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哪些品牌通过TikTok等社媒平台

深夜刷手机的人, 手指在屏幕上无意识地滑动,突然停下主要原因是一个展示口红试色的小视频——这是TikTok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品牌发现瞬间,也是无数品牌梦寐以求的“高光时刻”。用户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 他们开始主动探索,通过点赞、关注、评论等行为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容网络,而品牌则在这个网络中寻找被看见的机会。TikTok作为全球第七大社媒平台, 用户从2021年的6.89亿到如今的突破10亿,短短几年增长45%,这种爆炸式扩张背后是品牌与用户之间新的连接方式正在重塑。

滑动种草链:美妆品牌的流量密码

美妆品牌是TikTok上最擅长“滑动种草”的群体。完美日记2023年通过TikTok达人合作, 推出“新手化妆教程”系列短视频,用户在“为你推荐”页面刷到这些内容,从眼影晕染到唇釉选择,每一步都精准戳中新手痛点。数据显示,该系列视频平均播放量超过800万,带动品牌官网流量增长35%,转化率提升28%。Launchmetrics 2023年报告指出, 美妆品牌在TikTok的媒体影响力同比增长176%,远超其他社媒平台。这种“滑动-种草-转化”的链路, 让用户在无意识中完成从“看到”到“想要”的心理转变,而美妆品牌凭借视觉冲击力强的内容,天然适配短视频的传播逻辑。

55%用户通过社媒发现产品,TikTok引领品牌创新潮
55%用户通过社媒发现产品,TikTok引领品牌创新潮

从“试色”到“下单”的转化裂变

欧莱雅2024年情人节期间, 在TikTok推出“口红试色挑战”,邀请不同肤色、年龄的达人展示同款口红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用户滑动时看到“职场通勤”“约会晚餐”“日常休闲”等标签化内容, 会自然联想到自己的使用场景,点击“购物车”图标直接跳转官网购买。Kantar 2024年Q1调研显示, 参与该挑战的用户中,41%在24小时内完成下单,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2%。这种“场景化试色+即时购买”的模式, 打破了传统美妆营销中“种草拔草”的时间差,让用户在情绪高涨的瞬间完成转化,品牌则通过裂变式传播覆盖更多潜在客群。

3C品牌的“拆箱仪式感”:点击发现的魔力

3C产品一向以参数复杂、 决策周期长著称,但在TikTok上,Anker通过“拆箱仪式感”内容让用户主动点击探索。2024年1月, Anker发布新品充电宝拆箱视频,从包装盒的磁吸设计到内部的防震棉细节,每个拆解步骤都配上ASMR音效,用户听到“咔嗒”的磁吸声和纸张摩擦声,手指忍不住点击“查看详情”。数据显示,该视频带动新品页访问量激增120%,预售转化率达到28%,较同类产品高出15个百分点。亿邦动力2024年2月分析认为, 3C品牌在TikTok的核心优势在于“可视化信任”,用户通过点击查看细节,建立对产品质量的直观认知,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信任感,比文字参数描述更有说服力。

从“好奇”到“信任”的内容锚点

苹果虽然很少直接在TikTok打广告,但通过“隐藏功能”类内容巧妙利用点击发现机制。2023年10月, 一位数码博主发布“iPhone15 Pro隐藏拍摄技巧”视频,用户点击“高亮评论”查看具体操作步骤,被引导至苹果官网的“技巧支持”页面。TT123跨境电商监测数据显示,该视频为官网带来15万次访问,其中38%的用户继续浏览其他产品页面。这种“用户自发点击-官方内容承接”的模式, 让品牌在不硬广的情况下完成流量沉淀,而3C产品的技术属性,恰好通过点击发现中的“深度探索”需求,找到了与用户的最佳连接点。

快消品牌的“搜索破圈”:从社媒到购物的闭环

元气森林2023年夏季在TikTok发起“气泡水挑战”, 用户拍摄“夏日喝气泡水”的创意视频,并@官方账号参与话题。活动期间, TikTok搜索“元气森林气泡水”的量激增200%,大量用户从其他平台被引流至TikTok搜索详情,再通过“购物车”功能直接下单。Kantar 2024年Q1调研显示, 55%的Z世代用户会先在TikTok搜索产品信息,再决定是否购买,这一比例是传统搜索引擎的1.8倍。快消品牌通过“话题挑战+搜索承接”的组合, 让用户从“被动刷到”到“主动搜索”,完成从社媒流量到电商销量的闭环转化,而TikTok搜索功能的“简洁性”和“真实性”,恰好满足了快消产品“快速决策”的需求。

