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老牌跨境大卖宣布破产清算,这是否意味着遗憾退场成为定局

一场无人问津的拍卖, 揭开老牌卖家的“黄昏”

杭州中院的司法拍卖平台上,346台智能割草机静静躺着,起拍价58.82万元,却连一个报名者都没有。这堆曾经“技术全球领先”的产品, 如今成了杭州苏珀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后的再说说“遗物”——这个2007年就入局智能割草赛道的“老前辈”,16年后以资产拍卖的方式黯然收场。有人说这是“遗憾退场”, 但换个角度看,这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智能硬件出海的残酷真相:市场从不惯着“吃老本”的人,技术慢半步,就可能被时代拍在沙滩上。

从“国家高新”到“无人问津”,苏珀曼败在哪?

苏珀曼的“高光时刻”拉得很长。2020年, 它顶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光环,手握3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能自主割草、远程控制,甚至拿下了德国莱茵机构全球第二张割草机器人GS证书,远销美、法、德十多个国家。那时候的苏珀曼,大概以为自己是智能园林设备的“开山鼻祖”,可以稳坐钓鱼台。

遗憾退场!老牌跨境大卖宣布破产清算
遗憾退场!老牌跨境大卖宣布破产清算

现实却给了它一记闷棍。2023年3月, 杭州市中级人民衙门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2024年7月,核心资产只能以“打包清仓”的方式贱卖,却无人接盘。从技术领先到无人问津,苏珀曼只用了短短三年。问题出在哪?答案藏在“技术迭代”四个字里——当安克、 九号们忙着给割草机器人装上AI精准导航、智能避障系统时苏珀曼的研发却“原地踏步”。资料显示, 它在AI与物联网领域的投入几乎停滞,专利数量停留在“38项”的功劳簿上,新产品功能始终停留在“远程控制”的基础层面。消费者要的是“更聪明”的割草机,它却给不出“更先进”的体验,市场份额自然被蚕食殆尽。

智能硬件出海的“生死时速”:技术慢半步, 就可能被市场抛弃

苏珀曼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智能硬件出海赛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像坐上了火箭——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显示,2023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8%,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冲到40亿美元。蛋糕这么大,为什么有的卖家吃撑了有的却饿死了?答案藏在“谁更懂市场”的细节里。

新锐品牌“跨界打劫”, 老牌玩家腹背受敌

现在的割草机器人市场,早就不是“苏珀曼们”的一言堂了。两类玩家正在疯狂“抢食”:一类是松灵机器人、 汉阳科技这样的“专业新兵”,专门瞄准割草赛道,2025年一季度它们的欧洲订单同比增长三倍以上,靠的就是“技术狠活”;另一类是安克、九号、科沃斯这样的“跨界巨头”,本身在消费电子、扫地机器人领域就积累了技术优势,杀入割草赛道后直接降维打击。

安克旗下的Eufy就是个典型例子。2025年初在CES展会发布割草机器人新品后 4月登陆速卖通,德国市场上线初期周销售额就突破1万美元——靠的不是“情怀”,而是“精准踩点”:海外消费者关心的“无边界布线”“APP智能规划”功能,它直接拉满。再看九号公司的“Segway Navimow”, 2024年相关业务营收从2.24亿暴涨到8.61亿,同比增长284%,成了首个覆盖全球10万家庭的无边界品牌;科沃斯更狠,2024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分别增长186.7%、271.7%,硬是把割草机器人做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反观苏珀曼这样的老牌玩家, 还在用“2007年的思维”做产品:以为“先入局”就能吃一辈子,却忘了市场永远在变。消费者要的不再是“能割草的机器”, 而是“能懂庭院的智能助手”——当别人在研究如何用AI识别草坪边界、避开花坛时苏珀曼还在纠结“要不要提升电池续航”。这种“慢半拍”的代价,就是从“行业龙头”变成“边缘玩家”,再说说只能靠拍卖资产“续命”。

安克、九号们的“逆势增长”:他们做对了什么?

