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即将五月,TikTok在欧洲的新动作会是怎样的呢

五月将至, TikTok在欧洲的“新棋局”落子何处

时间刚过完四月,跨境电商圈的人已经在盯着五月了。不是天气变暖, 也不是什么节日而是TikTok在欧洲的动作——这家总能搅动全球市场的平台,每次出手都让人忍不住想猜:这次又要玩什么花样?

其实从去年开始,TikTok在欧洲就没消停过。先是英国、 西班牙、爱尔兰的站点陆续开放,接着是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大核心市场突然宣布电商业务上线,现在五月快到了芬兰的数据中心刚动工,“四叶草计划”的120亿欧元投资还在耳边响着。有人觉得这是TikTok在复制东南亚的成功,也有人觉得欧洲市场的“老顽固”没那么好啃。到底会怎么样?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步入5月,TikTok在欧洲又有新动作
步入5月,TikTok在欧洲又有新动作

从“试探”到“深耕”:TikTok欧洲版图的再扩张

谁也没想到,TikTok在欧洲的动作会这么快。去年三月,路透社还报道说TikTok Shop主要原因是英国市场初期表现一般,推广进度有点慢。后来啊呢?今年三月直接甩出王炸:面向法国、 德国、意大利的用户开放服务,加上之前的英国、西班牙、爱尔兰,六大核心市场全拿下了。这哪是试探,分明是“All in”。

更让人玩味的是时间点。五月, 欧洲的春夏季消费旺季刚起来年轻人开始户外活动、买新衣服、囤露营装备,TikTok这时候加码,明显是想抓住这波流量红利。有商家后台数据显示, 今年四月德国站点的短视频播放量环比涨了35%,法国的直播观看人次破了20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TikTok在给商家铺路:想赚钱?现在入场正好。

数据平安的“欧洲堡垒”:芬兰数据中心的战略意义

做欧洲生意的人都知道,合规是个绕不开的坎。特别是数据平安,欧罗巴联盟的GDPR法规严得让商家“头皮发麻”。TikTok明摆着也懂这一点, 所以最近在芬兰搞了个大动作:首个办事处落地,还要在科沃拉建数据中心,这是“三叶草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总额120亿欧元“四叶草项目”的关键一步。

这可不是随便选的地方。芬兰的网络平安在欧洲数一数二,数据中心建在这儿,等于给欧洲用户的数据加了个“金钟罩”。TikTok说了 这个中心建成后欧洲本地数据就存在这儿,不用再传到美国或者亚洲,直接达到欧罗巴联盟的“最高平安标准”。说白了这是在给欧洲政府和消费者吃定心丸:放心,你们的数据我们守得住。毕竟之前主要原因是数据传输问题,TikTok在欧洲没少被盯着,现在主动“本土化”,确实是个聪明棋。

合规的“紧箍咒”:欧洲市场的硬性门槛与应对

但话说回来 TikTok再怎么努力,欧洲市场的“硬骨头”还是得商家自己啃。就像有人说的:“TikTok给你开了扇门,但门里的路每一步都是坑。”这个坑,主要就是合规。

VAT申报的“迷宫”:税率差异与代扣代缴的坑

先说VAT,增值税。欧洲各国税率不一样,德国19%,法国20%,意大利22%,连图书、食品这些品类都有特殊减免。更麻烦的是从2023年开始,平台得代扣VAT,商家还得自己去申报。有做3C的商家就栽过跟头:2025年初漏报了法国的VAT,直接被追缴28万欧元,货还扣在海关。这种事,不是个例。

好在有个OSS系统能简化流程,多国申报可以一站式搞定。但前提是你得先注册目标国的税号——比如德国的DE开头的税号,法国的FR开头。很多商家急着上产品,忘了这一步,后来啊货发到欧洲,主要原因是没税号直接被退回,损失比交税还多。

