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把平平无奇的宠物脱毛扫帚,为何在美国热销5万单

刷TikTok的时候刷到个视频, 一个金毛趴在地毯上打滚,主人拿着把蓝色扫帚随便蹭了两下那些沾在地毯上像胶水似的狗毛居然聚成一团,被扫帚卷起来扔进垃圾桶。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 点进评论区,发现这条视频居然有200万点赞,底下评论全是“我家布偶猫的毛也能这么清吗”“求链接,我地毯快成毛毡了”。更离谱的是 点进主页才发现,这把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扫帚,已经在TikTok美国站卖了5.71万单,而且数字还在往上跳。

从“毛毛刺客”到“清洁救星”:美国养宠家庭的集体崩溃与和解

谁懂啊,养宠物的人最怕什么?不是拆家,不是掉毛,是掉毛还清不掉。在美国, 大概有65%的家庭会铺地毯,特别是客厅和卧室,厚实踩着舒服,但对养宠家庭地毯简直是“狗毛收集器”。金毛、 哈士奇这些掉毛怪,换毛季的时候,你刚吸完地,转身坐下沙发缝里又飘出几根毛;早上起来黑色T恤上沾满了白毛,像撒了把芝麻。传统吸尘器?别提了吸头在地毯表面滑两下深层的毛根本纹丝不动,越吸越绝望,再说说只能蹲在地上用手薅。

宠物赛道又出爆款?平平无奇的一把脱毛扫帚在美国大卖5万单!
宠物赛道又出爆款?平平无奇的一把脱毛扫帚在美国大卖5万单!

IndigoPetCo的这把脱毛扫帚,就是瞄准了这个“清洁死循环”。它看着和普通扫帚没差, 蓝色手柄,塑料板刷,但刷面做了密密的锯齿状设计,不是硬刮,而是“带静电的吸附”。你拿着它在地毯上拖, 那些藏在地毯纤维里的毛,不管是长的短的,软的硬的,都会被“勾”出来聚成一团,直接用手就能捡走。有用户在视频里算过账, 以前换毛季每天要花1小时吸尘+薅毛,现在用这个扫帚,10分钟搞定,省下来的时间能多撸两遍狗。

最绝的是它不只是清地毯。沙发、床单、甚至宠物的窝,都能用。有个加州的女生拍视频, 说她家柯基掉毛掉到沙发变成“毛绒艺术品”,用这个扫帚刮了三分钟,沙发恢复原色,她老公激动得要给她买花。评论区里 这种“从绝望到惊喜”的反馈比比皆是有人说“终于不用穿黑色衣服进家门了”,有人说“我朋友来我家,还问我请了保洁阿姨”。

为什么是“平平无奇”反而赢了?

一开始看到这把扫帚,很多人和我一样疑惑:不就是带静电的刮板吗?市面上类似的工具也不少,凭什么它能卖爆?后来翻了好几百条用户评论,才找到答案——它“够笨”。没有复杂的按钮,不用充电,不用换刷头,拿起来就能用,对养宠家庭“简单”比“智能”重要多了。有位养了三只猫的单亲妈妈在视频里说:“我每天累得像条狗, 没工夫研究那些高科技,就想有个东西能让我快速把地上的毛清掉,这个扫帚做到了。”

而且它价格不贵,独立站上卖19.99美元,比那些动辄几百的智能吸尘器便宜太多。经济实惠+效果直观,正好戳中美国宠物主的“痛点”。毕竟谁愿意花大价钱买个用不上的工具呢?这把扫帚就像个“清洁搭子”,不花哨,但靠谱,关键时刻能帮你解决大麻烦。

直播间的“去毛魔法”:为什么TikTok用户愿意为15秒视频买单

IndigoPetCo在TikTok的运营,主打一个“所见即所得”。他们不拍剧情,不拍宠物卖萌,就拍清洁过程。15秒的视频, 开头是布满狗毛的地毯,中间是扫帚拖过狗毛聚成一团,是干干净净的地毯,配个“搞定”的手势。就这么简单,却让无数宠物主停下滑动的手指。

