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电商抽成高达15%,东南亚佣金普遍上涨

佣金调整风暴:东南亚TikTok卖家的利润缩水期

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佣金调整, 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池塘,涟漪正在扩散到每个卖家的利润表上。2024年9月16日 印尼站率先举起涨价大旗,电子类产品佣金从1%直接冲到10%,时尚类和快消类更是在4.25%的基础上再加5.75%的涨幅。这不是孤例, 马来西亚快消类商城卖家的佣金甚至摸到了14.58%的红线,泰国虽然涨幅小,但电子类外的类目也没躲过上涨。短短三年,从免佣激励到接近15%的抽佣,TikTok电商的红利期是不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印尼打响第一枪:10%佣金背后的平台算盘

印尼站成了这次佣金上涨的“急先锋”。根据TikTok | Tokopedia官网公布的信息, 从2024年9月16日起,电子类产品佣金区间从1%-8%跳到1%-10%,时尚类和快消类从3%-6%涨到4.25%-10%,生活方式类从1%-7%变成2.50%-10%,其他类目倒是维持在1%-10%。更扎心的是商城卖家,佣金比普通平台卖家还高0.5%,最高达到8.5%。

TikTok电商“抢钱”?平台最高抽佣约15%,东南亚佣金几乎全线上涨
TikTok电商“抢钱”?平台最高抽佣约15%,东南亚佣金几乎全线上涨

平台说这是为了“改善功能和服务, 提升卖家体验”,但Hazel在雅加达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直摇头:“体验没见提升,佣金倒是涨得飞快。”她的时尚类店铺, 原本佣金6%,加上免邮4%和返现1.5%,已经11.5%,现在直接冲到15.5%,毛利被生生砍掉一大块。

马来西亚快消类卖家的14.58%佣金红线

马来西亚站的涨幅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快消类平台卖家佣金最高11.34%, 商城卖家更是高达14.58%,涨幅幅度从2%到10%不等,成了东南亚涨幅最高的站点。更麻烦的是交易手续费也跟着涨, 从2.16%调到3.78%,加上佣金,快消类卖家要承担的综合成本接近20%。Wing在吉隆坡做快消品, 他给7点5度算了一笔账:一件成本10元的商品,卖20元,平台佣金11.34%,交易手续费3.78%,达人佣金按10%算,广告费比30%,再说说到手只有20×=8.976元,再扣掉物流成本,基本没剩多少。“这不是在做生意,是在给平台和达人打工。”他无奈地说。

从免佣到高佣:三年红利期的急刹车

时间拉回到2021年2月, TikTok在印尼开通TikTok Shop,作为东南亚首站,为了吸引卖家入驻,各站点都给了免佣激励。那时候,新入驻30天内的卖家,完成指定任务就能享受90天免佣。很多卖家就是冲着这点红利冲进来的,觉得TikTok电商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但三年过去,免佣期一过佣金就像坐了火箭。

2024年, 几乎所有东南亚站点都动了佣金:菲律宾6月率先调整,时尚类最高5.2%;新加坡家用电器佣金不变,其他类目从2.18%涨到3.27%;越南虽然2024年还没调整,但交易手续费从4%涨到5%,已经是悬在头顶的剑。三年涨超10%,这个速度让卖家措手不及,有人开始怀疑:“TikTok电商的红利期,是不是早就结束了?

成本雪球越滚越大:不止佣金在吃掉利润

佣金只是开始, 东南亚电商卖家的成本雪球越滚越大,广告、达人、税务,每个环节都在掏空卖家的钱包。Hazel在TikTok的广告费比高达30%,而她在Shopee的同款产品,广告费比只有5%。“TikTok的流量贵得离谱,但没办法,这里有年轻用户,有直播带货的热度。”她叹了口气,只能硬着头皮投广告, hoping能靠销量摊薄成本。更让她头疼的是达人佣金, 8%-15%的佣金区间,比国内抖音的5%-8%高出一截,“一个10万播放量的直播,达人要8%佣金,我至少要卖出20万的货才能不亏,但哪有那么容易?”

