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售价10美元的冷门产品在TikTok上突然爆火
10美元的小玩意儿,怎么就让TikTok用户疯抢?
谁能想到,一根塑料棒加薄荷精油的东西,能半年卖出40万单?600万美元销售额, 这数字放在跨境圈里不算惊天动地,但关键是这玩意儿叫BoomBoom鼻通清醒棒,售价10美元,一年前还在护理市场边缘挣扎,每天几单的销量,卖家可能自己都放弃了。后来啊呢?TikTok上突然火了火到全网都在问“这什么神仙产品”。
从无人问津到月销10万:鼻通棒的逆袭之路
BoomBoom这牌子, 23年刚上线时连美国本地人都没听过。产品简单到离谱:一根透明塑料棒,头上有海绵浸透薄荷精油,用法是塞鼻孔里吸。10美元的价格,主打“快速提神缓解鼻塞”。卖家估计当时也没抱太大希望,市面上提神的东西多了咖啡因片、风油精,谁会花10美元买根小棒子?后来啊半年前, TikTok上突然冒出个视频,一个博主加班到凌晨,对着镜头吸了一口鼻通棒,眼睛瞪得像铜铃,说“这玩意儿让我从狗屎堆里爬出来了”。视频火了播放量破百万,BoomBoom的订单量跟着起飞。

数据不会说谎。Kalodata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过去半年,BoomBoom在TikTok Shop美区卖了近40万支鼻通棒,销售额600万美元。最猛的时候,一个月能卖17万支,平均每天5600多支。10美元一支,一天进账5万多美元,这利润率,做跨境的谁不眼红?关键是这东西成本低到离谱,算上运费和佣金,净利润至少40%,比卖3C数码香多了。
打工人熬夜党的续命神器?还是智商税?
为啥这么个小东西能火?说白了踩准了现代人的“痛点”。想想看,凌晨两点改方案的打工人,开长途货车犯困的司机,通宵赶论文的学生,他们最缺什么?是“快速清醒”。喝咖啡要等半小时起效,功能饮料甜得齁,还可能影响睡眠。而这根鼻通棒,吸一口薄荷味,瞬间鼻子通,脑子跟着“嗡”一下清醒,效果立竿见影。用户评价里有人说“救了我的命, 加班吸一口能再战三小时”,还有人拍视频说“孩子半夜哭,吸一口鼻通棒,奶爸瞬间清醒换尿布”。
但偏偏有人不买账。评论区里骂“智商税”的也不少:“就这?跟风买的,还不如风油精管用”“吸完鼻子辣得疼,再也不用了”“说是缓解鼻塞,我鼻炎吸了毫无感觉”。两极分化这么严重,说明啥?产品效果因人而异,商家宣传时要是吹得神乎其神,用户踩坑了肯定骂。真实情况是它对轻度疲劳和鼻塞有用,但对严重鼻炎或者需要强效刺激的人,确实没啥大作用。这反而给后来者提了个醒:做小产品,别夸大效果,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6371个达人齐发力:TikTok的流量密码怎么撬动的?
BoomBoom能火,达人带货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他们和6371位达人合作,发布了超过1.1万条视频,累计播放量上亿。这数字吓人吗?更吓人的是策略——没只靠头部大V,而是“头部+腰尾+素人”一起上。
991万粉丝的头部达人@nathantriska, 是个游戏博主,平时拍打游戏犯困的场景,突然掏出鼻通棒吸一口,说“这玩意儿让我从青铜上王者”。他发了248条BoomBoom相关视频,每条都带产品链接,直接卖出了近万单。头部达人负责“破圈”,把品牌推给更多人;但真正起量的,是那些几千、几万粉的腰尾部达人。比如一个叫@workingmomlife的宝妈账号, 粉丝才1.2万,拍自己一边哄孩子一边加班,吸鼻通棒提神的视频,说“娃睡了还能改方案,全靠它续命”。这种“普通人真实场景”,比网红摆拍有说服力得多,评论区一堆“求链接”“我也需要”。
佣金比例也很关键。BoomBoom给达人的佣金高达2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20%。达人推一单能赚2.5美元,对中小达人推几个视频就能赚几百美元,谁不愿意干?于是乎, 6371个达人成了BoomBoom的“免费销售员”,每天在TikTok上刷屏,用户看得多了自然想买来试试。
7小时直播卖掉1.8万:直播间里藏着什么玄机?
