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个细分赛道,连续三个月融资两轮

三个月两轮融资:这些细分赛道凭什么让资本上头?

成立3个月连获2轮融资,青元开物这家初创企业的资本动作,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行业对“细分赛道爆发力”的新一轮讨论。类似的剧本还在多个领域上演:来牟科技三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专注智能庭院设备;三餐有料在家庭半成品食材赛道跑出融资加速度;欢创科技凭借激光雷达技术,三个月内再获资本加持……这些看似“小众”的领域,为何能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它们的增长逻辑,藏着行业变革的密码。

从室内到室外:智能庭院设备的逆袭时刻

相较于云鲸智能、 追觅科技等知名度更高的智能清洁品牌,来牟科技相对“小众”却能获得资本青睐,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是欧美“庭院经济”的市场潜力足够可观,还是它精准捕捉到了跨境智造品牌下一阶段的产品机遇?这家由前云鲸联合创始人高望书创立的公司, 核心团队来自NVIDIA、华为、图森未来等企业,带着自动驾驶的技术基因,避开了竞争激烈的扫地机器人赛道,一头扎进了欧美庭院场景。

三个月连获两轮融资!这个细分赛道还有机会!
三个月连获两轮融资!这个细分赛道还有机会!

欧美庭院看似小众,实则藏着巨大的市场缺口。根据Metatech Insights的报告, 2024年全球园艺工具市场规模达187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0%。更关键的是全球约2.5亿个私人庭院中,美欧合计占比超70%,77%家庭每月需进行2-3次草坪维护。但传统手推式割草机操作繁琐, 人工成本高昂:美国园林护理服务时薪达$15-$30,单个家庭的草坪护理年均总支出超$1500。目前割草机器人渗透率在美国仅2%、远低于欧洲10%-15%的水平,增长潜力巨大。

来牟科技抓住的,正是这个“痛点足够痛、渗透率足够低”的细分领域。其首款割草机器人产品Lymow自去年登陆Kickstarter以来 募集资金已经超过700万美元,在Kickstarter上排名2024年割草机品类第一名,全部品类中的第四名。这样的成绩背后 是硬核技术的支撑:履带式底盘突破轮式打滑限制,能攀爬45°陡坡,跨越5cm障碍,在泥泞、树根地面稳定运行;300W大功率电机+6000 RPM无刷马达,搭配自研碎草直刀,日割草面积达1.75英亩,效率超同类3-5倍;视觉+RTK+惯导融合方案,成本仅为传统RTK方案的1/10,却实现厘米级定位,双目AI视觉+超声波传感器实现360°避障,可识别宠物、儿童等动态障碍物。

这种“技术解构行业痛点”的逻辑,让资本看到了差异化突围的可能。近期,来牟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多个欧美头部消费电子企业。这是其三个月内第二笔融资,累计金额近亿元。融来的钱,将用于新品研发和供应链布局——计划在越南建立供应链体系,确保产能储备和关税风险对冲。毕竟智能硬件出海,“能打爆产品”只是第一步,“能持续交付”才是关键。

半成品菜的“速食革命”:新零售平台的资本狂奔

如果说庭院设备是“户外场景的智能化”,那么半成品菜则是“家庭厨房的场景化革命”。继半成品菜供应商苏州市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更新招股书欲冲刺A股市场后 专注家庭一日三餐半成品食材的新零售平台三餐有料,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了连续两轮的战略融资,投资者包括梅花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母公司禾苗优品是冻品在线集团独立孵化的新零售项目,目标是打造国内家庭半成品食材的第一品牌。

半成品赛道的爆发,背后是消费习惯的变迁。疫情后家庭烹饪需求上升,但年轻人“没时间、没经验、怕麻烦”的痛点依然存在。半成品菜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切配好的食材+详细菜谱,让厨房小白也能轻松做出“饭店级”菜品。据行业数据, 2023年中国家庭半成品市场规模已达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但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日本的60%、欧洲的40%,增长空间巨大。

三餐有料的打法,是“市场反应-工程优化-逐渐放量”的逻辑。通过线上平台收集用户口味偏好, 反向定制食材套餐;与中央厨房合作,标准化生产保证品质;通过预售模式降低库存风险。这种“小步快跑”的模式,让它在半年内积累了超50万用户,复购率达到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的快速入场,正是看中了它“轻资产运营、强用户粘性”的增长模型。

