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老干妈在TikTok创业,一颗调味料球真的能狂揽750万美金吗

65岁奶奶的TikTok奇迹:一颗调味料球凭什么狂揽750万美金

你敢信?一个65岁的奶奶,在TikTok上卖调味料球,一年就赚了750万美金。这事儿听着像天方夜谭,但美国创业者Tina Castaneda的EZ Bombs品牌真就干成了。有人叫她"美国老干妈",有人说这是TikTok流量红利的又一波狂欢。但问题来了:一颗小小的调味料球,真能在跨境电商的浪潮里站稳脚跟?750万美金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有金刚钻?

从玉米饼视频到700份订单:一个奶奶的意外走红

故事得从Tina Castaneda随手拍的那条TikTok视频说起。她把自家的"调味料球"扔进炖锅,加点肉,煮煮就能做墨西哥风味的玉米饼。视频没啥炫技,就是最朴实的烹饪过程,后来啊播放量直接破百万。第二周,订单来了700份。这数字对传统调味品行业简直像做梦——要知道,很多老牌调料品牌做十年社媒,粉丝都没破万。

“美国老干妈”在TikTok创业,一颗调味料球狂揽750万美金!
“美国老干妈”在TikTok创业,一颗调味料球狂揽750万美金!

EZ Bombs的"调味料球"长什么样?就是拳头大的小球,把辣椒、香料、调味料压缩成块。用户不用再纠结"该放多少盐""哪种辣椒合适",直接扔锅里就行。主打"懒人烹饪"和"正宗墨西哥风味", 精准戳中美国年轻人的痛点:想吃异国美食,又不想在厨房折腾两小时。

2023年11月, EZ Bombs又蹭了个热点:当时TikTok上流行"30分钟做墨西哥大餐"挑战,Tina赶紧拍了个产品演示视频,把调味料球塞进挑战流程里。视频播放量 破百万,直接带飞店铺销量。这波操作说明啥?光有好产品不行,还得懂TikTok的流量密码——蹭热点,但得蹭得自然。

750万美金背后:产品不是万能牌,营销才是关键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调料吗?国内随便找个代工厂都能做。"但EZ Bombs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整套打法。它卖的不是调料,是"厨房救星"的人设,是"10分钟搞定墨西哥菜"的解决方案。

先看产品策略。EZ Bombs只推四款核心产品:Brine Bomb、 Birria Bomb、Pozole Bomb,再加个三味调料套装。没搞什么"全家福"产品线,反而让品牌辨识度拉满。中小品牌出海最忌讳贪多求全,EZ Bombs这点就踩对了——把一个单品打透,比十个半吊子强。

再看看社媒运营。TikTok账号@ezbombsfood有23万粉丝, 200万点赞,内容全是"傻瓜式烹饪":产品怎么用、煮出来的菜多香、用户反馈有多好。最绝的是视频里从不用专业术语,就说"这个球扔进去,肉就变嫩了""5分钟搞定,比外卖还香"。接地气,才能让用户有代入感。

Instagram和Facebook也没落下。Instagram主打美食场景美图,10万粉丝看着那些金黄的玉米饼、流心的炖肉,谁不馋?Facebook则发用户评价和品牌故事, 4300粉丝不多,但都是精准的家庭用户——毕竟谁家做饭还不是妈妈或奶奶说了算?

独立站:从流量到销量的再说说一公里

光有社媒流量不够,还得把用户"留住"。EZ Bombs的独立站设计就很能打。首页直接放产品视频,让用户点开就知道这玩意儿咋用。FAQ部分回答得特实在:"调味料球能放多久?""素食者能吃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能打消用户80%的购买疑虑。

支付方式也玩得很溜, 信用卡、PayPal、Apple Pay全支持,连"先买后付"都安排上了。对跨境电商支付流程每简化一步,转化率就能涨5%。EZ Bombs这波操作,直接把"购物车放弃率"压到了行业平均线以下。

最妙的是"联系我们"页面。不是冷冰冰的邮箱,而是直接留

750万美金神话:红利还是泡沫?

EZ Bombs的成功,让不少跨境电商眼红。但冷静想想,750万美金听着是天文数字,背后藏着多少风险?TikTok的流量红利能持续多久?同类产品会不会马上杀进来?这些问题,Tina自己恐怕也在犯嘀咕。

2024年TikTok全球营收涨到230亿美金, 增速42.8%,但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分散。一个爆款视频能带来百万流量,但下个爆款在哪?谁也说不准。EZ Bombs的账号虽然23万粉丝, 但互动率其实不算高——平均每条视频也就几千评论,比起头部主播差远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复购率。调味料属于消耗品,但用户买一次可能吃半年。怎么让用户持续下单?EZ Bombs目前靠推新口味来刺激复购,但这招能玩多久?如果用户觉得"一个球用半年,没必要总买",销量很容易断层。

还有竞争压力。TikTok上卖"懒人调料"的账号越来越多,有的价格更低,有的包装更花哨。EZ Bombs的优势在于"先发",但先发不代表永远领先。跨境电商的赛道上,今天的风口,明天可能就变成"坑"。

中小品牌出海:从EZ Bombs身上能学什么?

尽管有风险,EZ Bombs的案例还是给中小品牌出海指了条明路。别总想着"做大做强",先想想"做精做专"。它用四款产品打穿细分市场,比那些动辄推几十个SKU的品牌活得滋润多了。

内容营销也得学"真诚"。EZ Bombs的视频没滤镜,没炫技,就是老奶奶在厨房里忙活。这种"不完美"反而让用户觉得真实。跨境卖货,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是信任。与其花大钱请网红拍广告,不如多拍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多平台联动也值得借鉴。TikTok负责拉新,Instagram负责种草,Facebook负责沉淀,独立站负责转化。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用户从"看到"到"买到"的路径就通了。中小品牌资源有限,但只要把每个平台的特性用透,照样能撬动大流量。

再说说得学会"借势"。EZ Bombs蹭热点、上《Shark Tank》真人秀,都是借势的好例子。跨境创业,别闭门造车,多关注行业动态,多蹭平台红利,才能少走弯路。

调味料球的未来:能复制"老干妈"神话吗?

有人把Tina Castaneda比作"美国老干妈",但这两者真不一样。老干妈靠的是几十年口碑积累, 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EZ Bombs靠的是TikTok流量,根基还不太稳。调味料球的神话能走多远,关键看能不能把"流量"变成"留量"。

想复制成功,得先解决三个问题:产品能不能持续创新?用户能不能长期留存?品牌能不能跳出TikTok的流量依赖?EZ Bombs目前在推新口味,建独立站,算是走在对路上,但能不能真正"破圈",还得看下一步怎么走。

跨境电商的赛道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750万美金是起点,不是终点。对中小品牌EZ Bombs的案例不是"模板",而是"镜子"——照见机会,也照见风险。毕竟流量会变,用户会变,只有真正懂用户、能解决问题的品牌,才能在浪潮里站住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