搜索功能从“工具”到“入口”的进化

喜茶2024年推出“新品测评”系列短视频,用户在视频下方评论区提问“这款杨梅酪热量高吗?”,点击“回复”即可跳转至产品详情页的热量说明和营养成分表。Material合作研究显示, 41%的TikTok用户认为平台搜索“很有趣”,远高于传统搜索平台的16%,这种“互动式搜索”让用户在获取信息的一边保持探索乐趣。快消品牌抓住这一特点, 将搜索关键词与热点话题绑定,比如“喜茶杨梅酪+减脂餐”,用户搜索时既能看到产品信息,又能关联相关内容,形成“搜索-发现-购买”的完整路径,而TikTok的“视频详情搜索栏”功能,让搜索后来啊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列表,而是生动的视频内容,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决策门槛。

本土化vs全球化:品牌策略的“水土不服”与“因地制宜”

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在TikTok上复制成功。某国潮服饰品牌2023年直接将国内“国风穿搭”内容搬到海外TikTok, 后来啊因文化差异导致互动率不足1%,转化率近乎为零。反观完美日记, 针对欧美市场简化产品介绍,突出“成分平安”“无动物实验”等关键词,2023年Q3海外市场转化率提升30%。TT123跨境电商2023年案例分析指出, 品牌在TikTok上的“本土化适配”比“全球化统一”更重要,比如韩国Z世代更喜欢“使用场景展示”,而美国用户则偏好“真实测评”。品牌若忽视这种文化差异,再好的内容也可能遭遇“水土不服”。

文化差异下的“内容翻译”难题

花西子进入东南亚市场时 没有直接翻译国内“东方彩妆”的宣传语,而是结合当地传统元素,推出“泰式浮雕眼影”“马来唇釉”等产品,并邀请本土达人拍摄“传统节日妆容”视频。数据显示,这些本土化内容的平均播放量是通用内容的3倍,带动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增长40%。这种“内容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 而是对当地文化、审美、消费习惯的深度洞察,品牌需要放下“全球统一”的执念,真正融入当地用户的语境,才能在TikTok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圈点”。

数据背后的“流量焦虑”:品牌是否过度依赖TikTok?

因为TikTok算法的不断调整,品牌的“流量焦虑”日益凸显。某小众香薰品牌2023年将80%的营销预算投入TikTok, 后来啊在9月算法更新后流量骤降40%,销售额同步下滑。后调整策略, 将预算分配为TikTok 50%、Instagram 30%、私域 20%,才逐步恢复增长。这引发了一个思考:品牌是否该把所有鸡蛋放在TikTok这一个篮子里?

eMarketer 2024年预测显示, 2024年美国移动商务销售额将达到5426.6亿美元,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使用购物APP,这意味着流量正在分散化。品牌需要构建“全域营销”体系, TikTok作为“流量入口”,需与Instagram、私域、官网等协同,形成“流量-留存-复购”的完整闭环,而非过度依赖单一平台的流量红利。

流量分散时代的“全域营销”必修课

小米在TikTok发布新品预热视频后 引导用户关注Instagram账号获取更多细节,再变化是不可控因素, 但品牌可以通过私域运营、会员体系等可控手段,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连接,减少对平台流量的依赖,这种“反脆弱”能力,将成为未来品牌在社媒营销中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趋势:AI+TikTok,品牌营销的“新变量”

AI正在改变TikTok的内容生产逻辑。某美妆品牌2024年用AI生成100条口红试色视频, 分析用户停留时长、点赞率等数据,筛选出3条爆款内容,再结合达人真人拍摄优化,到头来转化率提升45%。Material合作研究预测, 2025年将有70%的品牌在TikTok使用AI生成内容,效率提升60%。

这种“AI初筛+人工优化”的模式, 让品牌能快速测试内容效果,降低试错成本,但一边也带来“内容同质化”的隐忧——当所有品牌都用AI生成相似风格的视频,用户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答案或许在于“AI+人性”的平衡:AI负责效率, 人性负责温度,品牌需要在技术赋能的一边,保留内容的独特性和情感共鸣,才能在AI时代持续打动用户。

从“人工种草”到“智能分发”的效率革命

Anker 2024年推出的“智能充电宝”营销中, AI,这种个性化内容的转化率比通用内容高32%。AI不仅优化了内容生产, 还重构了分发逻辑,品牌从“猜用户喜欢什么”变成“让AI告诉用户喜欢什么”,这种“智能分发”效率的提升,让小众品牌也能精准触达目标客群。但技术始终是工具, 品牌的本质仍是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AI可以提升效率,却无法替代品牌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对内容质量的极致追求,未来能在TikTok上脱颖而出的,必然是技术与人性结合得最自然的品牌。

当TikTok的算法继续进化,品牌的“被发现”会不会变成一场更精密的博弈?从滑动种草到点击探索, 从搜索破圈到全域协同,品牌在这场博弈中,既要抓住流量红利,又要警惕流量焦虑,既要拥抱技术变革,又要坚守人性温度。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用户滑动、 点击、搜索的瞬间里——那里藏着品牌与用户之间最真实的连接,也藏着未来营销最深的秘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