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上那款能画画的肥皂笔

当洗手变成游戏:TikTok上那支让孩子主动洗手的肥皂笔

刷TikTok的时候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吗?一个小胖墩举着根彩色“铅笔”在自己手背上涂涂画画, 画完还骄傲地展示给镜头,接着打开水龙头揉搓、冲洗,手上的图案慢慢消失,小手洗得干干净净。评论区里一堆家长留言:“求链接!”“我家娃终于肯洗手了!”“这是什么神仙发明?”

这支“能画画的铅笔”,其实就是Soapen肥皂笔。谁能想到,一支小小的肥皂笔,能把让无数家长头疼的“洗手难题”变成孩子的“游戏时间”?它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 却靠着把“清洁”和“玩乐”绑定的简单思路,在TikTok上被疯狂种草,还让两个没背景的毕业生创业公司活了下来。

两个毕业生在美创业,一支可以画画的肥皂笔在TikTok被疯狂种草
两个毕业生在美创业,一支可以画画的肥皂笔在TikTok被疯狂种草

从印度到美国:两个设计生的“洗手革命”

故事得从Amanat Anand和Shubham Issar这两个女生说起。一个17岁从印度新德里搬到美国上学,一个在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学工业设计,俩人在学校里认识了。要说这俩人一开始也没想着做肥皂笔, 她们参加的是万国盟儿童基金会的“可穿戴设备”公益挑战赛——后来啊在研究手部卫生数据时被吓到了:全球每年超过1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传染病,其中一半以上都能用简单洗手防范。

“在印度长大, 见过太多主要原因是卫生条件差生病的孩子,”Amanat后来采访里说“但问题是怎么让小孩主动洗手?”她们走访了印度和美国的学校,发现孩子不是不懂洗手重要,就是觉得“洗手没意思,浪费时间”。工业设计专业的她们, 对化学一窍不通,却硬是啃下了肥皂研发这块硬骨头——先找一堆制造商聊,又找到个愿意相信她们产品使命的合作伙伴,这才把“肥皂笔”的概念变成现实。

有意思的是这俩人早期几乎没钱营销。大部分钱都砸在了研发和生产上,产品推出后销量惨淡。但老天爷好像挺眷顾她们:2016年, Soapen赢了万国盟儿童基金会的比赛,给了她们第一笔启动资金;接着创始人上了福布斯30 Under 30,还拿了丰田发明之母奖,Real Simple、Parents Mag这些媒体一报道,品牌突然有了免费流量。转折点在2020年疫情——手部卫生成了刚需,Soapen的销量直接“起飞”。

铅笔形状的肥皂:孩子抢着洗手的秘密

Soapen最绝的设计,就是把肥皂做成了铅笔的样子。你想想,普通孩子看到洗手液可能扭头就走,但拿到根五颜六色的“铅笔”,谁能不试试?它用的是食品级着色剂,草莓味、葡萄味、香蕉味……孩子挑颜色跟挑糖果似的。滚珠头的设计,涂起来像画画,洗的时候一揉搓,泡沫丰富,图案慢慢消失,整个过程像在玩“消失的魔法”。

家长最关心的平安问题,Soapen也考虑到了。不含SLS、 对羟基苯甲酸酯、ETDA、邻苯二甲酸盐,也没有动物副产品——说白了就是“吃下去都没事”的级别。而且体积小,跟支普通铅笔差不多,家长放包里、塞车里随时能掏出来给孩子洗手,比捧着瓶洗手液方便多了。

更妙的是它偷偷解决了“洗手时间不够”的问题。孩子画个图案再洗,最少也得20秒,刚好是卫健委建议的洗手时长。家长还能通过看手上的画痕有没有消失,判断孩子有没有认真洗。有个妈妈在TikTok上分享:“以前催洗手像打仗, 现在他自己举着肥皂笔说‘妈妈,我画个恐龙再洗’,省心到哭。”

TikTok上的“自来水”是怎么炼成的?