广告费比30% vs 对手5%:TikTok的流量溢价

TikTok的流量溢价,在东南亚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Wing做过对比, 同一款美妆产品,在TikTok的广告费比是30%,在Lazada只有5%,在Shopee更是低到3%。“TikTok的算法推荐确实精准,但精准也意味着贵。”他发现, TikTok的用户更愿意为“有趣”买单,所以卖家必须投入更多在内容制作和直播上,这又是一笔开销。为了降低广告成本, 他尝试过自己直播,但效果不如专业达人,“专业达人懂怎么调动气氛,我们这些‘野生主播’只能干巴巴地介绍产品,转化率差远了。”

达人佣金8%-15%:直播带货的“隐形门槛”

达人佣金成了直播带货的“隐形门槛”。Hazel的店铺主要靠达人带货, 她找过不同级别的达人,腰部达人要10%-12%,头部达人甚至要15%。“有一次找了个10万粉丝的达人,佣金12%,后来啊只卖了5万货,算上达人佣金和广告费,我倒亏了2万。”她现在不敢轻易找大达人, 只能找小达人试水,但小达人的流量有限,销量上不去,“陷入恶性循环了:不找达人没流量,找了达人可能亏钱。”

各国税法收紧:合规成本再添重负

东南亚各国的税法收紧,让卖家的合规成本又添重负。泰国从2024年7月5日起, 对进口低价产品征收7%的增值税,TikTok Shop商家发品时得自动加上这7%的VAT。马来西亚从2024年3月1日起,销售及服务税从6%提到8%。Wing的产品大部分从中国进口, 到马来西亚后要交8%的SST,再加上平台佣金和广告费,“一件成本100元的商品,到马来西亚消费者手里价格至少要150元,才能保证不亏,但150元在当地已经算高价了竞争力大打折扣。”

卖家分化:头部涨价与中小卖家的内卷求生

佣金上涨带来的压力,在不同卖家身上表现完全不同。头部卖家可以轻松涨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中小卖家却只能咬着牙压缩成本,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种分化, 让东南亚TikTok电商市场越来越像“二八定律”的翻版:20%的头部卖家吃掉80%的流量,剩下的80%卖家抢剩下的20%的蛋糕。

Hazel的无奈:腰尾部卖家的“夹缝生存”

Hazel的店铺属于典型的腰尾部卖家,月销售额在5万-10万人民币之间。佣金上涨后她尝试过涨价,但用户立马跑到Shopee买同款低价产品。“我们没品牌溢价,用户只看价格,涨一分钱,订单就少一半。”她只能从供应链找补, 找更便宜的工厂,把产品成本从10元压到8元,但质量也跟着下降,“用户收到货发现质量差,差评又来了真是左右为难。”她还尝试过减少达人合作, 自己直播,但效果不佳,“我哪有专业达人的控场能力,直播间冷冷清清的,还不如投广告。”

Wing的应对:供应链与运营效率的生死战

Wing比Hazel幸运一些, 他的店铺在越南和泰国都有布局,供应链更灵活。他把生产基地搬到泰国,利用当地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把产品成本降低了15%。一边, 他优化了运营流程,用数据分析工具选品,只卖转化率高的产品,“以前靠感觉选品,现在靠数据说话,选错品的概率小多了。”他还尝试做私域流量, 把TikTok的粉丝引导到WhatsApp群,“这样不用每次都靠平台推流,可以自己触达用户,虽然慢一点,但稳定。”这些措施让他撑过了佣金上涨的风波, 2024年第三季度,他的利润率虽然从15%降到8%,但总算没亏本。

东南亚电商还有没有“淘金洼地”?

佣金上涨、成本飙升,东南亚电商还是不是卖家的“淘金洼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靠流量红利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比拼的是供应链、运营效率和品牌护城河。TikTok电商的佣金调整, 或许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东南亚市场的真实面貌: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卖家,才能留下来。

平台盈利与卖家生存: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人说TikTok电商的佣金上涨,是平台盈利的必然选择。毕竟东南亚市场投入巨大,流量成本、技术研发、合规建设,哪样不需要钱?平台要活下去,就得向卖家收费。但这种“盈利逻辑”和卖家生存之间,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Hazel觉得, 平台应该给中小卖家更多支持,“比如佣金阶梯制,卖得好的卖家佣金低,卖得不好的卖家佣金高,这样能激励我们努力。”但现实是佣金一刀切,中小卖家只能自己扛。

差异化策略:从“流量依赖”到“品牌护城河”

面对佣金上涨, 卖家或许该换个思路:别再依赖平台的流量,而是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Wing已经开始尝试做品牌, 他的店铺有了自己的logo和包装,虽然销量还没上去,但用户复购率提高了30%。“用户认你的品牌,就不会只看价格,这样涨价时才有底气。”他还注重产品创新,每季度推出2-3款新品,“同质化竞争太严重了只有差异化才能活下去。”Hazel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东南亚TikTok电商的佣金调整, 像一场压力测试,考验着每个卖家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人倒下了有人站起来了。市场的淘金热或许降温了但真正的机会,永远留给那些能看清趋势、快速调整的人。毕竟流量可以涨价,但创新和品牌的价值,从来都不是平台说了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