不过赛道热度正在上升,巨头进入在即。新入局者必须在品牌调性、用户社群、服务响应上拉出差异,才能获得生存空间。比如三餐有料正在尝试“社区团购+内容种草”的组合拳, 在抖音、通过美食博主展示菜品制作过程,再通过社区团长完成转化,形成“内容-流量-转化”的闭环。这种差异化的运营策略,或许能帮助它在未来的“百团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AI硬件的“精耕时代”:从通用到垂直的资本转向

AI硬件赛道的融资故事,则展现了资本从“追逐概念”到“落地场景”的转变。专注激光雷达技术的欢创科技, 继年初完成8000万元B轮融资后三个月内再获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智慧互联产业基金、前海母基金等。创始人周琨表示, 快速融资的背后是欢创科技已升级为头部供应商,技术壁垒足够高。

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欢创科技, 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了60%,一边探测距离提升至200米,角分辨率达到0.1°。这样的技术突破,让它获得了多家车企的定点合作,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0%。资本的重仓,本质上是对“国产替代+技术突破”逻辑的认可。

类似的垂直AI硬件还有数智引力。家庭智能健身产品公司数智引力,在3个月前获得奥佳华战略投资后近日又完成550万元的新一轮融资。智能健身镜赛道虽异常火爆, 但数智引力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让它的用户留存率达到7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0%。

AI硬件的“精耕时代”, 意味着“大而全”的通用产品难获青睐,垂直场景的“小而美”更受资本追捧。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就表示:“投资决策中,‘抓细分领域龙头’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原则。相比于全能助理,AI更务实一点的机会,来自于垂直领域。”无论是激光雷达、 健身镜,还是办公硬件,资本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AI的未来不在云端,而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

细分赛道的冷思考:爆款之后如何守住“城池”?

细分赛道的爆发,往往伴因为“野蛮生长”的隐忧。来牟科技的众筹成绩亮眼,但智能硬件领域因量产跳票导致口碑崩塌的案例不在少数。当前其最大产能为单日100台,面对数千台的众筹订单,产能爬坡压力不小。万一交付周期过长,易引发退单现象。安克创新2022年进军割草机器人领域的教训历历在目:因研发周期预留不足, 产品避障成功率偏低,刀盘传动系统量产复杂度误判,到头来遭遇交付延迟、故障频发,退货率大幅攀升,团队于2023年初解散,成了智能硬件圈“众筹即翻车”的典型反面教材。

半成品菜赛道同样面临“内卷”压力。因为味知香、三餐有料等玩家增多,赛道正在从“蓝海”变“红海”。价格战、流量战随之而来获客成本不断攀升。有数据显示,2023年半成品菜平台的获客成本同比上涨40%,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差异化,成为新入局者的生死命题。

AI硬件的挑战,则在于“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平衡。激光雷达虽技术壁垒高, 但下游车企对成本极为敏感,价格战难以避免;智能健身镜虽概念新颖,但用户付费意愿不足,盈利模式仍待验证。欢创科技创始人周琨坦言:“技术领先不代表商业成功,必须找到‘技术-成本-市场’的最佳平衡点。”

细分赛道的长期竞争力,从来不止于“爆款产品”。来牟科技正在加快线下B端经销商网络布局, 合作区域性建材超市及专业园林设备零售商;三餐有料尝试“社区团长+内容种草”的组合拳,提升用户粘性;欢创科技则-传感器”的全栈自研,构建技术护城河。它们的共同选择是: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从“一次性交易”转向“长期服务”。

庭院场景看似细分,但足以容纳一批新品牌的野心。未来的“出海王牌”,未必只来自扫地机器人和电动牙刷,也可能诞生在一场不起眼的“冲洗地砖”中。半成品菜赛道的故事告诉我们,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懒人经济”与“品质生活”的结合;AI硬件的启示则是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具体的人的痛点。细分赛道的爆发,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对“真实需求”的精准捕捉,对“用户价值”的极致追求。资本追逐的,从来不是“赛道”本身,而是那些能在细分领域做到“不可替代”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