更狠的是直播。他们在TikTok Shop的直播里主播会拿不同颜色的地毯,不同长度的毛,现场演示扫帚的效果。观众眼看着那些顽固的毛被卷起来当场下单。有个直播里观众问“这个能清理猫砂吗?”主播直接抓把猫砂混在狗毛里 用扫帚一刮,猫砂散开,狗毛全聚在一起,弹幕直接炸了:“我要十个”“链接发我”。

这种“即时互动”让信任感拉满。传统广告拍得再好, 用户也会怀疑“是不是滤镜”,但直播里你看着狗毛消失,主播还能当场回答“刷子会不会伤地毯”“能不能用水洗”,这种真实感,是图文和短视频给不了的。数据显示, 他们直播间的转化率比普通短视频高30%,有场圣诞季的直播,卖了8000多单,独立站的服务器差点崩了。

从“看热闹”到“下单”:15秒视频里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15秒的视频能让人冲动下单?其实是抓住了“即时满足”的心理。宠物主清理毛发的痛点是“反复、麻烦、没效果”,而视频里展示的过程是“快速、彻底、简单”。你刷到视频的瞬间, 会联想到自己清理毛发的崩溃场景,然后看到“解决方案”,那种“原来这么简单”的感觉,会直接触发购买欲。

而且他们很懂TikTok用户的“跟风心理”。评论区会刻意引导,“用过的扣1”“买过的晒图”,新用户看到别人都用,会觉得“大家都在买,肯定好用”。有个用户评论:“本来只是想看看,后来啊刷了十条全是它,想着买个试试,没想到真的绝了。”这种从众效应,让销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113位达人的“自来水效应”:真实体验比广告更有说服力

光靠自己的账号还不够,IndigoPetCo找了113位宠物类达人合作。这些达人大多是普通宠物主,不是网红大V,粉丝量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但她们的粉丝粘性特别高。主要原因是她们平时分享的就是真实的养宠日常:怎么给狗梳毛、 怎么清理猫砂、哪些宠物用品好用,粉丝觉得“她和我一样,她推荐的东西肯定靠谱”。

有个叫@dogmomlife2024的达人, 养了两只柯基,平时视频就是吐槽柯基掉毛有多厉害。她合作拍的视频, 开头是“姐妹们,我受够了”,然后拿出这把扫帚,展示清理过程,再说说说“这是我今年买的最值的宠物用品”。这条视频发了之后她的粉丝纷纷在评论区问链接,她的独立站橱窗链接,当天就卖了500多单。

她们用的标签是#cleaninghacks, 这个标签下有53.38万作品,全是各种清洁妙招,宠物清洁是其中一大块。达人们把视频发在这个标签下能精准吸引到“正在找清洁方法”的用户。而且不同达人展示不同场景:有的清地毯, 有的清沙发,有的清宠物衣服,覆盖了各种使用场景,让用户觉得“不管哪里有毛,它都能搞定”。

为什么选“素人达人”而不是大网红?

一开始他们也找过几个百万粉丝的宠物大V,但效果一般。大V的视频太精致, 像广告,粉丝会觉得“这是收了钱才拍的”,而素人达人的视频粗糙但有生活气,粉丝会觉得“她是真心觉得好用”。有个粉丝在评论区说:“我信大V,但我更信和我一样每天铲屎的姐妹。”

而且素人达人的合作成本低,性价比高。一个大V的合作费可能够找几十个素人达人,而几十个素人达人带来的曝光量,反而比一个大V更分散、更精准。这种“薄利多销”的达人策略,让IndigoPetCo用有限的预算,撬动了巨大的流量。

独立站不是摆设:把流量变成留量的关键布局

TikTok的流量来得快,但也走得快。用户刷到视频下单,可能过几天就忘了品牌是谁。所以IndigoPetCo早早搭建了独立站,把TikTok的流量引过去,做用户沉淀。

