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协议达成后,跨境卖家是否将迎来利润与机会的双回暖
日内瓦的清晨, 关税协议给跨境卖家递来的“缓冲期”
2025年5月12日瑞士日内瓦,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联合声明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跨境圈激起千层浪呃。双方约定, 未来90天内,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美国对华部分产品关税也从145%降至30%,剩余10%关税保留。这纸协议, 让不少跨境卖家紧绷了半年的神经终于松了些——毕竟从2025年4月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开始,125%的税率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砍得不少中小卖家利润空间只剩渣渣。
记得2025年4月那会儿,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一片愁云惨淡。做手机壳的张老板, 之前卖一款硅胶手机壳成本价5美元,加25%关税后美国批发价要9美元,后来啊美国客户嫌贵,订单量从每天500个暴跌到200个。他试着涨价到10美元,销量更惨,直接腰斩。“那会儿真是天天失眠,账上资金撑不过三个月。”张老板回忆说 现在关税降到10%,他可以把批发价拉回7美元,客户订单量一周就回升到350个,利润从每个1美元变成1.5美元,总算看到了活路。

利润回暖:从“成本勒脖子”到“价格松绑”
说实话, 关税降了最直接的就是物流成本和清关效率。深圳某头部物流服务商的数据显示, 协议签署后两周,中美海运费从每公斤12美元降到7.8美元,降幅35%;清关时间从平均7天缩短到3天港口“卡货”率从15%降至5%。这意味着什么?对3C卖家李经理 之前主要原因是关税太高,他卖一款蓝牙耳机的成本价要抬高40%,售价被迫从29美元涨到39美元,后来啊销量从每周800单暴跌到500单。现在关税降到10%, 他可以把价格拉回32美元,成本只增加10%,销量一周就回升到625单,利润率从8%干到15%。
不只是3C,家居品类也尝到甜头。广州家居卖家王姐的餐垫,之前主要原因是25%的关税,美国零售价卖19.9美元,利润只有2美元。现在关税降到10%, 她能把零售价降到16.9美元,销量从每天200单涨到350单,利润反而从2美元变成3.5美元。关键是什么?消费者买得更欢了主要原因是价格实在转化率从12%冲到18%。“之前加关税时客户总说‘太贵了等等看’,现在降价了‘等等看’的人直接下单了。”王姐说她的亚马逊店铺6月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45%,全是降价的功劳。
但利润回暖也不是全无代价。深圳某货代公司的老板老周透露,协议后货量激增,仓库爆仓,有些卖家主要原因是赶不上旺季备货,还是错过了机会。“我们有个做玩具的卖家, 6月10日才下单备货,后来啊仓库爆仓,货物7月5日才到美国,错过了6月18日的亚马逊大促,损失了30%的潜在销量。”老周说现在物流资源紧张,想抓住利润,得提前规划,不能等关税降了才着急。
机会回暖:零售数据“支棱”起来 流量重新洗牌
利润回暖是成本下降,机会回暖则是市场需求的释放。美国商务部2025年5月的数据显示, 3月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8%,4月又涨了2.1%,线上及其他非门店销售3月环比增长2.5%,4月涨到3.5%。这说明什么?美国消费者的钱包又松了跨境电商的流量池也在扩大。
平台端的反应更直接。Temu在2025年5月15日完成“中国直发”商品下架, 全面转向美国本地卖家履约后6月美国站月活用户突破5000万,环比增长18%;SHEIN在6月大促期间,重启全托管商品,美国站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5%,其中家居和3C品类贡献了60%的增量。TikTok Shop的数据更亮眼, 6月美国站直播带货GMV同比翻倍,跨境卖家的直播间平均观看时长从5分钟延长到8分钟,转化率提升22%。
但机会回暖不是平均分配的。深圳某跨境MCN机构的负责人张哥说:“现在流量确实多了但竞争也卷疯了。有供应链的卖家能快速上新,没供应链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溜走。”他举例说 他们合作的某服装卖家,主要原因是提前备了美国本土流行的夏季T恤,6月订单量增长120%;而另一家依赖国内发货的卖家,主要原因是物流慢、款式旧,订单量反而下降了10%。“机会就像潮水,冲上来的时候,会把你带上去,也会把没站稳的人拍下去。”张哥说。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协议后激增。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数据显示, 2025年5月,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去年增长80%,占比从30%提升到50%。这说明什么?卖家开始主动规避汇率风险,用人民币结算更稳妥,也更能锁定利润。“以前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一下利润就少几个点,现在用人民币,心里踏实多了。”深圳某3C卖家的财务主管说。
