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母婴品牌在印尼如何做到吸金千万
一个手机人的母婴突围:从OPPO到印尼千万级市场
蒋正振的人生轨迹像一条突然转弯的河流——在OPPO海外市场部掌管二十多个国家的业务后他一头扎进了母婴赛道。2020年11月, MAKUKU中国总部与印尼分司分别在上海和雅加达启动,这个带着中国基因的母婴品牌,开始在东南亚的热土上野蛮生长。谁能想到,一个做手机出身的人,能在印尼母婴市场搅动风云,把纸尿裤卖成年销千万的爆款?
东南亚的人口密码:为什么是印尼?
印尼的人口数字像一颗定时炸弹,2.8亿的总人口让这个国家稳居世界第四大人口国。更关键的是这里的人口结构年轻得吓人——44岁以下人口占比高达七成。database的数据显示, 2024年印尼妇女的平均生育数仍有2.12,每1000人中就有15.7个新生儿。2013到2023年间, 这个国家每年新生儿数量稳定在450万到500万之间,相当于每年要新增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

发达国家正在被低生育率拖垮,1960年以来富裕经济体生育率腰斩,母婴市场冷得像块冰。但印尼不一样,这里的育婴市场刚从蒙昧中醒来就像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Statista的数据给了更直观的答案:2024年印尼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9424万美元, 未来五年将以5.96%的年复合增长,2029年冲上1.25亿美元。这哪里是市场?分明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纸尿裤的本地化战争:从三代产品到三大系列
MAKUKU的团队刚落地印尼时 发现当地宝妈的购物车里躺着的是“痛苦”——本土品牌纸尿裤普遍用第一代纸浆,吸水性差得像块破布,宝宝屁股红得像煮熟的螃蟹。日本王子集团的高端产品倒是吸水,但贵得离谱,一片顶普通纸尿裤三片的价格。
他们没有选择模仿,而是选择“解剖”。高温热带气候下宝宝纸尿裤需要更薄的材质和更强的透气性;印尼妈妈们既要便宜又要品质,还要防红疹。基于这些痛点, MAKUKU像拆解手机一样拆解纸尿裤,推出了三代产品技术:锁水层加厚30%,透气孔密度提升50%,亲肤面料采用印尼本地采购的天然棉。
产品线被拆解成三个拳头系列:Slim系列主打纤薄, 吸水性和透气性直击热带痛点,像给宝宝的屁股装上了“隐形空调”;Comfort系列定价在0.8到1元/片,比印尼均价略高但品质碾压,用“性价比尖刀”切开市场;Pro Care系列则对标日本高端品牌,不仅打败了王子集团的同类产品,还让印尼宝妈愿意为“高端”二字多掏30%的钱。这三个系列像三架战机,从低空、中空、高空一边轰炸,把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TikTok的流量密码:矩阵账号与达人狂潮
MAKUKU的TikTok运营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游击战”。他们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是搭建了四国矩阵账号:@BF_id和@BF_mart专攻印尼,@baf_baby打马来@BF_baby_th啃泰国。每个账号都像不同的“诱饵”, @BF_id发家庭情景剧,妈妈换尿布时宝宝不哭闹的瞬间;@BF_mart直播开箱,纸尿裤吸水测试看得人直呼神奇。
达人合作更是疯狂。2022年下半年,MAKUKU把市场部门劈成品牌和电商两块,加大了TikTok的预算。平均每月和500多名达人签约,每人发4条视频,一年下来就是2.4万条种草视频。这些达人不是随便找的, 而是像筛选手机零部件一样严格:粉丝量要精准匹配目标人群,互动率必须高于行业均值20%,视频完播率要破60%。7827个带货达人,1.83万条带货视频,像一张大网把印尼宝妈的注意力牢牢网住。
