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有没有人不想错过这个TikTok热门内容

资本在赌什么?禁令倒计时下的108亿豪注

美国政府关停TikTok的禁令倒计时只剩4个月, 但花旗、高盛、摩根大通却忙着给字节跳动“输血”——108亿美元贷款,20家银行抢着认购呃。这像一场荒诞的赌局,所有人都知道前面可能有个坑,却还是忍不住往里跳。Lead Edge Capital创始人米切尔·格林说:“可能会失去美国市场的TikTok依然值得期待。

这些数字像一剂强心针,让资本觉得:就算美国市场没了TikTok还有全世界。

没人想错过TikTok
没人想错过TikTok

”这话听着像安慰,但商业银行们的放贷热情,把“安慰”变成了“行动”。2021年TikTok shop上线后 这场赌局越下越大,特别是去年年底平台发展本地化商家,本土品牌像潮水一样涌进来连亚马逊都忍不住凑热闹,开始让用户边刷短视频边买亚马逊商品。美国研究机构的报告说2023年美国中小企业用TikTok赚了242亿美元,养活了22.4万人。

从Coatue到三大银行:股东们的“矛盾”选择

股东们最近的表现很分裂。Coatue Management去年3月离开字节跳动董事会, 10月又传出搁置出售股份的消息,打算年底等公司回购;法国富豪泽维尔·尼尔火速补位。这些动作像在玩“抢椅子”,音乐停了谁也不想站着。更夸张的是9月27日的贷款消息,20家银行挤破头想给字节跳动放贷,再说说超额认购。要知道,这可是除日本外亚洲最大的美元企业融资,757.2亿元人民币,足够在硅谷买下两栋办公楼。股东们已经赚了十倍回报,却还觉得“远远不够”。字节跳动的估值从2021年6月的4000亿跌到去年底的2680亿, 今年10月又回升到3000亿,涨了6%。资本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越动荡越兴奋。

1.7亿美国用户:没人愿意割舍的“数字土壤”

美国市场就像TikTok的“数字土壤”, 1.7亿活跃用户,几乎占美国人口一半。这些用户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每天刷短视频两小时、为网红挑战买单、在直播间抢折扣的活生生的人。创作者们更不愿意离开, 某美妆博主去年靠TikTok带货赚了800万美元,她说:“就算平台被关,我还有200万粉丝,他们跟着我去哪,我的钱就去哪。

2023年美国中小企业用TikTok带来的产值242亿美元, 不是政府报告里的数字,是无数小商家账本上的“救命钱”。

”本土品牌更离不开, 一家做手工蜡烛的小店,通过TikTok短视频把月销从500单做到5000单,老板说:“亚马逊的流量贵得像黄金,TikTok的流量像自来水。”亚马逊和TikTok的合作更像是一场“妥协”, 用户刷着短视频突然想买本书,不用跳出APP,直接下单。这种“边刷边买”的魔力,让美国商家欲罢不能。

“边刷边买”的魔力:TikTok如何重构消费习惯

TikTok把“冲动消费”玩到了极致。某家居品牌去年底上线了一条15秒短视频, 展示猫咪在自动猫砂盆里打滚,播放量破亿,三天卖断货,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30%。这不是个例, EchoTik的数据显示,2024年6月TikTok全球GMV较1月增长了30%,美国站点的增速最猛。用户不再是“搜索式购物”,而是“发现式购物”。

刷到一个“懒人炒菜机”视频,觉得“这玩意儿能让我少洗碗”,顺手就下单。这种“场景化种草”比任何广告都管用,主要原因是用户相信“真实的人”比“官方的文案”更可信。美国研究机构说 TikTok用户在平台的平均停留时长是Instagram的两倍,这意味着更多的曝光,更多的转化,更多的钱。商家们像发现了新大陆,把预算从Facebook转移到TikTok,哪怕风险再大,也要试试。

电商GMV 107.7亿:东南亚打下的“根据地”

如果美国市场是“战场”,东南亚就是TikTok的“根据地”。2023年TikTok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份额从4.4%干到13.2%,杀进了前三。全托管模式功不可没, 印尼的小家电卖家不用自己操心物流、客服,把货发到TikTok仓库,平台负责卖出去,抽成20%。某卖家去年通过TikTok把月销从5万美金做到50万美金, 他说:“以前做亚马逊,被平台规则卡得喘不过气,TikTok像给了艘快艇,让我直接冲向深海。

”东南亚成了TikTok shop的主要收入来源, 用户喜欢“低价+短视频”的组合,9.9美元的连衣裙,19.9美元的手机壳,卖得比奢侈品还火。字节跳动把东南亚的经验复制到欧洲, 2024年7月1日登陆西班牙,全托管+本土化服务双管齐下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招商计划同步推进。就像当年打东南亚一样,先给商家“甜头”,再慢慢啃市场。

