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墨西哥站对个人商家入驻门槛有何调整

墨西哥电商新风口:TikTok Shop个人店门槛松动背后

2025年开年, 拉美电商市场突然热闹起来特别是墨西哥。这个北邻美国、南接拉美核心区的国家,成了跨境卖家眼中的“新蓝海”。2月13日 TikTok Shop墨西哥站正式上线,首周销售额就冲到了664万美元,特看平台的数据像一剂强心针,让不少盯着屏幕的卖家坐不住了。更劲爆的是 3月4日平台悄悄放开了个人商家入驻通道——不用公司执照,不用复杂税务,一张身份证、一个墨西哥地址就能开店。这波操作,直接把墨西哥电商的“个人创业门槛”拉到了历史低点,但也让不少人心里打鼓:门槛真这么低?背后有没有坑?

个人店门槛到底降了多少?拆解三大核心变化

从“企业强制”到“个人备案”:身份认证的“松绑”与“暗礁”

早些年玩TikTok Shop的卖家都知道, 跨境开店基本得绕开企业身份,要么找本土代理,要么挂靠第三方公司。但这次墨西哥站直接开了口子:个人商家用身份证就能注册,一套资料只能开一个店,听起来简单不少。不过别高兴太早,地址验证那关卡得死死的。平台要水电账单、 信用卡账单,甚至可能上门查——墨西哥本地的租房族还好,跨境卖家没本地地址的,只能找第三方服务,这笔费用可不低,有的要收200美元/年,还不保证能过审。更麻烦的是证件, 临时居留卡、永久居留卡、墨西哥护照、INE卡,缺一不可,没合法居留权的,连申请资格都没有。这哪是降门槛?分明是把“隐性门槛”藏进了材料堆里。

TikTok Shop墨西哥站门槛降低,个人商家入驻通道放开
TikTok Shop墨西哥站门槛降低,个人商家入驻通道放开

运营规则“一刀切”:个人店与企业店的同质化竞争

最让人意外的是运营规则。TikTok Shop墨西哥站明确说个人店和企业店规则一致,不分大小。这意味着什么?小卖家得遵守和品牌大店一样的发货时效、售后标准,稍不注意就扣分。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朋友试了水, 他3月10号注册的个人店,主要原因是用的是国内直邮,物流时效超了48小时直接被平台警告,差点封店。反观那些本土企业店,早就备好了墨西哥仓,24小时妥投,还能玩“当日达”的噱头。个人店想靠低价拼?EchoTik的数据显示, TOP10店铺里60%定价在5-20美元,这个区间里企业店有供应链优势,个人店拿货价根本打不过再说说只能卷价格、卷利润,越卷越亏。

税务成本“伪降低”:36%综合税负下的生存游戏

平台宣传说“降本50%”, 靠的是本地比索结算、90天0佣金、运费补贴。这些确实省了点佣金,但税务才是大头。墨西哥的增值税16%加上所得税20%,综合税负36%,个人店根本没法抵扣。跨境卖家没RFC税号,这笔税只能自己扛。有个卖家居用品的商家算过一笔账:一件成本10美元的产品, 运费3美元,定价20美元,卖100件,收入2000美元,扣掉佣金,运费300美元,剩下1700美元,再交36%的税,612美元到手,利润只有788美元,利润率直接砍到39%。比一比的话,本土企业店有RFC税号,进项税能抵扣,实际税负可能只有10%左右,个人店拿什么跟人家拼?

市场现状:蓝海还是红海?数据里的真相

首周664万美元:增长初期的“虚假繁荣”?