GDPR的“铁腕”:数据保护的生死线

再说说GDPR,这个法规的名字就透着“不好惹”。用户数据怎么用?必须明明白白告诉人家,存储期限不能超过6个月,广告追踪功能不能默认勾选。哪条没做到?最高能罚全球营收的4%——2024年有个卖家居的商家, 主要原因是没提前告知用户数据用途,被罚了200多万欧元,直接关店。

还有数据传输。非欧罗巴联盟企业想把欧洲用户的数据传回国内, 要么用欧罗巴联盟的标准合同条款,要么把服务器放在欧洲,比如法兰克福的AWS节点。有商家为了省钱,用国内服务器传数据,后来啊被用户投诉,平台直接封了店铺。这种“一刀切”的监管,在欧洲太常见了。

产品认证的“通行证”:CE标志与EPR的“绊脚石”

产品本身也有门槛。CE认证是必须的,电子设备、玩具这些23类产品,没这个标志海关不让进,技术文件还得至少存10年。2024年智能家居成了热门品类, 又多了新的认证要求,有个卖智能灯具的商家,没及时更新认证,2000件货物在德国港口滞留了35天每天仓储费都够亏一套产品。

还有EPR,生产者责任延伸。德国和法国强制要求包装法、电子设备这些认证,缺一个就可能被罚。之前有个服装商家, 忘了注册法国的EPR,2000件衣服被扣在港口,交了罚款才放出来算下来比认证费贵了十倍。

本土化的“必修课”:从内容到服务的深度适配

合规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怎么让欧洲人买账。TikTok的用户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反感“机翻式”的营销,讨厌“老外看不懂”的套路。本土化,不是简单把中文翻译成英文,而是真的“变成当地人”。

内容创作的“在地感”:避开“机翻式文案”的雷区

内容本土化,第一步是文案。之前有商家用国内爆款视频的脚本,直接机译成英文发到英国,后来啊评论区全是“这啥玩意儿”。后来找了英国的创作者, 用当地年轻人的梗,比如把“买它”改成“Get this or you’re missing out”,播放量直接翻了20倍。法国用户更看重美学, 卖化妆品的商家,视频里不用夸张的“Best ever”,而是强调“法式优雅”“实验室研发”,转化率反而高了。

短视频的节奏也得改。欧洲用户刷视频没国内那么快,3秒抓不住眼球就划走了。有个卖厨房用品的商家, 把国内的15秒视频拆成两个7秒,第一个展示产品外观,第二个演示使用场景,完播率提升了40%。

跨境直播的“破圈术”:本土KOL的转化魔法

直播本土化,靠的是KOL。欧洲人对网红的信任度很高,特别是本地达人。之前有个卖咖啡机的商家, 在国内直播卖得一般,找了意大利的美食博主,用意大利语直播演示做意式浓缩,评论区全是“这才是正宗的”,转化率直接提升了3倍。关键是要选对达人, 德国用户喜欢专业测评,法国用户偏爱生活方式,西班牙用户吃幽默那一套——找错人,砸再多钱也白搭。

选品逻辑的“欧洲密码”:消费趋势驱动的SKU优化

选品也得跟着欧洲的节奏走。德国人偏爱功能性,卖家居工具的商家,把“多功能”“省空间”作为卖点,德国市场的销量占了总量的50%。西班牙人对快时尚需求大, 有个服装商家2024年专门加了ZARA同款风格的SKU,三个月就卖了10万件。还有北欧的环保趋势, 卖可降解餐具的商家,在瑞典、挪威的站点打出“为地球减负”的口号,客单价比其他地区高30%。

DTC模式的“反向定制”:用户数据驱动的产品创新

更聪明的是DTC模式,直接用用户数据反向定制产品。有个卖耳机的商家, 发现欧洲用户在评论区总提“降噪”“防水”,2025年3月专门推出这两个功能的新款,首发当日就售罄。还有个卖护肤品的, 根据法国用户的反馈,把包装改成极简风,去掉“美白”这种敏感词,加上了“适合敏感肌”,复购率直接涨到35%。

