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谁在尝试用DeepSeek进行跨境操作

DeepSeek跨境圈暗流涌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正在裸泳?

春节刚过AI圈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杭州深度求索的DeepSeek。没用天文数字烧钱, 训练成本才558万美元,性能却硬刚Llama 3.1和GPT-4o,上线直接把ChatGPT从宝座上拽了下来。苹果应用商店多国免费榜登顶,亚马逊、英伟达、微软三家美国巨头火速接入,这动静,比过年放鞭炮还响。

跨境圈的人嗅觉最灵。ChatGPT爆火时 有人靠卖“亚马逊运营ChatGPT指令”赚得盆满钵满;现在DeepSeek来了这波红利怎么可能错过?当多数人还在朋友圈刷“DeepSeek是什么”时一批人已经悄悄把它搬进了运营间,准备“搞钱”了。

第一波用DeepSeek“搞跨境”的人出现了
第一波用DeepSeek“搞跨境”的人出现了

第一批“DeepSeek跨境人”:培训贩子、 大卖和胆大的中小卖家

打开社交平台,铺天盖地都是“DeepSeek跨境搞钱”的帖子。有博主晒出“Deepseek帮我在亚马逊赚了上百万”的截图, 配文“普通人如何用AI撬动跨境蓝海”;还有的直接卖课程,《一人公司方法论+DeepSeek》标价1999元,宣扬“自媒体+AI杠杆,把自己当公司经营”。不足半月,第一批靠这个“搞钱”的人就出现了——不是赚到钱的卖家,而是卖课程的博主。

这些培训内容大同小异:教你怎么用DeepSeek写亚马逊五点描述, 怎么生成产品标题,怎么分析Google Trends。但真去看细节,要么是复制粘贴的通用指令,要么是“多试几次就能出效果”的废话。有个学员吐槽:“花1999学了半天还不如自己摸索半小时好用。DeepSeek生成的五点描述全是套话,‘平安可靠’‘性价比高’,跟没说一样。”

但真刀真枪用DeepSeek的卖家,早就动起来了。2月6日深圳大卖道通科技在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和本地化部署。”这不是小打小闹,大卖的动作往往代表行业风向——他们不会为噱头买单,只看实际效率。

中小卖家更激进。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 把DeepSeek当“免费运营助理”:让它以“亚马逊资深运营”身份,给一款充电宝写标题和五点描述。后来啊生成的内容直接锁定了“快充技术”“多设备兼容”“过充保护”三个核心卖点,连关键词密度都卡得刚刚好。更绝的是 DeepSeek还在文末备注:“建议在标题加入‘2025新款’,五点描述第三点可补充‘通过UL认证’,提升转化率。”

还有个卖家居用品的卖家, 输入“小众、环保、DIY”三个关键词,让DeepSeek分析全球社交媒体热词。结合Google Trends数据, 直接生成了20个潜力商品清单:种植灯、营养液套装、可降解餐具、手工编织材料包……每个商品都附带了“目标受众”“预估客单价”“运营难点”的分析,跟付费选品工具出的报告有得一拼。

DeepSeek跨境实战:真香还是智商税?

DeepSeek在跨境运营里到底能干啥?实际用过的卖家,答案两极分化。有人说“简直是效率神器”,也有人骂“服务器繁忙的时候,比老板催单还让人心慌”。

效率提升最明显的,是重复性工作。有个做亚马逊精品的运营团队, 以前写10个产品标题要花3小时现在用DeepSeek批量生成,筛选调整后1小时搞定。更绝的是售后 “客户问‘什么时候发货’,DeepSeek能直接调取物流信息回复;问‘产品能用多久’,能根据材质和测试数据给出具体寿命,省了客服80%的重复劳动。”

