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越南市场表现如此火爆,难道不是真的杀疯了
越南手机市场杀出一匹黑马,小米凭什么让三星都坐不住?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智能手机市场的数据像一盆冷水浇在行业头上——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5%。但就在这片“寒冬”里有个品牌却在逆着风往上冲,那就是小米。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 小米当季在越南卖出了超过35万台手机,同比增长9%,市场份额从上季度的第四位直接蹦到第二,23%的份额把苹果和OPPO甩在身后连三星都感受到了压力,28%的份额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个百分点。这操作,说没点“杀疯了”的劲头,谁信?
性价比这把刀,小米在越南磨得有多锋利?
小米在越南的崛起,说到底还是产品踩准了用户的痛点。2024年10月,越南突然停了2G服务,整个市场像被点燃的火药桶,4G换机需求炸开。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那三个月里越南售价低于200美元的手机出货量同比暴涨38%,这个价格段的市场份额直接干到51%,创下三年新高。而小米早有准备,Redmi Note 14系列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最庞大的换机人群。

这台机器配置不算顶配, 但胜在实在:大容量电池解决了越南用户“一天一充”的焦虑,屏幕在强光下也能看清,拍照功能够用,价格却压得死死的。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 学生党、刚入职场的白领,这些预算有限但对手机性能有基本要求的群体,几乎被一网打尽。有意思的是 Redmi Note 14系列在中国首发时销量就不错,小米明摆着是把这套“高性价比+换机红利”的组合拳,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越南,还玩得更溜。
线下渠道铺到乡镇,小米的“地面战”打得有多狠?
早期小米在越南, 和国内一样靠线上起家,2019年前主要靠官网和少数授权经销商试探市场。但越南毕竟是个线下消费习惯根深蒂固的地方,光靠线上根本不够看。直到今年年初,小米和越南本土零售巨头Mobile World Group达成合作,局面才彻底打开。
这家MWG有多牛?越南全国63个省市, 超过2000家门店,从胡志明市、河内的大商场,到偏远乡镇的小卖部,到处都是它的身影。小米手机一进驻,相当于把销售终端直接扎到了消费者眼皮子底下。以前想买台小米,可能得跑一趟大城市,现在下楼就能摸到真机,这种便利性对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太重要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小米在越南的渠道布局才算真正稳住了脚跟。
本地化生产不是噱头, 小米在越南的“本土化野心”
2022年6月,小米宣布越南工厂开始生产手机并销售,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可能没在意,但对小米在越南的发展这是个里程碑。2021年6月工厂建成投产,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量产,小米的动作不可谓不快。更关键的是 越南工厂生产的手机不仅供应本地,还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这说明小米在越南的布局,早就不是“试水”级别了。
本地化生产的好处显而易见:避开关税壁垒,降低成本,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要知道,越南之前可是三星的大本营,三星在越南的工厂产量占其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本地供应链相当成熟。小米能在这里扎根,说明它已经融入了当地的产业生态,这种“本土化”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的投入。
全球市场“冰火两重天”,越南只是小米的“偏科生”?
虽然越南市场风光无限,但把镜头拉到全球,小米的表现就有点“分裂”了。Canalys的数据显示,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但去掉中国市场的增长,海外出货量反而下滑了8.7%,从3120万部降到2850万部。这说明什么?小米的全球增长,主要靠中国市场撑着,海外市场其实并不稳。
印度“翻车”,欧洲“遇冷”,小米的海外版图漏洞在哪?
曾经的小米,海外市场的“基本盘”在印度。但2025年第一季度, 印度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8%,小米的份额从19%暴跌到12%,出货量只有400万部。原因挺复杂:印度需求疲软是一方面去年底的高库存和本土品牌的挤压也是致命伤。更麻烦的是欧洲市场也不太乐观。俄乌冲突后 小米在俄罗斯继续销售产品,惹得芬兰三家主要运营商Telia、DNA、Elisa先后“翻脸”,要么停售,要么缩小合作范围,直接影响了当地业务。
再看产品结构,小米海外市场的出货量主要靠中低端机型撑着。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海外均价只有155美元,折叠屏、AI影像这些高端技术领域,和苹果、三星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在欧美这些成熟市场,消费者愿意为技术溢价买单,但小米的产品明摆着还没摸到门槛。
非洲“逆袭”东南亚“增长”,小米的新大陆靠谱吗?
不过小米也没全栽跟头,非洲和东南亚成了新的增长点。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在非洲市场份额涨到13%,出货量同比大增32%。传音虽然还是老大, 但小米针对非洲“网络差、供电不稳定”的痛点,推出长续航、大音量、强光下也能拍照的手机,很受当地用户欢迎。这说明小米的“性价比+本地化适配”策略,在新兴市场依然管用。
东南亚整体市场虽然同比下降, 但小米是TOP5品牌中唯一增长的,出货量400万部,同比增长4%,市场份额17%,创下2019年以来的最佳排名。除了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小米都在复制“性价比+线下渠道”的成功经验。但问题也来了:这些新兴市场的增长,能弥补印度、欧洲的下滑吗?毕竟新兴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利润薄,抗风险能力也弱。
“杀疯了”背后 小米的隐忧比风光更值得琢磨
小米在越南的“杀疯了”,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后来啊:4G换机红利、精准的性价比定位、线下渠道的快速扩张、本地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但这些优势能持续多久?越南市场真的能成为小米海外业务的“救世主”吗?恐怕没那么乐观。
高端化这条路,小米到底走没走通?
全球手机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端化。苹果、三星的利润主要来自高端机型,小米却一直被“性价比”标签束缚。虽然在国内市场, 小米15系列、Redmi K80系列靠着国家补贴卖得不错,但在海外高端机型始终打不开局面。没有高端机型撑利润, 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投入就会受限,研发、渠道、本地化生产都需要钱,长期来看,这可不是个事儿。
政策与供应链风险, 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越南虽然现在是“香饽饽”,但政治环境、政策变化的风险一直存在。三星在越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南政府的支持,小米要想长期站稳脚跟,能不能拿到同样的待遇?再说供应链, 越南的手机供应链虽然成熟,但核心零部件还得依赖中国,一旦地缘政治有风吹草动,供应链随时可能出问题。欧洲市场的“运营商翻脸”已经敲响了警钟,政策合规这根弦,小米一刻也不能松。
性价比不是万能药,小米的“舒适区”有多凶险?
靠性价比打开市场容易,但想靠性价比守住市场,难。越南的手机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三星、苹果、OPPO虎视眈眈,本土品牌也在崛起。小米的Redmi Note 14系列卖得好,竞争对手很快就能推出同价位的产品。到时候,小米靠什么吸引用户?如果一直陷在“价格战”的泥潭里 利润会被越摊越薄,研发投入跟不上,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这可不是小米想看到的局面。
小米在越南的“杀疯了”, 像个突然冒出来的优等生,成绩亮眼,但底子到底厚不厚,还得时间检验。全球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暴露了小米海外业务的短板;高端化的困境,说明它还没摆脱“性价比”的舒适区。越南能成为小米的“跳板”吗?或许能,但前提是小米得想清楚:靠“杀疯了”的劲头抢市场是一时的,靠硬实力和长期主义才能走得更远。毕竟手机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