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进军收藏品市场
从短视频到收藏柜:TikTok的新战场
最近不少刷TikTok的用户发现, 首页除了美妆教程、宠物搞笑视频,突然多了不少关于老漫画书、球星卡签名的内容。这些视频下方挂着购物链接, 点进去就是TikTok Shop新上线的收藏品专区——漫画书、粉丝刊物、艺术书籍、签名球衣、体育纪念品,10个类别整整齐齐摆在那里。这动静不小, 毕竟TikTok在国内的抖音电商已经把“兴趣电商”玩得风生水起,现在把这套打法搬到美国收藏品市场,是想复制成功还是想另辟蹊径?
收藏品市场:不只是交易, 更是情感寄托
说到收藏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老古董”“有钱人的游戏”,但实际早就不是这么回事了。2022年全球收藏品市场规模已经摸到4580亿美元, 预计2033年能冲到万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生意。更关键的是这市场里的消费者买的从来不只是商品本身。比如一张1998年乔丹总决赛穿过的球衣, 可能有人愿意花几万美元买,买的不是布料,是“再说说一投”的传奇记忆;一本1938年《动作漫画》创刊号,承载的是超人的起源故事。这些附加价值让收藏品成了“情感消费”的代表, 用户买的不是东西,是身份认同,是青春回忆,是跟同好之间的社交货币。

美国市场尤其典型。这里有个扎眼的数据:2024年TikTok Shop全球交易总额326亿美元, 美国市场占了90亿,接近三分之一。更夸张的是 美国消费者的平均订单价值19.64美元,是东南亚市场的四倍——不是他们更“败家”,是愿意为“对的东西”多花钱。比如2023年圣诞节前, 一张1986年的乔丹新秀卡在eBay拍出12万美元,成交视频在TikTok上播放量破500万,底下评论全是“这就是我青春的具象化”。这种情感驱动的消费,正是TikTok最擅长的领域。
TikTok的“收藏牌”:新增类目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为什么偏偏是美国?其实TikTok的电商布局一直有点“拧巴”——东南亚市场刚站稳脚跟, 印尼就遭遇关停;欧洲推进缓慢,美国成了不得不啃的硬骨头。而美国市场里电商巨头盘踞,亚马逊、沃尔玛、eBay各占山头,常规品类很难杀出重围。收藏品赛道看起来“小众”,实则利润高、用户粘性强,而且还没被完全垄断。
今年9月, TikTok Shop悄悄上线了10个收藏品类别,从漫画书、体育纪念品到艺术书籍,跨度不小,但覆盖了美国年轻人最爱的几个圈层。比如漫画圈, 漫威和DC的老漫画一直是硬通货;体育圈,签名球衣、球星卡交易火热;还有粉丝文化衍生,像《哈利波特》初版小说、《星球大战》手办,都是Z世代愿意“为爱发电”的领域。这些类目有个共同点:适合用短视频讲故事, 也容易激发用户的“即时购买欲”——看到主播展示1977年《星球大战》玩具的包装细节,用户可能立刻下单,生怕晚一步就被抢走了。
内容电商的“杀手锏”:短视频如何让收藏品“活”起来
传统电商平台卖收藏品, 靠的是图片和参数,用户只能隔着屏幕看“品相描述”,心里总打鼓。但TikTok不一样,它的短视频能让收藏品“活”起来。比如有个卖家拍了一段“开箱1940年代棒球手套”的视频:镜头先特写皮革的纹路, 然后讲这双手套曾是某位小联盟球员的,再说说用紫外线灯展示防伪标签,全程配上“老物件会说话”的BGM。视频发布3天播放量800万,直接卖出12双手套,每双均价120美元。这就是内容电商的魔力——用户买的不是手套,是“穿越时空的体验”。
更绝的是“直播鉴定”。2024年第三季度, TikTok Shop联合几家第三方鉴定机构搞过一场“球星卡专场直播”,主播边拆盲盒边请专家实时讲解卡片的真伪、稀有度。有个粉丝花200美元抽到一张疑似乔丹签名的卡, 专家当场用显微镜看笔迹、用光谱仪测墨水,确认真迹后卡价瞬间飙到800美元,直播间里“求链接”的刷个不停。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信任感,是传统电商给不了的。
巨头环伺:TikTok的突围之路有多难