但DeepSeek也不是万能的。选品时它能“宠物用品”趋势, 后来啊推荐的全是猫狗用品,忽略了爬宠这个小众市场——而爬宠用品的利润率,比猫狗用品高出30%。

文案生成更是“薛定谔的靠谱”。同样是写五点描述, 给“瑜伽垫”生成的内容逻辑清晰、卖点突出;给“厨房收纳盒”却写得像说明书,完全没戳中“主妇想要整洁厨房”的痛点。有运营吐槽:“DeepSeek像刚入行的新人,懂规则但没灵魂,需要你带着它‘手把手’改。”

最让人头疼的是“停止思考”。正写着文案,突然弹出“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分析选品数据,到一半就断了。有卖家戏称:“DeepSeek的‘思考’过程很惊艳,但‘宕机’速度比我的预算消失得还快。”

运营的焦虑:AI要来抢饭碗了?

DeepSeek火起来跨境运营圈又开始躁动。有人在发帖:“AI都能写五点了我们是不是要失业了?”下面评论更扎心:“不会用AI的运营,已经被淘汰一半了。”

招聘市场的数据,印证了这种焦虑。深圳某大招去年招“资深亚马逊运营”, 月薪1.2万;今年同样的岗位,要求加上“熟练使用AI工具”,薪资降到1万。但“AI产品经理”岗位薪资却飙到3.5万——企业要的, 不是会做基础工作的运营,而是会用AI做决策的运营。

真的会被取代吗?答案藏在运营的工作里。亚马逊运营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写文案, 不是分析数据,而是“判断”——判断选品能不能打,判断广告词有没有效,判断客户投诉要不要赔。DeepSeek能提供数据, 但判断不了“这个产品在德国市场会不会水土不服”,也处理不了“客户主要原因是颜色不符而投诉,要不要全额退款”的复杂情况。

有从业10年的运营说得实在:“AI就像放大镜, 能让你看清细节,但还得靠人拿着它找方向。以前我们靠经验,现在得靠经验+AI。就像以前开车靠认路,现在靠导航——但导航坏了你还是得会认路。”

更现实的,是成本问题。中小卖家用DeepSeek免费版还行,但要批量处理数据,还得升级Plus版。一个月下来光订阅费就要几百块,比请个兼职运营还贵。有卖家算过账:“用DeepSeek写100个标题, 节省10小时但Plus版要300块;请兼职写,每小时50块,10小时才500块。还不如自己写,还能顺便学AI。”

DeepSeek跨境的真相:工具革命,还是换汤不换药?

DeepSeek在跨境圈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效率焦虑”的转移。卖家们总觉得“别人都在用AI,我不用就落后了”,于是不管有没有用,先上手再说。后来啊呢?有人靠它省了时间, 把精力放在选品和客户关系上;有人却把时间浪费在“调教DeepSeek”上,再说说还不如手动快。

行业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第一批用DeepSeek赚到钱的, 不是卖家,而是做AI培训的。就像当年ChatGPT爆火时靠卖“指令大全”的人比用ChatGPT做跨境的人赚得还多。历史总是重复,只是工具换了个名字。

但DeepSeek真的没价值吗?当然不是。它像一把瑞士军刀,能砍能削,但得会用的人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有个卖家把DeepSeek用到了极致:让它分析竞品评论, 提取“差评关键词”,优化产品改进点;再根据“好评关键词”,调整广告投放策略。三个月后Listing转化率提升了18%,广告ACOS下降了12%。这才是DeepSeek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替代人,而是帮人“偷懒”在刀刃上。

技术的浪潮从来不会等人。ChatGPT火了两年,DeepSeek又来了说不定明年还有更牛的AI工具。但不管工具怎么变,跨境的核心没变:找到好产品,懂用户需求,能把货卖出去。AI只是让这个过程更快、更准,却不能替代“找好产品”的判断,和“懂用户需求”的洞察。

那些现在忙着用DeepSeek“搞钱”的人, 有人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也会有人成为第一批被螃蟹夹到的“炮灰”。区别在于, 是把DeepSeek当“魔法棒”,还是当“榔头”——魔法棒点哪哪灵,榔头用对了能砸开坚果,用错了只会砸到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