够,Halara在内容上下了功夫。他们账号里发的阔腿裤视频分两类:一类硬核讲功能, 比如“这条裤子能藏住你的梨形身材”;另一类主打情绪价值,比如“同一条裤子,白天配白T是低调打工人,晚上配小黑裙就是派对女王”“老公看了挪不开眼”“30年代复古风穿搭”。这些内容把“一条裤子=多种人生”的概念种得很深, 消费者买的不只是裤子,是一种“我也能轻松变时髦”的信心。

有意思的是Halara自己很少发这类内容,基本都是借力UGC。他们鼓励达人自由发挥,只要@品牌、打标签就行,不用硬推产品。这种“弱广告强内容”的玩法,让用户觉得真实不像硬广那么反感,传播效果自然好。Kenzie那条爆视频就没打Halara标签, 内容也混搭了其他品牌,但用户就是记住了Halara那条裤子。

流量背后的隐忧:560万GMV的“健康度”如何?

不过话说回来 Halara能靠中小网红冲到月GMV第一,背后还有个关键因素:他们在TikTok的投放力度是真大。广大大数据显示, 2022年5月到2023年3月,Halara在美区各渠道投放的创意总数基本在1000-2000之间,另一家同类品牌Cider日常投放才100左右。这么一比,Halara简直是“砸钱买流量”的狠角色。

高投放≠高转化:Halara的流量困局

但问题来了:砸了那么多钱,流量转化真的健康吗?看数据就知道了。Halara iOS端App近一年美区月新增下载20-30万, 月活用户45-65万;Cider作为成立时间差不多的品牌,月新增下载30-50万,月活却有600-700万。网站端更明显,Halara月访问量300万左右,Cider能到700万。这说明Halara的流量转化效率并不高,投了那么多钱,用户留存和活跃度还是跟不上。

更关键的是Halara的流量太依赖中小网红了。Kenzie那条视频能爆,3500万播放里有多少是精准用户?多少是路人?如果下次再找个10万粉网红,还能复制这种效果吗?毕竟TikTok的算法机制复杂, 一条视频的爆火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中小网红的粉丝基数小,抗风险能力也弱,万一平台流量倾斜减少,或者网红内容风格过时品牌很容易“断崖式下跌”。

中小网红依赖症:品牌增长的“双刃剑”

说实在的,Halara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2023年5月, 他们请来了DVF前全球品牌总裁佘佳音担任全球品牌总裁,这位在纽约时尚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华人女性,人脉和实力都不容小觑。紧接着, Halara还找设计公司换了全套视觉识别系统,官网、包装、吊牌都往高端化走,明显是想摆脱“平替品牌”的标签,从“卖货”转向“做品牌”。

这些动作说明Halara自己也明白,靠砸钱投中小网红打爆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2020年成立的DTC服装品牌, 现在还能活跃的没剩几个,要么融不到资烧不起钱,要么陷入价格战被对手跟进,要么就是产品缺乏护城河被快速复制。Halara能撑到现在靠的是早期融资的底气,但想走得更远,得有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从“平替”到“品牌”:Halara的转型之路

Halara的转型其实早有端倪。他们最早靠“买二送一”的高端瑜伽裤平替打开市场,用户多是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Z世代。但现在 Halara的折扣力度没那么夸张了品牌大使里还加入了孕期妈妈等多元群体,阔腿裤的受众也从年轻女生 到更广泛的女性群体。这说明Halara正在努力扩大用户圈层,摆脱对“性价比”的依赖。

全球品牌总裁上任:时尚圈资源的借力

Gabby的加入是个关键信号。她曾在DVF救过品牌,深谙高端品牌的运作逻辑。她上任后Halara的营销活动也开始从“卖产品”转向“卖理念”。比如今年初的“Confidently Halara”挑战赛, 用户不用展示产品,只要分享“身体自信”的故事,就能赢5000美金奖励。这种纯品牌宣传的活动, 在Halara以前很少见,明显是想强化品牌调性,让消费者记住“Halara=自信、多元”,而不是“那条卖20美金的裤子”。

视觉升级背后:摆脱“性价比”标签的野心

视觉升级也是品牌转型的一部分。新设计的logo更简约,包装盒质感更好,吊牌细节也更精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 其实是在给消费者传递一个信号:Halara不再是那个只会靠低价竞争的品牌,它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了。虽然官网还没用上新视觉,但可以看出Halara的决心——要做有溢价能力的品牌,而不是快时尚的追随者。

10万粉丝网红可行吗?关键看品牌“内功”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月GMV冲TikTok美区第一,仅凭10万粉丝网红可行吗?从Halara的案例来看,可行,但前提是品牌得有“内功”。产品得踩中用户痛点,内容得懂用户情绪,还得有持续投流的底气。更重要的是 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中小网红身上,品牌得有自己的护城河——要么是产品创新,要么是品牌心智,要么是用户粘性。

产品力是1:没有好内容, 再多的网红也带不动

Halara的阔腿裤能爆,先说说是主要原因是它解决了美国女性的“身材焦虑”和“穿搭需求”。高腰设计、不粘毛面料、一衣多穿的场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用户痛点。如果产品不行,就算网红粉丝再多,视频播放量再高,转化率也上不去。就像有些品牌砸钱请百万大V带货,后来啊退货率居高不下本质上就是产品没跟上。

品牌护城河:从“卖货”到“卖心智”的跨越

再者, 中小网红带货虽然性价比高,但风险也大。平台算法一变,网红风格一过流量可能说没就没。Halara现在开始做品牌建设, 就是想建立“用户信任”——用户不是主要原因是某个网红买,而是主要原因是“相信Halara懂我”。这种心智一旦建立,就算某个视频没火,品牌也能靠口碑持续卖货。就像耐克不会主要原因是某个网红视频不爆就销量暴跌,靠的是“Just Do It”的品牌理念。

所以说10万粉网红能不能撑起GMV第一?能,但得看品牌有没有准备好。产品是基础,内容是催化剂,品牌是压舱石。三者缺一不可,不然再好的运气,也只是一时的爆款,成不了长久的生意。Halara的故事告诉我们, 跨境电商的竞争早就不是“投钱找网红”那么简单了拼的是谁更懂用户,谁更有耐心做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