欧洲战场:复制东南亚的“本土化试验”

欧洲比东南亚复杂,但机会也更大。西班牙用户喜欢“家庭日用”,德国偏爱“高品质小家电”,法国对“美妆个护”毫无抵抗力。TikTok针对不同国家调整策略,在西班牙推“家庭场景短视频”,在德国推“工业风产品展示”。某德国厨具品牌入驻后用“工程师教你选锅”的专业视频吸引了10万粉丝,月销翻了三倍。本土化不只是语言,更是文化和习惯的适配。东南亚的成功让TikTok有底气在欧洲复制, 欧洲的电商渗透率比东南亚高,用户付费意愿强,GMV增长潜力更大。EchoTik预测,2024年下半年欧洲GMV增速将超过东南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资本看中的就是这点:美国市场有风险,但欧洲和东南亚是“稳赚”的。

估值迷雾:3000亿美金是“地板”还是“起点”?

字节跳动的估值像坐过山车,从4000亿跌到2680亿,又弹回3000亿。有人说这是“反弹”,有人说是“回光返照”。但对比Meta,字节跳动的估值简直像“白菜价”。Meta去年营收1350亿美金, 市值1.35万亿,市销率10倍;字节跳动2023年营收1200亿,接近Meta,但估值只有3000亿,市销率2.5倍。

3000亿估值,可能是“地板”,也可能是“起飞前的蓄力”。

Lead Edge Capital的格林说:“TikTok现在的增长速度是Facebook的两到三倍,交易价格却只是Meta的一小部分。”这像什么?像十年前的Facebook,被低估,但潜力巨大。股东们觉得, 就算美国市场没了TikTok还有欧洲、东南亚、拉美,全球月活用户从15亿冲到18亿,商业化空间大得很。

抖音的“天花板”与TikTok的“新大陆”

国内抖音遇到瓶颈了。用户数量快到天花板,收入增速放缓,本地生活业务和美团打得头破血流,流量费用高得吓人,履约率却上不去。某外卖骑手说:“抖音外卖的单价比美团低,跑一单只赚5块钱,还不稳定。”抖音的“增长故事”讲不下去了但TikTok还在狂奔。全球18亿月活,还有10亿人没被商业化,广告收入增速55%,电商GMV月增30%。就像当年PC互联网转到移动互联网,抖音是“存量市场”,TikTok是“增量市场”。字节跳动把国内的经验搬到海外 算法、供应链、直播带货,一套组合拳打下来TikTok成了“出海模板”。国内业务在“守”,海外业务在“攻”,一守一攻之间,字节跳动的未来在TikTok身上。

禁令下的“反脆弱”:TikTok的“去美国化”战略

美国禁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但TikTok没慌。高层变动,Coatue离开,尼尔补位,像在调整“战斗姿态”。平台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欧洲、东南亚、拉美,全面开花。2024年上半年,美国站点收入占比24%,增速却不是最快的,拉美和东南亚增速更快。这说明什么?说明TikTok在“分散风险”,把鸡蛋从美国篮子里拿出来放到更多篮子里。剥离美国市场的方案也在准备, 比如把美国业务卖给美国公司,但格林说:“就算剥离了TikTok的品牌还在用户还在增长还在。”这种“反脆弱”能力,让TikTok在风暴中站稳了脚跟。资本敢加注,就是看中了这点:禁令能封禁APP,封不住用户习惯,封不住商业逻辑。

“失去美国市场”的假设:格林的“便宜离谱”论

格林今年3月说:“就算TikTok失去美国市场,股价还是便宜得离谱。”这话听着像冒险,但数据支撑。美国收入占比24%,就算没了还有76%。欧洲、东南亚、拉美的增长能补上缺口。而且TikTok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欧洲的年轻人刷TikTok比刷Facebook还多,东南亚的商家靠TikTok吃饭。这些“软实力”不是禁令能抹掉的。资本相信,短期阵痛后TikTok会迎来“第二曲线”。就像当年谷歌被欧罗巴联盟罚款, 反而成了“反垄断标杆”,TikTok的禁令,可能让它在全球市场更有“故事可讲”。股东们用行动投票:95亿美元贷款, 108亿美元融资,真金白银砸进去,赌的就是“失去美国”的假设不会成立。

没人能确定TikTok的未来 但所有人都确定,错过这个仍在狂奔的“庞然大物”,代价可能更大。资本在赌,创作者在赌,商家在赌,连用户都在赌——赌TikTok能扛过禁令,赌它能带来更多机会。这场赌局的筹码, 不是108亿美元,而是全球15亿用户的习惯,是短视频时代的流量密码,是跨境电商的新大陆。风浪越大,鱼越贵,TikTok这条“大鱼”,没人想错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