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钱塘【杭】向全球,中国品牌出海流量生态沙龙·杭州站
钱塘潮涌处的出海密码:杭州沙龙揭开的流量生态新图景
2025年6月26日下午,杭州西溪路旁的蚂蚁元空间挤满了人。这场名为"潮涌钱塘 向全球"的沙龙,没有冗长的开场白,直奔主题——中国品牌出海怎么活?当跨境电商从"铺货时代"撞上"品牌化浪潮", 流量红利见顶、平台规则多变、文化差异壁垒,这些问题在杭州站的讨论中,被撕开了一个个具体切口。
中东市场的 Snapchat 赌局:4.5万客户背后的另类流量逻辑
杨颜站在台上时 手里没拿PPT,只有一部手机。她展示的 Snapchat 界面里一个中东用户正用AR滤镜试戴虚拟头巾。"这不是传统广告位,是用户的聊天场景。"作为 Snapchat 全球合作伙伴高级运营经理, 她带来的案例颠覆了多数人对"流量入口"的认知——Fordeal 这个中东电商平台,靠的不是搜索广告,而是聊天广告里嵌入的购买链接。

2023年, Fordeal 通过 Snapchat 累计服务4.5万客户,把义乌小商品卖到迪拜仓库,再通过当地配送网络送到沙特用户手中。杨颜提到一个细节:服饰类广告在 Snapchat 的转化率比其他平台高23%, 主要原因是用户在滤镜互动时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中东用户喜欢在聊天中'顺便购物',而不是刻意搜索。"
另一个案例 Zeelool 眼镜品牌更激进。他们没投欧美主流平台,专攻 Snapchat 的"快闪镜头"——用户拍摄时出现的限时特效。眼镜产品, 却忘了 Snapchat 的9亿月活里藏着被低估的'轻决策'人群。"
TikTok 上的"非主流爆款":单月200万美金的小众类目突围战
谭昊东上台时 屏幕上跳出一个泳池机器人的TikTok视频,背景音乐是中东鼓点。"去年这个类目在TikTok Shop 增长了370%,但做的人不超过20家。"他从普华永道出来后帮安克、欧莱雅操盘过出海项目,现在专注"避开红海"的选品逻辑。
他展示的骑行手套案例让人意外:一款带震动反馈功能的手套, 会给新品流量扶持, 关键是素材要抓住"痛点可视化":冻红的手特写、震动时的手指慢动作、零下10度环境测试。
谭昊东提到一个反常识的操作:不追节日大促,专攻"小众节日"。比如泳池机器人赶在欧美"开学前家庭派对季"投放, 素材里一群孩子围着机器人清理泳池,评论区直接问"哪里买"。这种"场景化联想"比硬广转化率高41%,他强调:"流量红利不在大促,在用户突然想起你的时候。"
CATLINK 的"硬仗":从亚马逊依赖到119国本土化突围
王敏君带来的智能猫砂盆案例,藏着跨境电商最真实的痛。2019年产品上线, 2021年冲进亚马逊美国站,后来啊2022年遭遇"物流成本暴涨"——海运费从每柜2000美元飙到8000,货在海上漂3个月,错过Prime Day大促。
破局点在"北美本地仓":团队把库存从深圳仓搬到洛杉矶, 用"头程谈账期+供应链金融"缓解现金流,2023年物流成本占比从28%压到15%。更狠的是组织架构拆分:亚马逊团队专注Listing优化, 独立站团队做复购营销,线下渠道组对接美国宠物展。去年底,CATLINK 出了119个国家,其中独立站复购率比亚马逊高18%。
王敏君举了个语言细节的例子:把"智能除臭"翻译成"让猫咪不再嫌弃猫砂",主要原因是美国养猫人更在意宠物感受。"情感价值比参数更重要,我们专利墙写了12项技术,但用户最记住的是'半夜铲屎不用起床'的场景。"
品牌定位的"逆向工程":从100到0的破局思考
Romiya 的演讲开场就抛出问题:"为什么企业做品牌总像在迷宫打转?"她见过太多企业A从0到1按部就班,忙一年没声量;企业B年年定目标,回头发现跑偏了。根源在三个误区:把行业TOP当目标、把推广当品牌、把流量当影响力。
她提出的"逆向思维"很实操:先设想"品牌在用户心中是什么形象",再倒推需要做什么。比如某宠物食品品牌, 愿景是"让全球猫主子都爱吃",那就优先解决"适口性"而非"蛋白质含量",营销重点放在"挑食猫狂吃"的视频素材,而不是营养科普。
市场选择上, Romiya 反对"广撒网":"与其在10个国家做50万销售额,不如在3个国家做到200万。"她举例某母婴品牌放弃东南亚, 专攻德国细分市场,通过"符合欧罗巴联盟严苛认证"的标签,单价卖到同行2倍,利润反超。
AI 内容的"本土化魔术":20亿用户背后的素材革命
王稼毅带来的影伙引擎,像给跨境电商装了"翻译喇叭"。小影科技从2C视频编辑器起家, 服务过20亿用户,现在帮花西子把国风妆容视频变成阿拉伯语版——AI换头保留模特骨相,AI配音调整语调,字幕擦除技术让中文特效变成阿拉伯花纹。
他现场演示了一个案例:国内厨房小家电的测评视频, AI把"功率大"改成"适合美式厨房大功率插座",把"性价比高"换成"比沃尔玛便宜30%"。本土化后TikTok评论区美国用户问"哪里买"的比例提升65%。
更颠覆的是"AI数字人"服务。某3C品牌用这项技术, 让美国达人直接说中文口音的英语,成本比真人拍摄低80%,还能24小时生成不同素材。王稼毅说:"内容出海最大的成本不是制作,是'水土不服',AI正在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流量生态的"杭州解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
沙龙后半场,嘉宾们的讨论越来越像"实战复盘"。杨颜提到Snapchat的"聊天广告"适合低决策商品, 谭昊东补充TikTok的"场景化内容"适合高溢价产品,王敏君则强调独立站要靠"售后资料"建立信任——这些看似分散的经验,其实指向同一个核心:流量生态不是买流量,是"让流量自己找上门"。
比如CATLINK的线下渠道策略:参加美国宠物展时 不直接卖货,而是让用户现场体验"猫砂盆自动铲屎",扫码留资料送猫砂样品,这些线索后来成了独立站复购的核心用户。王敏君说:"线下不是流量的终点,是信任的起点。"
当被问及"出海最该投什么",谭昊东的回答意外:"投人。"他团队有5个编导, 专门研究不同文化下的"情绪触发点"——中东用户喜欢"家庭团聚"场景,欧美吃"个人成就"故事,东南亚认"性价比实用"。这些"人货场"的匹配,比算法优化更重要。
夕阳西下时沙龙的抽奖环节送出几台智能猫砂盆。有人开玩笑说"这奖品太硬核", 但没人笑——在场的人都知道,出海路上,能送得起的从来不是奖品,是那些从流量迷雾里杀出来的真实路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