政策变局的“预判术”:关税调整下的应对策略

但就算内容和产品都做好了政策变局还是个不定时炸弹。欧洲最近在关税上动作频频,商家得提前布局,不然可能辛辛苦苦做的市场,一夜回到解放前。

英国“免税令”取消:小额包裹的“生死劫”

英国已经着手评估取消135镑的小额免税政策了。BBC报道说这是为了改变国际商家比本土企业更有优势的局面。虽然还没到头来确定,但评估消息一出,很多做英国站点的商家就开始慌了。以前135镑以下不用交税, 现在一旦取消,10公斤以内的包裹可能要多交20-30英镑的税,消费者肯定不乐意,商家的利润也得压缩。

有经验的商家已经开始调整策略:要么把产品单价降到135镑以下 要么提前注册英国的VAT,用海外仓发货,这样清关快,税也低。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商家, 2025年四月把主力产品的价格从150镑降到130镑,销量没降,反而主要原因是价格优势涨了15%。

法国“包裹税”将至:2026年的“新门槛”

法国的动作更激进, 计划最早2026年对进口小包裹征收固定手续费,几欧元或几欧分,这笔钱由进口商和平台承担,不是消费者。更狠的是法国可能取消150欧元的小额免税政策,还要推动整个欧罗巴联盟在2028年取消小额包裹免关税规定。

这对依赖小包裹的商家简直是“釜底抽薪”。之前有个卖饰品的小商家,单件产品就卖几欧元,靠走小额免税赚钱,一旦取消手续费,利润直接被削掉一半。现在能做的, 要么提前在法国建仓,要么和平台沟通分摊费用,要么涨价——但涨价又可能影响销量,这中间的平衡,得好好算。

商家的“生存指南”:入场前必须完成的四件事

说了这么多机遇和挑战, 其实想告诉大家:TikTok欧洲市场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瞎做。五月入场,得先做好这四件事,不然大概率会成为“炮灰”。

合规体系搭建:专业团队与商标注册的“双保险”

第一件事,就是搭合规团队。欧洲法规太复杂, 自己研究容易漏项,最好请当地人或者有经验的跨境服务商,专门负责VAT、GDPR、CE这些认证。还有欧罗巴联盟商标, 得在EUIPO和各国数据库交叉检索,之前有个耳机品牌,监测到德国的专利快到期了提前注册了相似商标,规避了侵权风险,2024年底躲过了一场大麻烦。

物流体验优化:破损率控制与时效提升的“关键战”

第二件事,是物流体验。欧洲消费者对物流要求高,破损了、迟到了直接差评+退货。有个卖电子产品的商家, 2025年Q2换了加固包装,把破损率从8%降到2%,退货率跟着降了15%,平台还给流量奖励。还有时效, 英国用户希望3天到,德国希望5天用海外仓比直发快得多,虽然成本高一点,但用户体验上来了复购自然跟着涨。

数据驱动决策:用户评论与互动数据的“金矿”

第三件事,是学会用数据。TikTok的后台有很多用户评论和互动数据,别光盯着播放量,多看看用户说什么。有个卖运动装备的商家, 通过评论发现德国用户抱怨“尺码偏小”,赶紧调整了尺码表,2025年4月的转化率提升了20%。还有直播时的互动问题,哪些问得多,下次直播就重点讲,用户会觉得“这懂我”,信任感就来了。

政策动态跟踪:关税与法规的“预警雷达”

第四件事,是盯政策。英国、法国的关税调整只是开始,欧罗巴联盟后续肯定还有新规。建议加入欧罗巴联盟电商协会,或者订阅像“卖家之家”这样的行业报告,第一时间获取政策变动。2025年五月, 已经有商家收到风声,说德国要加强对二手商品的监管,提前调整产品线,没受影响;那些没注意的,货到港口直接被退。

其实TikTok在欧洲的动作,就像在下一盘大棋。五月的新站点、新数据中心,是棋盘上的“车马炮”,但真正能赢的,是那些懂得规则、能灵活应对的商家。机遇永远有,但不是谁都能抓住。现在入场,确实像六年前抓住亚马逊红利一样,但前提是——你得先活着走到红利跟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