Soapen在TikTok上能火,可不是靠砸钱投广告。创始团队自己都说:“我们哪懂营销啊,就是实拍。”她们的内容策略特别简单,就四招:

第一招:产品“暴力展示”。直接拍孩子用肥皂笔在手上画小猫、画星星,然后冲掉,全程无剪辑,真实感拉满。最火的一条视频,播放量直接冲到210万,评论区全是“在哪买”“求链接”。

第二招:创始人“卖惨”讲故事。Amanat和Shubham出镜讲自己怎么从零开始, 怎么被投资人拒绝,怎么在实验室里试错到头发都掉了。这种“草根逆袭”的剧情,比广告管用多了——用户觉得“这品牌跟我们普通人一样,靠谱”。

第三招:用户“自来水”带节奏。她们鼓励家长拍孩子用Soapen的视频,@官方账号,被选中的就送小礼物。慢慢的, TikTok上全是“Soapen挑战”:有的孩子画满手奥特曼,有的画全家福,甚至有家长说“孩子现在洗手前先问‘今天画什么’”。

第四招:评论区“嘴替”互动。用户问“敏感肌能用吗?”“几岁孩子适合?”,创始人亲自回复,还附上实验室检测报告。有个妈妈问“我家娃非要吃怎么办”, 她们回:“放心,食品级原料,吃了一口也没事——但还是不建议哦~”这种接地气的回复,直接把路人粉变成了死忠粉。

现在Soapen的TikTok账号有2万多粉丝, 300多万点赞,平均每条视频播放量稳定在10万+。要知道,她们没花一分钱请KOL,全是靠内容硬生生“蹭”出来的热度。

线上种草, 线下收割:全渠道才是王道

光靠社交媒体火一阵子没用,Soapen很早就想明白这点。线上除了TikTok, 她们把Instagram、YouTube也盘活了:Instagram发产品美图、育儿小技巧;YouTube放创始人vlog、产品使用教程。官网更是“童心十足”,高饱和度的多巴胺配色,产品详情页像儿童绘本,连购物车按钮都画成了肥皂笔的样子。

线下也没落下。她们跟儿童用品店、健康食品店合作,把Soapen摆在收银台旁边——家长结账时孩子一眼就能看到。还参加各种母婴展、设计展,现场让孩子试玩,试过的基本当场买。2023年,Soapen还开了个小程序商城,搞“满减”“买三送一”,老用户复购率直接拉到35%。

有意思的是她们连“售后”都玩出了花样。官网开了个“博客板块”,不推产品,专门教家长“怎么让孩子爱上洗手”“流感季怎么防护”。有家长留言:“虽然没买你家肥皂,但你的文章帮我解决了娃不爱洗手的问题,感谢!”这种“不功利”的内容,反而让品牌好感度蹭蹭涨。

洗手笔背后的市场:72.5亿美元赛道怎么玩?

Soapen能火,不是偶然。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2023年全球手部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已经72.5亿美元,预计2032年能冲到121.8亿美元。但问题来了:洗手液、肥皂这么多,为什么Soapen能杀出一条路?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家长,买早教产品早就不是“只要干净就行”了。他们要“平安”、“便携”、“有趣”、“有教育意义”。Soapen正好踩中所有痛点:食品级材质解决了“平安”, 铅笔形状解决了“有趣”,滚珠设计解决了“便携”,洗手时长解决了“教育意义”。

更狠的是它们还打“情感牌”。品牌有个“买三捐一”的规矩:每卖出三支肥皂笔, 就给偏远地区的学校捐一支,或者捐一部分利润做儿童卫生项目。有个用户在TikTok上晒单:“买给娃,顺便帮了别的孩子,这钱花得值。”这种“买产品=做好事”的心理,让Soapen的客单价比普通洗手液高3倍,居然还有家长抢着买。

从肥皂笔到“儿童卫生生态”:下一步怎么走?

现在Soapen已经不满足于卖肥皂笔了。2023年,她们根据用户反馈改进了配方:现在画在手上更容易洗掉,泡沫也更绵密。还出了新口味——紫色葡萄味和粉色草莓味, 搭配新出的“恐龙Alpy”儿童绘本,讲小恐龙用肥皂笔洗手打败病毒的故事,孩子边读边学,家长省心又省力。

未来 她们想做个“儿童卫生生态”:除了肥皂笔,可能出“洗手歌”音频、“卫生习惯打卡表”周边,甚至跟幼儿园合作开发“洗手课程”。Amanat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卖多少支肥皂笔,是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洗手是件好玩的事’。”

回头看Soapen的创业路, 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也没有砸钱营销的豪横,就是抓住了“孩子不爱洗手”这个看似小的问题,用“好玩”的方式解决它。有时候, 商业的真相就这么简单:别总想着颠覆世界,先解决身边人的“小麻烦”——毕竟能让娃主动洗手的东西,对家长比什么都金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