同样是出海,为什么安克、九号能在行业洗牌中逆势增长?答案藏在一个词里:“动态适配”。它们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海外 而是像“本地侦探”一样,蹲在目标市场的用户群里看他们吐槽什么、渴望什么。

不是“躺赢”的时代, 是“快跑”的战场

九号公司的人曾透露,他们的研发团队常年“泡”在欧洲用户论坛里发现很多家庭抱怨“布线割草机影响庭院美观”,立马投入无边界技术研发;安克则更狠,每年砸数亿研发费,专门针对欧美庭院的“不规则地形”“多障碍物”场景做优化。这种“用户需求驱动研发”的逻辑,让它们的产品总能精准戳中海外消费者的“爽点”。

再看供应链管理。苏珀曼破产清算公告里提到“无法保证所有行政许可齐全”, 暴露了它在海外合规上的短板;而安克早在2018年就组建了“全球合规团队”,提前应对欧罗巴联盟的CE认证、美国的FCC认证,产品出海“不卡壳”。还有渠道布局——当苏珀曼还在依赖传统外贸公司时 九号公司已经把速卖通、亚马逊、线下家居店全渠道打通,2024年海外渠道营收占比超过70%。

这些细节拼在一起, 就是“逆势增长”的密码:技术跟着需求走,供应链跟着认证走,渠道跟着用户走。市场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愿意跑起来的人”。苏珀曼的遗憾,或许不是“退场”,而是“没跑”。

破产清算≌终点:这些老牌卖家的“求生欲”,你看懂了吗?

说到“遗憾退场”,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可惜”,但换个视角看,破产清算未必是“句号”,有些老牌卖家用行动证明:退场也可以是“转场”。

跨境行业的“刮骨疗毒”:退场背后 藏着行业的进阶密码

2022年12月,江苏某知名跨境大卖发布告员工书,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但和苏珀曼“无人问津”的拍卖不同,这家公司在清算的一边,优先结清了员工工资,甚至保留了核心研发团队。半年后 它以“轻资产运营”模式重启,聚焦东南亚市场的智能园林设备租赁业务——不再卖产品,而是卖“庭院养护服务”,2023年二季度就实现了正向现金流。

还有一家做健身器材的深圳老牌卖家, 2023年因欧美通胀、成本飙升陷入困境,直接砍掉传统ODM业务,转型做“家庭健身场景解决方案”:把智能跑步机、健身镜、体脂秤打包成“订阅套餐”,用户每月付租金就能享受全套服务+数据追踪。这种“硬件+服务”的模式,让它2024年海外营收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3%。

这些案例说明什么?市场洗牌的残酷性,恰恰是行业“去芜存菁”的机会。苏珀曼的破产,倒逼所有跨境卖家反思:是继续“吃老本”,还是主动“换赛道”?是盯着“卖货”,还是想着“服务”?答案藏在行动里——那些能在寒冬中活下来的,从来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会变”的。

给跨境卖家的“避坑指南”:想在智能硬件赛道活下来 记住这3条

苏珀曼的故事,给所有想入局或已经在智能硬件出海的卖家敲了警钟。市场不养闲鱼,技术不等人。结合行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出3条“保命法则”。

法则1:技术迭代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别再迷信“先发优势”了。在智能硬件领域,“先发”可能让你抢占市场,但“持续迭代”才能让你守住市场。参考九号公司的做法:每年拿出营收的15%投入研发, 组建“跨学科团队”,确保每代产品都有“代际差”——比如上一代主打“无边界”,下一代就要升级“AI避障+自动回充”。记住:消费者对“智能”的期待永远在升级,你的技术也得跟着“跑起来”。

法则2:渠道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准越好”

别盲目铺渠道!安克的经验是“先深耕再扩张”:进入一个市场前, 先花3个月做“用户画像”——欧美家庭更看重“产品认证+售后网点”,东南亚用户更在意“性价比+本地化服务”。根据画像选渠道:欧美主攻亚马逊+独立站,东南亚布局Shopee+本地社交电商。2024年安克海外营收中,精准渠道贡献了68%的订单,证明“少而精”比“多而杂”更有效。

法则3:退场不是“失败”, 可能是“重新出发”

如果真的陷入困境,别硬扛!学习江苏某大卖的“轻资产转型”:卖不动设备,就卖“服务”;做不了品牌,就做“供应链支持”。比如智能割草机赛道, 与其和巨头拼价格,不如做“区域代理商”,帮海外中小企业采购、维修、培训,照样能吃肉。市场从不拒绝“聪明人”,拒绝的是“一根筋”的人。

苏珀曼的拍卖槌落下时有人叹息“遗憾退场”,但行业的时钟还在往前走。对跨境卖家而言, 真正的“定局”不是市场洗牌,而是停止思考——技术慢了就赶紧迭代;渠道错了马上调整;走不通的路,换条道或许能看见光。毕竟市场从不缺“退场者”,缺的是“跑起来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