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电商是否能在西边受挫时
西边市场的悬顶之剑
美国市场的关税政策像一把突然挥下的锤子,砸得跨境卖家措手不及。2月那周, 不少做美区的商家群里哀号一片,有人算着账单直拍大腿:“运费涨了30%,佣金还加了点,这单白做了!”更让人揪心的是TikTok在美区的“暂时续命”,谁知道哪天政策一变,整个店铺就悬在半空。欧洲那边也没好到哪去,免税政策取消的消息传来做小家电的老板们连夜改价签,利润直接砍掉一大块。西边这片天空,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但转头看看东边,东南亚的阳光正刺眼得让人眯起眼。
关税政策与政策的不确定性
美国关税这把刀,砍得最狠的是3C和家居品类。有个做蓝牙耳机的卖家在群里吐槽:“以前一单利润20美元, 现在运费涨到15美元,关税再加10%,直接倒贴。”更麻烦的是政策摇摆不定, 今天说加税,明天又说可能有缓冲,商家像坐过山车,库存不敢备多,广告不敢投狠。TikTok在美区的命运更是悬在头顶, 字节跳动那边消息封锁得严实卖家只能自己猜:要是真卖了业务,店铺数据怎么办?直播权限会不会收回?这些不确定性让西边市场成了个雷区,踩不准就炸得粉身碎骨。

免税政策取消的反噬
欧洲的免税政策取消,最先疼的是做母婴和快消品的。有个卖尿不湿的商家说:“以前免税时一箱能省20欧元,现在全加上,价格比本地超市还贵,谁买?”德国、 英国街头抗议“能源贫困”的新闻传到卖家耳朵里他们心里更凉了:消费者都捂紧钱包了谁还舍得在非必需品上花钱?更糟的是 欧罗巴联盟各国步调不一致,今天德国说严查,明天法国放宽,跨境物流像走迷宫,货物卡在半路的情况比比皆是。西边的市场,就像个漏气的气球,看着鼓着,一碰就瘪。
东边市场的流量狂欢
但西边熄火,东边却烧得正旺。TikTok东南亚的数据最近亮眼得让人眼红, 2月第一周全球销量前五的产品,三个来自东南亚,美妆个护包揽前三。义乌麦欧丽公司的MYONLY眉笔,在泰国站一周卖了10.1万支,直接冲上全球销量冠军。更夸张的是这支眉笔在泰国站累计卖了312万单,相当于每4个泰国人就有1个买过。你说东边市场火不火?火得连做国内电商的都眼红,纷纷问:“东南亚还能不能上车?”
美妆个护:东南亚的半边天
美妆个护在东南亚简直是个“印钞机”。MYONLY眉笔卖6.9泰铢,比杯奶茶还便宜,却成了泰国人的“梳妆台必备”。为啥?东南亚一年到头夏天防水不脱妆的眉笔太实用了。更绝的是它靠的不是网红带货,而是自然流量和商品卡。卖家老王说:“佣金省了利润就能给到更低价,消费者自然买。”这种“低价走量”的路子,在美妆个护上简直无敌。完美日记2023年在越南拿散粉品类双冠,COLORKEY一支唇釉5个月冲上全品类第一,都是靠这招。东南亚人买东西实在便宜又好用,比啥广告都管用。
年轻群体与社交电商的天然契合
东南亚7亿人口里 一半
从案例看东南亚的“淘金逻辑”
东南亚的“金子”不是捡来的,是挖出来的。看那些卖爆的商家,没一个是瞎蒙的。MYONLY眉笔的老板早就盯住东南亚的“气候痛点”:泰国热,防水产品必火;越南潮,防汗化妆品吃香。他们把国内成熟的供应链和东南亚的需求一对接,就成了爆品。完美日记进东南亚, 没照搬国内“大牌平替”的套路,而是针对东南亚人喜欢韩系妆容的特点,把散粉做得更轻薄,粉质更细腻,直接戳中痛点。这些案例说明,东南亚不是“万能市场”,找准需求,才能淘到真金。
低价爆品的自然流量密码
低价在东南亚不是“便宜没好货”,是“聪明消费”。MYONLY眉笔一支卖1.48元,靠的是极致性价比。卖家老李算过一笔账:眉笔成本8毛,物流1毛,平台扣点5分,净利润还能有3毛。别看单薄,量大了就吓人——一天卖2万支,利润就是6000元。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依赖网红,而是靠商品卡优化。关键词埋“防水眉笔”“泰国热卖”,价格标最低,自然流量就来了。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路子,特别适合中小卖家,不用砸钱请网红,也能慢慢起量。
品牌出海的本地化适配
大品牌进东南亚,玩的是“本地化魔改”。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 2023年底入驻新加坡站, 没直接带国内明星,而是找了本地网红试妆,把产品说明翻译成马来语,还针对新加坡湿热气候,推出了“持妆12小时”的粉底液。李佳琦的美ONE计划杀入印尼,据说已经在测试“适合黄皮”的色号。这些品牌都懂:东南亚六国, 每个国家的喜好都不一样——印尼喜欢浓妆,越南偏爱淡妆,马来西亚讲究宗教合规,照搬国内那一套,只会碰一鼻子灰。
卖家们的“第二战场”选择
西边市场一凉,不少卖家立马把枪头转向东边。TikTok卖家群里最近问得最多的是:“东南亚好做吗?美妆类目竞争大不大?”有个做3C的老板,美区订单腰斩后把仓库的蓝牙耳机拉到印尼试水,没想到一周就卖了3000单。他说:“东南亚人买东西不墨迹,直播里说‘好用’,立马下单。”但也有卖家栽了跟头,做母婴的直接把国内“尿不湿套装”搬到越南,后来啊尺寸不对,退货率高达40%。东边战场不是谁都能赢,得有备而来。
东边的挑战:并非遍地黄金
东南亚看着遍地是机会,坑也不少。六国政策天差地别:泰国对化妆品备案要求严,越南对进口电器的认证复杂,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能把人折腾疯。有个做小家电的卖家吐槽:“同一款空气炸锅,在印尼不用认证,到马来西亚就得等三个月,货都压黄了。”还有物流,海岛国家比如菲律宾,海运要20天陆运根本到不了急单只能空运,成本直接翻倍。更头疼的是语言,你以为英语通用?印尼人说爪哇语,泰国人说泰语,机器翻译出来的产品说明,能笑死人。
如何抓住东边的风口
想啃下东南亚这块肥肉,得先练好“基本功”。选品别跟风,东南亚人爱买实用的,比如除湿器、电煮锅、数字电视盒。2024年热销的香薰机、空气炸锅,都是踩准了“生活痛点”。然后是本地化, 别想着“一套方案打天下”,泰国用TikTok直播,菲律宾用Shopee,印尼多搞短视频引流。还有价格,东南亚人精明,比你算得还细,运费、关税、平台佣金,都得算进成本,不然就是“赔本赚吆喝”。再说说是耐心, 东南亚市场刚火起来别指望一夜暴富,像MYONLY眉笔那样,熬了两年才成“眉笔天花板”,稳扎稳打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