直播带货是再说说的临门一脚。MAKUKU在印尼的直播间从不叫卖, 而是搞“育儿实验室”:把纸尿裤倒上墨水,展示瞬吸能力;把宝宝放进纸尿裤里跑跳一小时看是否漏尿。这种“硬核演示”让转化率飙升到8.7%,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2%。Fast Moss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1月,MAKUKU在TikTok全球小店总销量达17.51万,总销售额累积1250千万元。每23秒就有一瓶MAKUKU纸尿裤通过TikTok售出,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宝妈被种草后的冲动消费。
线上线下的双轮驱动:从分销到电商全覆盖
印尼的母婴消费有个特点:线下母婴店是宝妈们的“信任根据地”。MAKUKU没有忽视这点, 初期通过线下分销模式扎进毛细血管——从雅加达的大型连锁母婴店到泗水的小巷子夫妻店,他们把渠道铺到了能看见婴儿的每个角落。截至现在 MAKUKU全球门店、售点共计万余家,覆盖母婴用品、棉品、洗护等多个品类,月销量突破一亿元。
但线下的局限也很明显:触达范围有限,库存压力大。2020年后 MAKUKU开始“两条腿走路”:在Lazada和Shopee搭建品牌旗舰店,把线下流量引到线上;一边做独立站沉淀私域。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 MAKUKU独立站月访问量约9万,虽然不算多,但复购率高达35%,这些宝妈成了品牌的“铁粉”。
最绝的是“线上线下联动”玩法。印尼宝妈喜欢在线下看实物,线上比价格。MAKUKU在母婴店贴上“扫码领TikTok优惠券”的二维码, 线下试用的妈妈们扫码后线上下单能享受9折优惠。这种“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模式,让线下门店成了线上电商的“体验店”,转化率提升了22%。
数据说话:半年900%增长背后的冷思考
MAKUKU在菲律宾站点的增长堪称“现象级”。TikTok Shop团队从零开始搭建运营体系,仅仅半年就实现了900%的增长。这个数字不是凭空来的——他们发现印尼宝妈在TikTok的平均停留时间是4分32秒,远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于是把短视频长度控制在15秒内, 前3秒必须出现宝宝笑脸或纸尿裤吸水测试的爆点,完播率直接拉高了40%。
但增长背后也有隐忧。2024年印尼政府突然提高了母婴用品的进口关税,MAKUKU的纸尿裤成本上涨了15%。他们没有选择涨价, 而是把利润压缩到8%,一边在印尼本地寻找棉供应商,把原材料本土化率从30%提升到60%。这种“刀刃向内”的调整,让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市场份额反而扩大了5个百分点。
另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售后”。印尼妈妈们喜欢在Facebook群组里吐槽产品好坏。MAKUKU专门组建了10人客服团队, 24小时回复印尼语咨询,甚至为偏远地区提供“免费换货上门”服务。这种“超预期售后”让品牌口碑在母婴圈里疯传,NPS达到了72,远超行业平均的45。
从产品到生态:母婴品牌的下一站在哪?
MAKUKU的野心不止于纸尿裤。创始人蒋正振的蓝图里MAKUKU要做的是“家庭消费生态平台”。现在产品已经 到奶粉、辅食、童装、洗护用品,甚至早教玩具。2023年他们推出的印尼首款可降解纸尿裤, 成本比普通款高20%,但销量却翻了三倍——这说明印尼新生代宝妈不仅关心价格,更关心环保。
中东成了新的目标市场。沙特阿拉伯的生育率高达2.4,但当地母婴产品严重依赖欧美进口,价格高得离谱。MAKUKU把Pro Care系列进行“中东改过”:包装换成金色, 添加椰子油成分,符合当地穆斯林的清洁习惯。2024年迪拜母婴展上,这个系列一天就接到了300万美元的订单。
回头看MAKUKU的出海路径,哪里有什么“成功密码”?不过是把中国供应链的“性价比基因”和东南亚市场的“人口红利”拧在一起,再用本地化的“产品显微镜”和“流量放大镜”打磨。但最关键的, 可能是蒋正振那句“极致产品,持续创造惊喜”——在印尼母婴市场,没有一劳永逸的爆款,只有不断迭代、不断贴近宝妈心跳的产品,才能在千万级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