664万美元的首周销售额,听着很唬人,但拆开看就不一样了。特看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店铺的销量集中在1万件以下头部小店的总销售额还不到9万美元。这说明啥?市场还在“尝鲜期”,消费者对新平台好奇,但复购率低,忠诚度没起来。更关键的是墨西哥人平均月收入只有500美元左右,消费能力有限,高价产品根本卖不动。EchoTik的数据提到, TOP10店铺里80%是低价日用品,比如手机壳、数据线、小饰品,这些客单价低、利润薄,小卖家靠走量,但一旦遇到大平台的价格战,立马歇菜。

品牌与本土新商家的“围猎战”

门槛刚放开, Wavytalk、Miniso这些品牌就杀过来了。Wavytalk3月中旬就开了墨西哥店, 靠本土仓发货,3天内就冲到了类目前三;Miniso更狠,直接搞“9.9美元专区”,把个人商家的生存空间压得死死的。这时候, 本地新商家也冒出来了他们懂本地文化,会用TikTok的“短视频+直播”玩法,有个叫“MexiShop”的本土店,老板是个00后用墨西哥直播卖辣酱,一周就卖了5000单。个人卖家夹在中间,左边是品牌的价格战,右边是本土商家的流量垄断,想突围?难。

商家实战:有人欢喜有人愁,踩坑实录

“躺赢”案例:小卖家的“本土化逆袭”

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有个做手工编织的山东卖家, 叫李姐,3月15号注册的个人店,她没跟风卖3C,而是盯着墨西哥的传统节日“亡灵节”,提前两个月备了手工编织的骷髅头饰品,定价8美元,用本地KOL拍短视频,讲文化故事,一周就爆单了单日最高卖800单,利润率做到50%。她的经验就一句话:别盯着“低价”,盯着“本地需求”。还有个卖智能插座的, 发现墨西哥电压是110V,国内220V的插头根本用不了赶紧找工厂改规格,贴上“墨西哥专用”标签,转化率直接从3%提升到12%。这说明,门槛降低了但“本地化能力”才是真门槛。

“踩坑”实录:被税负和物流“背刺”的小白

失败的案例更多。有个做服装的杭州卖家, 小张,看别人卖低价T恤赚钱,自己也进了5000件,每件成本5美元,定价12美元,想着卖完能赚3.5万美元。后来啊呢?直邮过去, 物流时效15天买家收到货说“尺码不符”,退货率30%,运费自己掏;更惨的是平台扣了36%的税,再说说算下来倒亏了2万美元。他后来才知道,墨西哥的退货率高达25%,比美国还高,个人店根本扛不起这种损耗。还有个卖美妆的, 用中文直播,墨西哥人听不懂,流量惨淡,想找本地主播,费用高得离谱,一场直播要500美元,播了三场就放弃了。

未来趋势:门槛还会再降吗?卖家该怎么选?

政策风向:本土仓与税务的“双刃剑”

8月18日 TikTok Shop跨境POP对中国商家开放,但本土仓发货和RFC税号还是绕不开。平台可能下一步会推出“本土仓代发”服务, 帮小卖家解决物流问题,但费用肯定不低;税务方面说不定会联合第三方机构提供“税务代理”,但36%的综合税负,估计降不了多少。个人商家想长期玩, 要么尽快拿居留卡,办RFC,要么找本土公司合作,否则就是“短期赚快钱,长期被割韭菜”。

旺季布局:Buen Fin与黑五的“生死时速”

墨西哥的消费旺季11月, Buen Fin和黑五,是卖家冲销量的关键期。EchoTik的数据显示, 2024年Buen Fin期间,TikTok Shop墨西哥站销售额同比增长200%,但70%的订单集中在头部商家手里。个人卖家想抓住这波红利,现在就得开始备货、选品、找本地KOL。比如11月是墨西哥的“雨季”, 雨衣、雨鞋、防水收纳盒这类产品需求会暴增;还有“亡灵节”后的“圣诞节”,装饰品、礼品套装也能火一波。但前提是你得有稳定的供应链,不然旺季断货,直接错失全年机会。

门槛降低≠躺赚, 真本事才是硬道理

TikTok Shop墨西哥站的个人门槛调整,像一颗石子投进湖里激起了不少涟漪,但水面下的暗流,只有真正下水的卖家才知道有多凶。664万美元的首周销售额, 是机会也是陷阱;5-20美元的价格带,是红利也是红海;36%的综合税负,是成本也是门槛。个人商家想在墨西哥站活下去, 别指望平台“放水”,得练好“本地化”的内功:懂消费者的需求,会玩平台的流量,扛得住成本的压力。毕竟电商的战场,从来没有“低门槛”的胜利,只有“真本事”的生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