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大面积限流高价,导致卖家销量骤跌

Temu突然涨价限流, 美区卖家陷入“降价死循环”

“成本30块的东西,平台非要卖到15美金,活动价还得砍到8块,这不是要命吗?”5月18日凌晨,Temu美区卖家老李盯着手机里弹出的“高价限流”提示,手都在抖。他店铺里一款热销的夏季防晒袖, 核价28元人民币,按照平台之前的加价率,应该标价64.6美金,可前台硬是显示到了67.54美金,后来啊直接被限流。当天他的订单量从日均50单暴跌到5单,库存积压了2000多件。

这不是个例。Temu卖家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发截图:“28个品突然限流,全是之前卖得最好的款”;有人哀嚎:“405元成本的包,按15%加价该报64.6美金,前台偏标67.54,流量直接归零”。更离谱的是 有半托管卖家发现,明明核价28元的商品,买手要求报活动价18元,前台却显示13.4美金,比成本还高三倍,消费者怎么可能买单?

Temu大面积限流高价,卖家销量骤跌!
Temu大面积限流高价,卖家销量骤跌!

“高价限流”从5个品扩到45个,全托管恢复成导火索?

老李的遭遇不是偶然。5月中旬开始,大批Temu美区卖家发现,店铺里的商品陆续被贴上“高价限流”标签。有卖家统计,自己店铺限流商品从一开始的5个暴增到45个,几乎覆盖所有夏季热销款。“去年Memorial Day前流量没这么惨,今年是怎么回事?”有卖家怀疑跟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有关,但夏季产品本身就该是旺季,流量却跌得像过山车。

更让卖家摸不着头脑的是Temu半托管的前端价格突然“飞上天”。某家居类卖家举例:一款核价28元的收纳盒, 按照平台规则,加价15%报64.6美金就能正常销售,可买手却要求标到15美金,活动价报18元人民币,但前台显示价还是13.4美金。“这价格算法,怕不是系统坏了?”

系统故障?比价规则?还是全托管要恢复?

卖家们开始各种猜测。有业内消息人士透露, 部分Temu买手私下表示,这次大面积限流可能是“系统bug”,但截至5月23日部分限流商品虽已解除,销量却没回血。老李的防晒袖解除了限流,可订单量还是10单/天“之前一天能卖50单,现在连零头都不够”。

另一种说法指向Temu的比价规则。2024年3月, Temu曾推出“申报价高价率”和“申报价高价金额”两大指标:如果商品价格高于同类竞品倒数5%,或者价差乘以销量超标,就会被限制上新、冻结提现。“平台就是要逼你降价,可成本压不下来降价就是亏本。”做服装的卖家王姐吐槽,她一款T恤成本25元,被要求降到15元,利润直接从10元变成-5元。

还有卖家认为,这跟Temu全托管即将恢复有关。5月初,部分全托管卖家收到买手通知,部分产品可通过“提报活动做低价”恢复上架。“平台想用低价拉流量,半托管跟着遭殃。”有业内人士分析,Temu美区全托管流量池可能缩减到原来的30%,半托管要承接流量,只能被迫低价。

投流锐减31%, Temu美区销售额周降10%

不管原因是什么后来啊都一样:卖家销量“断崖式下跌”。Consumer Edge最新报告显示, 截至4月27日的三周内,美国消费者在Temu上的支出同比增速,从月初接近50%暴跌到月底几乎为零。彭博社的数据更扎心:4月27日至5月4日Temu销售额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约10%。

“投流少了流量自然就没了。”做3C产品的卖家张伟发现, 4月前两周,Temu在Meta、X、YouTube的广告支出平均削减了31%。他店铺的转化率从8%掉到3%,订单量从每天80单降到20多单。“以前靠投流能冲一波,现在平台不花钱了卖家只能自己扛。”

中美贸易政策的变动也雪上加霜。5月14日 美国取消对中国91%商品的加征关税,暂停反制关税90天但T86免税政策没完全恢复,从价关税从120%降到54%。“关税降了但平台还是要求降价,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更厉害。”张伟说他一款手机壳成本15元,之前卖25美金,现在只能标18美金,利润少了三分之一。

降价保量还是守价等死?卖家两难困境

“整个高价限流,就是让卖家做‘无间道’——降价亏钱,不降价没订单。”老李苦笑。他算了笔账:防晒袖成本28元, 按平台要求卖到15美金,活动价得砍到8美金,算上运费和平台佣金,每单亏5元。可如果不降价,流量直接归零,库存积压更亏。

王姐遇到的情况更棘手。她有一款连衣裙成本80元,之前卖35美金,月销1000单。被限流后买手要求降到20美金,利润从170元降到63元,月销预计只有300单。“算下来总利润从17万降到18.9万, 看似多了其实风险更大——库存积压、现金流断裂,哪天平台再改规则,可能直接倒闭。”

更讽刺的是即便降价,销量也没涨多少。“消费者觉得Temu涨价了信任度下降了。”做家居用品的卖家林女士发现, 她把一款收纳盒从15美金降到10美金,订单量只从10单/天涨到15单,“以前降价能翻倍,现在效果差远了”。

卖家自救:站外引流、 供应链优化、差异化选品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Temu一个篮子里。”老李开始布局站外引流。他在TikTok上发防晒袖的使用视频,挂亚马逊独立站链接,站外流量占比从10%涨到40%。“虽然不如Temu流量大,但订单稳定,利润高多了。”

供应链优化是另一条路。王姐把服装供应商从广东换到浙江,成本从25元降到20元,“虽然质量差点,但能扛住平台降价”。她还做了差异化选品, 避开同质化严重的T恤,主推印有独特图案的防晒帽,“5月销量比4月涨了30%,没被限流”。

林女士则玩起了“价格分层”。日常价稍高,大促时报低价,既满足平台比价规则,又保利润。“比如收纳盒日常卖12美金,黑五卖8美金,消费者觉得划算,我也不会亏太多。”

Temu战略转向:从“低价狂奔”到“利润收割”?

卖家的困境,折射出Temu的战略转变。2022年刚上线时Temu靠“9.9包邮”疯狂烧钱拉流量,美区卖家躺着都能赚钱。现在平台投流减少、规则收紧,明显要从“扩张”转向“盈利”。

“平台要利润,卖家要销量,本质是利益冲突。”跨境电商分析师陈默指出, Temu半托管本是为了吸引更多卖家,但现在成了“流量池”,规则却比全托管还严。“短期看,平台能赚更多钱,长期看,卖家流失,用户也会流失。”

老李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如果Temu继续这样, 我就缩减Temu的投入,把重心放到独立站和亚马逊。”他说身边不少卖家都在考虑“多平台布局”,“不能把命捏在平台手里太被动了”。

这场“高价限流”风波,或许只是Temu美区市场震荡的开始。卖家们在自救中摸索出路, 平台在利润和流量间寻找平衡,而到头来谁会胜出,还得看谁能真正理解这个“麻了吧兄弟们”的跨境电商江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