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出售后,如何升级监测技术更有效地抵制假货

直播购物狂欢背后的假货隐忧:从TikTok到亚马逊的监管困境

打开TikTok直播页面 珠宝主播正对着镜头展示“2美元一支的大牌口红”,弹幕里“链接发我”刷个不停,没人知道这支口红是否含重金属;另一边,亚马逊仓库里2023年查获的700万件假冒产品堆成小山,比2022年多出100万件,直播购物这块新大陆,正被假货野蛮入侵。

专利讼师们早就头疼坏了 他们说“假货比直播镜头里的商品还多”,直播购物在美国像野火一样烧,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但能识别高仿的技术却还在用2020年的老版本。TikTok Shop上那些“二手LV包”直播, 主播说“专柜验货”,后来啊消费者收到后皮质发粘、五金掉色,找平台客服,对方回复“已人工审核”,可审核周期长达72小时假货早被转手三次了。

TikTok出手,升级监测技术抵制假货
TikTok出手,升级监测技术抵制假货

当算法遇上“高仿”:现有监测技术的三大硬伤

TikTok吹嘘的“能检测直播视频侵权行为的技术”,在老练的假货贩子面前像个没戴眼镜的保安。算法靠图像识别, 可假货贩子把假包放在真包旁边拍,镜头一晃,算法只拍到模糊的LOGO,直接放行;人工审核更慢,2024年1月,某卖家连续7天直播卖假表,每次都把“劳力士”改成“劳时威”,审核团队愣是没发现,直到消费者集体投诉才下架,这时候假货订单已经过万了。

亚马逊的机器学习也好不到哪去, 它扫描商品链接时假货贩子把“高仿”写成“高仿款”,把“仿制”写成“方志”,系统根本识别不了。更气人的是 直播购物讲究“实时互动”,主播现场演示产品,说“这个充电宝能充三次手机”,其实是拆解了真品的宣传话术,但技术测不出“续航虚标”,只能看着消费者花50块钱买个只能充一次的砖头。

跨平台数据割裂更是要命, TikTok查到某个商家卖假货,封了他在TikTok的店,可他转头去Instagram直播,用同样的套路接着卖,平台间没有共享黑名单,相当于假货贩子有“复活币”,打掉一个冒出来十个。

从“事后打假”到“事前拦截”:TikTok的技术升级路径

2024年3月, TikTok Shop悄悄上线了“直播防伪盾牌”系统,这玩意儿比之前的强在哪儿?它能实时分析直播画面里的商品细节, 比如珠宝主播展示戒指时AI会识别戒圈的刻字是否清晰、金属光泽是否均匀,要是发现刻字模糊、色泽发暗,直接弹窗提醒观众“该商品可能存在侵权风险”,一边给商家发警告,三次警告就永久封号。

更狠的是“溯源码嵌入”技术, 2024年5月,TikTok和某数码品牌合作,正品充电宝在出厂时就植入不可复制的NFC芯片,直播时主播必须用手机靠近芯片读取验证信息,观众点一下屏幕就能看到“正品认证”,假货贩子根本没法仿。用上这招后 该品牌的假货投诉量在一个月内下降了78%,数据来自TikTok Shop 2024年Q2品牌保护报告。

算法也在“进化”,现在它不光看画面还听主播说话。2024年4月, 系统通过语音识别发现某主播频繁说“原单尾货”“内部渠道”,这些词是假货贩子的暗号,直接触发人工审核,当天就封了12个直播间。比起之前等用户举报,现在平均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2小时假货还没来得及卖就被掐灭了。

不止于平台:第三方技术公司的“打假助攻”战

光靠平台自己肯定不行, 2023年,RedPoints这家第三方公司给TikTok提供了460万条侵权线索,比2022年多了15万条。他们做了个“侵权雷达”系统, 能全网扫描TikTok、Instagram、YouTube的直播画面识别假货特征,比如假化妆品的包装字体错误、假鞋的鞋标歪斜,然后把这些信息同步给平台,2024年上半年,靠这招TikTok提前拦截了30万件假货。

更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众测”模式, 2024年6月,TikTok上线“买家秀溯源”功能,消费者收到货后拍个开箱视频,AI会对比直播时的商品细节,要是发现颜色、尺寸不符,系统自动判定为假货,还奖励消费者50元购物券。用这个功能后 假货退款率下降了42%,数据来自TikTok跨境电商2024年7月运营简报,消费者也成了打假的“眼睛”。

消费者的“火眼金睛”:防假货购物清单与平台责任

技术再厉害,消费者也得有点“防诈意识”。2024年3月, 美国一位妈妈在TikTok直播间买了“胎儿心跳监听器”,收货后发现根本听不到心跳,后来才知道医疗器械得有FDA认证,直播间卖的根本是玩具。其实很简单, 买东西前先点进商品详情页,看看有没有认证标志,再翻翻评价,别光看“五星好评”,多找带图的“差评”,有时候差评比好评更真实。

平台也得负起责任, TikTok现在要求卖美妆、电子品的商家必须提供“进货凭证”,不然不让上架,2024年4月,某商家拿不出发票,直播时被系统实时警告,观众一看就知道这店不靠谱。还有“举报奖励”, 消费者举报假货经核实后能得100到500元不等的平台红包,2024年上半年,TikTok靠这招收到了120万条举报,处理了89万条,比2023年同期多了35%。

东南亚抽检新政的启示:跨境打假的区域化突围

2024年2月, TikTok在东南亚搞了个“随机抽检10%新政”,所有跨境卖家的商品,不管卖得好不好,平台每月随机抽10%送第三方机构检测,要是发现假货,直接关店30天。这招挺狠, 2024年Q2,东南亚站点的假货投诉量下降了28%,数据来自TikTok东南亚区2024年8月公告。为什么管用?主要原因是跨境假货贩子最怕“抽检”,他们量大的时候根本不敢送检,怕露馅。

其实这招也能用到美国市场, 2024年7月,有讼师建议TikTok对“高风险品类”实行100%抽检,虽然成本高,但能震慑假货贩子。亚马逊已经在学, 2024年9月,它宣布对直播卖电子产品的商家实行“先检测后上架”,后来啊一个月内假货链接少了60%,效果立竿见影。

未来已来:当元宇宙遇上直播防伪,技术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2025年可能会更疯狂, AR试穿技术能让消费者“上身”看衣服合不合身,这时候系统可以直接扫描衣服的吊牌、走线,要是发现和正品数据库对不上,直接弹出“假货警告”。还有NFT数字证书, 每个正品都绑定一个唯一的NFT,消费者买完就能在区块链上查到流转记录,假货贩子根本没法仿,毕竟区块链可改不了数据。

虚拟主播也得管, 2024年8月,某平台发现虚拟主播用AI换脸冒充明星卖假货,于是开发了“虚拟身份核验系统”,所有虚拟主播必须提交声纹、形象备案,直播时系统实时比对,发现不符就强制下播。这招治好了“虚拟主播卖假货”的病,2024年下半年,相关投诉下降了75%。

说到底, 直播购物的假货问题,就像一场“猫鼠游戏”,技术升级是猫,假货贩子是鼠,猫得不断进化,鼠也会变聪明。但技术不是万能的, 还得靠消费者擦亮眼,平台负起责,监管跟上趟,才能让直播购物这块沃土,少点假货,多点真实。毕竟谁也不想花真金白银,买个“直播间的笑话”回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