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跨境大卖营收猛涨40%,是何原因狂揽37亿
营收37亿的半年答卷:这家跨境大卖做对了什么
2024年8月21日 致欧科技发布的半年报像一颗投入跨境圈的小炸弹——37.21亿元,同比增长40.74%。这个数字让不少同行倒吸一口凉气:在亚马逊内卷到爆、海运费坐过山车的年头,怎么还能有这么猛的增长?但翻到净利润栏, 1.72亿元,同比下降7.73%,又让人皱起眉头:增收不增利,到底是真本事还是假把式?
新品与次新品:藏在增长数据里的“双引擎”
致欧科技的财报里藏着个关键细节:次新品——也就是2023年推出的产品,成了上半年销售额的“黑马”。这些产品不是简单的老款换皮,而是带着对海外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拿捏。比如家居类产品, 同比增长50.2%,占总营收比重提升到36.35%,多出来的2.2个百分点,几乎全靠次新品撑起来的。

要知道,家具跨境的竞争早就不是“谁便宜谁赢了”。欧美消费者愿意为设计感、多功能性买单,致欧科技盯上了这点。2023年推出的北欧风多功能沙发床, 既能当沙发又能变床,还带储物功能,在亚马逊上的转化率比老款高了18%。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这款单品贡献了家居品类12%的销售额,成了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新品也不是盲目推。致欧科技有个“7天快速测试机制”:新品上线后 通过TikTok shop的短视频引流和独立站的数据追踪,看用户停留时长、加购率、转化率这些硬指标,不行就快速迭代,行就加大投放。2024年上半年,他们靠这招砍掉了30%的“无效新品推广费”,省下来的钱全砸到了真正能打的产品上。
全渠道布局: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智慧
提到致欧科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亚马逊家居类TOP卖家”。但他们的财报里藏着更野心的计划——亚马逊之外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23年的28%涨到了35%。这多出来的7个百分点,来自TEMU、OTTO、Target,还有刚试水半年的TikTok shop。
TEMU上,致欧科技主打“极致性价比”。同款收纳柜,亚马逊卖89美元,TEMU卖59美元,但通过供应链优化,毛利率还能保持在35%以上。2024年618大促期间,他们在TEMU家居类目冲进了前五,单月营收突破2亿。Target则不同, 走的是“线下体验+线上复购”路线,把样品摆进Target的实体店,用户扫码就能线上下单,这种“线下种草、线上拔草”的模式,让他们的复购率提升了22%。
最让人意外的是TikTok shop。2024年初,致欧科技组建了10人的短视频团队,专攻“场景化种草”。比如拍个“小户型改过日记”,从收纳柜选到沙发搭,再说说镜头一转,全是自家产品。视频火了订单跟着涨。上半年他们在TikTok shop的家居类目GMV破了1.2亿, 平均每个视频能带来3000单,转化率比行业均值高5个百分点。
自营仓:35万平米的“底气”与“压力”
跨境卖家最怕什么?海运费暴涨和货到港没地方放。致欧科技在2024年6月底交出了一份答卷:国外自营仓面积超35万平方米。这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足够放下他们半年的库存。
35万平米不是白建的。2022年海运费最高涨到每立方米6000美元, 致欧科技靠着提前备货到海外仓,硬是把物流成本压到了每立方米1800美元,比同行低了40%。2024年一季度“红海事件”爆发, 欧美航线运力紧张,同行们普遍缺货,致欧的自营仓还能保证3天达,用户满意度直接冲到了95%以上。
但自营仓也是把双刃剑。仓储成本、人工管理、库存周转,每一项都是钱。财报里提到,2024年上半年仓储费用同比增加了15%,自营仓的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延长到了52天。致欧科技的办法是“动态备货”:用AI系统预测每个区域的销量, 旺季前3个月加大备货,淡季就把库存转移到低成本仓库,这样既保证不断货,又压着仓储费不涨。
增收不增利:海运费和降价背后的“账本”
37.21亿营收, 1.72亿净利润,致欧科技的“增收不增利”让不少分析师摸不着头脑。其实翻看财报, 原因写得明明白白:降价、新品推广费、海运费、汇兑损益,四把刀一起砍下来净利润能不降吗?
降价是主动选择。2024年初, 致欧科技在北美市场发起了一场“价格战”,同款餐桌椅套装,价格从199美元降到169美元。表面看是亏了但销量涨了35%,市场份额从8%提升到了12%。更重要的是 降价带来的订单量让他们的生产线利用率从70%提到了90%,单位生产成本降了8%,算下来反而赚了。
海运费的“痛”还没过去。2024年一季度,受“红海事件”余波影响,欧美航线运费又涨了20%。致欧科技虽然签了长期协议锁价,但部分新航线还是得现价订舱,海运成本比2023年多了1200万。更头疼的是汇兑损益,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套期保值后反而亏了659万,这笔钱本来能多招两个产品团队。
区域深耕:欧洲“基本盘”与北美“新战场”
致欧科技的营收地图上, 欧洲和北美像两只脚,踩得稳稳当当。欧洲市场贡献了55%的收入, 是他们的“基本盘”;北美市场占比35%,增速却比欧洲高了10个百分点,成了“新战场”。
欧洲市场的优势是“老本”。致欧科技2012年就开始做欧洲,对当地的家居偏好、消费习惯、法规政策摸得门儿清。比如德国人喜欢环保材质,他们就在产品上标注“FSC认证”;北欧人讲究简约,设计上就少雕花多留白。2024年上半年,他们在德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8%,比行业均值高了15个百分点。
北美市场则是“猛攻”。2024年,致欧科技在洛杉矶、纽约新开了两个三方合作仓,尾程配送时间从7天缩短到3天。他们还专门针对北美消费者开发了“适合大户型”的家具, 比如1.8米宽的餐桌、带储物功能的电视柜,这些产品在Target上线后首月就卖爆了北美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了45%。
行业趋势:家具出口的“春天”与“冬天”
致欧科技的业绩不是孤例。中国海关数据显示, 2024年上半年中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3.5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8%,比全国出口平均增速高了5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海外家居市场的“刚需”还在。
疫情后 欧美人更爱“居家生活”,对家具的需求从“能用就行”变成了“好看、好用、有格调”。Wayfair股价曾一度涨了660%, 中国家居跨境电商在亚马逊上的搜索量同比涨了42%,这些数据都在说:家具跨境的“春天”还没过。
但“冬天”的苗头也出现了。2024年二季度,运动户外品类在致欧科技的营收占比从5.2%降到了3.62%,增速只有3.44%。原因是欧洲夏天遇冷,户外家具卖不动了。这说明单一品类依赖风险大, 致欧科技已经开始布局宠物用品——2024年上半年宠物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7.3%,成了新的增长点。
37亿的半年答卷,致欧科技用产品、渠道、供应链交出了一份有血有肉的答案。但跨境这条路,从来不是一劳永逸。海运费会不会再涨?新兴平台的规则会不会变?消费者的喜好会不会突然转?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奔跑的卖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