短视频能带来爆发,但想持续火,还得靠直播。BoomBoom过去一个月做了4449场直播,销售额115.69万美元,平均每场卖260多美元。其中最猛的一场, 是和达人@dannyg4d合作的,7小时5分钟的直播,吸引了4.04万观众,卖出了1340件鼻通棒,销售额1.82万美元。
这场直播有啥特别?没用专业主播,没有夸张话术,就是@dannyg4d边打游戏边吸鼻通棒,跟观众聊天。他说“你们别看我打游戏厉害,其实困得要死,全靠这小棒子续命”,还现场演示吸了之后眼睛变亮,反应变快。观众问“孕妇能用吗”, 他直接说“别问我,问医生,我可不想被骂”;有人问“有没有副作用”,他说“薄荷味浓,敏感的人可能鼻子辣,自己掂量”。这种“接地气”的互动,反而让用户觉得真实、靠谱。
直播频次高也是关键。BoomBoom几乎每天安排几十场直播,不一边间、不同达人覆盖不同用户群体。早上推给通勤族, 中午推给打工人,晚上推给熬夜党,24小时不断档,用户刷到TikTok直播的几率大大增加。再加上直播间挂购物车,用户看完直接下单,转化率比短视频高得多。
官方账号不靠剪辑,靠“路人实测”凭什么火?
BoomBoom的官方TikTok账号, 粉丝才5.26万,比很多腰部达人还少,但内容却成了“流量密码”。他们不请专业团队拍大片,不用华丽转场,就干一件事:街头随机找路人试用。
视频特别简单:在街头拦住一个打哈欠的上班族, 或者揉眼睛的学生,递给他鼻通棒,说“试试这个,提神醒脑的”。路人吸一口,然后说“哇,鼻子通了脑子也清醒了”。视频时长控制在20秒内,没有废话,全是真实反应。有一条视频里一个外卖小哥吸完说“这个好,送外卖犯困的时候来一口,平安又提神”,点赞12万+。
评论区互动也做得绝。用户问“多久见效”, 秒回“10秒内”;有人说“买了没用”,客服直接私信“能具体说说情况吗,我们看看是不是产品问题”。这种“快速响应+真诚解决”,让用户觉得品牌在乎他们。要知道,TikTok上的用户最讨厌“官方腔”,谁愿意跟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聊天?BoomBoom偏不他们像个朋友一样回评论,用户自然有好感,信任感这不就来了?
爆单之后 冷门产品出海的坑与路
BoomBoom火了之后问题也来了。跟卖的多起来价格战打到8美元,利润空间被压缩。用户评价里开始出现“假货”“效果差”的声音, 有人买到假的鼻通棒,吸完鼻子疼,直接骂“BoomBoom是骗子”。品牌得赶紧控价,联系平台打假,不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可能几天就崩了。
另一个风险是依赖TikTok流量。平台算法一变,视频播放量暴跌,达人带货效果变差,订单量跟着下滑。有同类产品就吃过这个亏,全靠TikTok爆单,后来啊算法调整后销量直接腰斩。所以 BoomBoom得赶紧建私域,比如引导用户加WhatsApp,发专属优惠码,把一次性流量变成长期复购用户。不然今天火,明天就可能凉。
冷门产品出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贪大求全”。BoomBoom的成功, 恰恰是主要原因是“小而精”——产品聚焦一个痛点,价格低到用户愿意试错,内容真实到让人信任。反观有些卖家,一上来就想做“万能产品”,后来啊啥都抓不住再说说啥也卖不动。记住 TikTok上的用户喜欢“简单直接”,一个能解决小问题的产品,比一个吹得天花乱坠的“大而全”产品,更容易火。
小产品做爆款的3个反常识逻辑
做跨境的, 总想着找“蓝海大品类”,但BoomBoom告诉我们:小产品也有大市场。关键在于你得懂“反常识逻辑”。
第一,“痛点要小,但场景要真”。别总想着解决“全球饥饿”这种大问题,想想“加班族犯困”“学生熬夜鼻塞”这种小场景。用户买产品,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缓解当下的不舒服”。BoomBoom没说自己能“根治疲劳”,就说“吸一口瞬间清醒”,刚好戳中加班党的即时需求。
第二,“内容要糙,但信任要真”。别学大品牌拍精致广告,TikTok用户吃“真实”这套。路人实测、达人日常使用场景、客服秒回,这些“不完美”的真实比完美剪辑的视频更有说服力。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是“我也想试试”的冲动,而冲动往往来自“别人用了确实有效”的真实反馈。
第三,“价格要低,但价值感要高”。10美元鼻通棒,单价不高,但用户觉得“值”,主要原因是“比咖啡便宜”“比功能饮料健康”“比风油精方便”。价值感不是靠价格堆出来的,是靠“解决小麻烦”的体验。用户花10美元买“可能有用,但试试也不亏”的产品,一旦觉得有效,复购率高得吓人。
所以说别小看10美元的小玩意儿。TikTok上从不缺爆款,缺的是“懂用户、懂内容、懂坚持”的卖家。BoomBoom的故事,不是偶然是那些“踩准痛点、做真内容、熬得住”的卖家,该有的样子。下次你再刷到“冷门产品爆火”的新闻,别急着羡慕,想想它背后的逻辑——小产品,也能做出大生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