独立站上,他们没放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三件事:产品细节、使用场景、用户评价。产品页有高清图,展示扫帚的刷面材质、手柄设计,甚至有“静电原理”的小动画,让用户明白为什么它能吸毛。使用场景页,放满了用户上传的图片和视频:清完地毯的地板、干净的沙发、宠物窝里的毛团。用户评价区,特意放了带图的评论,有个用户晒出“用前vs用后”的地毯对比图,底下有200多条点赞。

这种“细节控”让独立站的转化率比TikTok Shop高20%。有用户说:“我在TikTok看到视频就买了后来在独立站看到那么多真实评价,又推荐给了朋友。”独立站还做了会员体系,买过产品的人能领优惠券,复购率提升了15%。毕竟宠物清洁工具是消耗品,扫帚用久了刷面会磨损,用户会想着再买一把,或者买同品牌的其他产品。

从“流量收割”到“用户运营”:独立站的价值在哪?

很多跨境电商觉得, 独立站就是“放个链接收钱”,但IndigoPetCo用数据证明,独立站是“品牌根据地”。TikTok的流量是“公域”,用户来了就走,独立站是“私域”,用户能沉淀下来。他们在独立站做了个“宠物清洁小课堂”, 定期发文章,比如《如何应对宠物换毛季》《不同材质地毯的清洁方法》,虽然不直接卖货,但让用户觉得“这个品牌专业、懂我”,粘性自然就高了。

而且独立站能收集用户数据, 比如哪些地区的用户买得多,喜欢买什么颜色的扫帚,这些数据反过来能指导TikTok的内容创作。比如发现加州的用户买得多,就多拍加州家庭的清洁场景;发现用户喜欢粉色扫帚,就推出粉色限量款。这种“数据闭环”,让整个运营链路越来越顺。

美国宠物市场的“清洁刚需”:数据背后的消费逻辑

为什么这么一把小扫帚,能在美国卖这么好?不是偶然是市场需求的必然。根据市场调研公司Packaged Facts的报告, 美国宠物用品是网上零售额增长最快的品类,去年圣诞季,其他品类网上零售额平均增长5%,宠物用品增长15%。其中,清洁类产品又是宠物用品里的“刚需中的刚需”。

美国人对宠物的“人性化”程度越来越高, 76%的宠物主把宠物当家人,家人住的家里怎么能满是毛呢?而且疫情之后更多人居家办公,地毯、沙发这些地方和宠物的接触时间变长,清理毛发的需求更迫切。传统清洁工具解决不了“深层去毛”的问题,而IndigoPetCo的扫帚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更关键的是美国宠物主的“消费升级”,不是买贵的,是买“对的”。他们愿意为“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买单,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把扫帚不便宜,但“有效”,就足够了。有行业分析师说:“宠物清洁市场就像一片蓝海,谁先抓住‘痛点’,谁就能先占住坑。”

从“偶然爆火”到“持续增长”:品牌如何把热度变成销量?

5万单不是终点,是起点。IndigoPetCo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爆火”变成“长红”。他们计划下一步开线下渠道, 进Petco、PetSmart这些宠物连锁店,让用户能亲手摸到产品;还要开发配套产品,比如去毛喷雾、清洁布,形成“清洁套装”;甚至考虑和宠物医院合作,作为“掉毛护理”的推荐产品。

这些动作,都是在把“单次购买”变成“长期依赖”。毕竟养宠是件长久的事,清洁需求也会一直存在。只要品牌能持续解决用户的“小崩溃”,就能在宠物清洁市场站稳脚跟。就像有个用户在评论里说的:“希望这把扫帚能陪我十年,直到我家狗老得掉不动毛。”

说到底,出海卖产品,不是比谁的产品花哨,是比谁更懂用户的“日常”。IndigoPetCo没靠天价广告, 没请顶流明星,就靠一把扫帚,抓住了美国宠物主“不想再和狗毛较劲”的心。这种“小而美”的胜利,或许才是跨境电商最该学习的逻辑——不是做大,而是做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