当然 TikTok想在这个赛道站稳脚跟,得先过几道坎。首当其冲的就是竞争。eBay深耕收藏品20年, 2023年光球星卡交易额就超过20亿美元,用户早习惯了“买收藏品先上eBay”的路径。沃尔玛也不甘示弱, 去年上线“收藏家商店”,零佣金吸引卖家,还跟体育联盟合作推出官方限量商品,直接跟TikTok抢货源。更麻烦的是用户习惯——TikTok的核心用户是18-34岁的年轻人, 他们可能愿意为潮流玩具买单,但对“价值数千美元的老漫画”还是心存疑虑。
还有物流和信任问题。收藏品最怕磕碰、 造假,但TikTok的跨境物流体系主要针对小件商品,像一套19世纪的艺术书籍,怎么包装才能保证运输平安?再加上美国对二手商品的监管越来越严, 2024年加州就出台新规,要求所有高价收藏品必须附带“来源证明”,否则最高罚1万美元。TikTok现有的审核机制能不能跟上?这直接关系到用户敢不敢下单。
信任危机:收藏品电商的“生死线”
说到信任,TikTok确实吃过亏。今年初就有用户投诉, 在TikTok Shop买的“签名球衣”被鉴定是假货,平台拖了半个月才处理,再说说只退了货款,用户气得发视频维权,播放量破千万,直接冲上热搜。这事暴露了TikTok在收藏品领域的软肋:缺乏专业的鉴定团队, 售后流程不完善,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远不如eBay。
但TikTok也不是没动作。今年10月, 他们悄悄跟几家头部鉴定机构达成合作,要求所有单价超过500美元的收藏品必须附带“双证”——平台认证和第三方机构鉴定。比如签名类商品,得有PSA/DNA的鉴定证书;漫画书要CGC的评级报告。这些证书会在商品页直接展示,用户扫码还能查鉴定过程。再说一个, 平台还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假货全额赔付”政策,跟eBay的“eBay Money Back Guarantee”对标。这些措施能不能扭转用户的印象?还得看实际施行效果。
轻收藏经济:年轻用户的“微收藏”需求
其实TikTok的机会,可能藏在“轻收藏”里。现在的年轻人跟老一辈收藏家不一样, 他们不爱买“压箱底的老物件”,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的收藏品。比如限量版的潮玩手办、 联名款T恤、球星卡迷你套装,价格几十到几百美元,摆在家里能当装饰,发朋友圈能晒图,跟同好还能交换。这种“微收藏”消费门槛低、频次高,特别适合短视频种草。
2024年黑五期间, TikTok Shop有个“Z世代收藏节”,主推的就是这类轻收藏品。有个卖家卖《哈利波特》学院徽章盲盒, 每盒4个徽章,随机出学院款,视频拍的是“开箱出斯莱特林金徽章”的惊喜瞬间,单场直播卖出3万盒,客单价15美元,复购率高达40%。这数据说明,年轻用户的收藏需求不是没有,而是需要更“轻”、更“潮”的载体。TikTok如果能抓住这点,或许能在eBay和沃尔玛的“重收藏”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
未来路径:在内容与交易之间找平衡
长远来看, TikTok想在美国收藏品市场站稳,得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怎么把“内容流量”变成“交易留量”。现在的问题是用户刷到收藏视频可能只是点赞、评论,真下单的转化率还不到3%。怎么提高转化?或许可以参考“内容+社交”的模式:比如让买家秀变成UGC内容, 用户收到货后拍“开箱视频”,平台给流量扶持;或者搞“收藏社区”,让同好组群、交换藏品,增加用户粘性。
还有差异化策略。eBay主打“全品类拍卖”,沃尔玛靠“官方背书”,TikTok能不能走“
说到底, TikTok进军收藏品市场,就像一个擅长短跑的选手突然去跑马拉松——有冲劲,但也得耐力。能不能赢, 不光看动作多漂亮,还得看能不能把内容电商的“流量优势”变成收藏品领域的“信任优势”,把年轻人的“微收藏”需求,做成可持续的“大生意”。这盘棋,TikTok才刚落下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得一步一个脚印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