分化与挑战:利润回暖的“表象”下 淘汰赛已经开场
别高兴太早,利润回暖和机会回暖,从来不是所有卖家的“狂欢”。对那些只会低价内卷、没供应链优势的卖家关税降了竞争反而更激烈了。
杭州某服装卖家陈姐的经历就很典型。她之前卖9.9美元的T恤,主要原因是25%的关税,利润只有1美元。现在关税降到10%, 她以为能松口气,后来啊同行纷纷降价,9.9美元的T恤卖到7.9美元,她被迫跟着降价,利润从1美元变成0.5美元,销量没涨,利润反而砍半。“现在就是‘比谁命硬’,能扛到再说说的才有活路。”陈姐说她的店铺6月销售额虽然增长了20%,但利润率从12%降到8%,算下来还不如以前。
还有品牌化转型的压力。斯凯奇在2025年5月宣布从纽交所退市,接受3G资本收购,说白了就是扛不住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这对跨境卖家来说是个警示:单纯靠低价卖货,迟早会被政策波动和市场竞争干倒。深圳某品牌运营专家李姐说:“现在做跨境,要么往品牌化走,要么往精细化运营走,没中间路可走。”她举例说 他们合作的某家居品牌,通过在美国注册商标、做本土化内容营销,客单价从20美元提升到45美元,复购率从15%涨到35%,利润率从10%干到25%。“关税降了拼的就是品牌溢价,不是价格了。”李姐说。
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还在被挤压。深圳某电商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老刘说协议后大卖家利用资金优势,疯狂投放广告,中小卖家根本抢不过流量。“我们有个学员做宠物用品, 之前每月广告费5000美元,能带来3万美元销售额,现在大卖家杀进来广告费涨到1万美元,销售额才2.5万美元,直接亏本。”老刘说中小卖家得找细分赛道,比如“智能宠物喂食器”这种细分品类,避开和大卖家的正面竞争。
差异化策略:想在回暖期分到蛋糕, 得拿出“真本事”
关税协议带来的90天缓冲期,不是躺赢的机会,而是调整赛道的黄金期。想真正抓住利润和机会,卖家得有自己的“杀手锏”。
供应链优化是基础。东莞某电子厂老板刘哥说:“现在柔性生产才是王道。我们给跨境卖家做‘小单快反’,100件起订,7天出货,卖家可以美国社交媒体的热搜关键词、电商平台的热销榜单,帮助卖家精准捕捉需求。某宠物用品卖家用这个工具发现, 6月美国“智能宠物喂食器”的搜索量增长200%,赶紧上线新品,3天就卖了5000单,利润率达到30%。“以前选品靠‘拍脑袋’,现在靠数据,靠谱多了。”该卖家的运营负责人说。
合规经营是底线。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卖家得提前布局合规。深圳某合规咨询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建议卖家提前准备原产地证明、关税缴纳凭证,避免政策反复时措手不及。”某3C卖家主要原因是提前做了合规备案, 在6月美国突然抽查时顺利通关,而同行主要原因是资料不全,货物被扣了2周,损失惨重。“合规不是成本,是保险,关键时刻能救命。”该负责人说。
90天倒计时:利润回暖是“喘息”, 机会回暖是“赛点”
说实话,90天的缓冲期,对跨境卖家既是喘息的机会,也是转型的倒计时。利润回暖是暂时的,真正的机会,藏在那些能快速适应变化、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卖家手里。
深圳某跨境电商协会的会长说:“关税协议只是暂时的, 中美贸易摩擦还会继续,卖家不能指望一直靠关税吃饭。”他建议卖家利用这90天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品牌溢价,优化供应链,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比如做3C的,可以往高端化走,做智能家居;做家居的,可以往个性化走,定制化产品。”会长说。
市场从不缺机会,缺的是能抓住机会的人。关税降了物流成本下来了零售数据上去了但竞争也更激烈了。那些能在利润回暖期守住成本优势, 在机会回暖期抓住流量红利,一边提前布局品牌化和合规的卖家,才能在这场“回暖潮”中活下去,并且活得好。
就像深圳某3C卖家李经理说的:“关税降了 只是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能不能打开‘机会’这扇门,还得看自己的本事。”他的店铺现在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 调整产品、优化广告、培训客服,就是想在90天内,把利润和机会都抓在手里。“别等政策变了才后悔当初没努力。”李经理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