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日本市场TikTok Shop上

2025年夏, 日本TikTok Shop成了中国美妆品牌的“新战场”

6月30日那天东京涩谷十字路口的大屏幕上突然多了TikTok Shop的广告,一群日本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新上架的国货美妆尖叫。谁能想到, 这个刚落地17天的电商平台,会让中国美妆品牌在高度成熟的日本市场撕开一道口子——花西子FLORASIS上线10天销售额603万日元,方里柔焦蜜粉饼单周卖出660件,FLORTTE唇釉靠“心形包装”让日本女生直呼“想收藏”。

这不是简单的“出海故事”,更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突围战”这个。中国品牌带着东方美学和极致性价比, 闯进连口红盖子都要分“旋盖”“按压”的日本市场,他们到底踩中了哪些机会?又踩过哪些坑?那些登上TikTok Shop美妆榜的产品,凭什么让挑剔的日本消费者买单?

TikTok Shop登陆日本,国货美妆“卷”出新高度
TikTok Shop登陆日本,国货美妆“卷”出新高度

花西子FLORASIS:高端本土店的“文化破冰”

7月2日 花西子FLORASIS的日本本土店上线时团队特意选了凌晨3点,主要原因是数据监测显示这个时段美妆类目用户活跃度最高。没人想到, 2天后的7月4日玉容桃花柔光蜜粉、玉养睡莲气垫粉底直接冲进TikTok Shop美妆个护TOP10,更狠的是5个产品一边上榜。

定价策略直接亮了:散粉卖3620円, 气垫卖1.38万円,比日本本土高端品牌贵了30%。凭什么?用户评论区给答案:“粉质细腻到像雾化,上脸秒磨皮”“包装像艺术品,摆在梳妆台舍不得用”。化妆师@Aoi在视频里演示“用蜜粉定妆, 带妆12小时底妆 still intact”,这条播放量破50万的视频,直接让玉容桃花柔光蜜粉断货两次。

渠道策略更“偏执”——85%的成交来自商品卡, 14.87%靠达人带货,店铺自营号直接没启动。合作达人中,10万粉以上占97.96%,连5万粉以下的小达人都没碰。花西子出海负责人的解释很直接:“日本消费者认品牌背书,头部达人能快速建立信任,小达人反而稀释专业感。”

但真正的杀招是文化。玉养散粉添加了日本熟悉的“草本花卉精华”, 包装却用苗族银饰纹样和流苏,化妆师@Yuka说:“像把冲绳的阳光和京都的樱花装进了盒子里。”更绝的是同心锁口红, 膏体刻着莲瓣纹,外壳镶嵌银色锁扣,日本女生评论“送这个给暗恋的人,比巧克力更有意义”——毕竟“锁”在中日文化里都是“永恒”的符号。

FLORTTE花洛莉亚:跨境店的“达人闪电战”

花西子走高端路线, FLORTTE花洛莉亚却反着来——跨境店模式,6月22日上线,主打唇釉和眼线笔,价格压在1759-2199円,比本土同类便宜20%。但便宜不是关键,关键是“可爱到犯规”的设计:心形管身、按压式泵头、无香型,连包装盒都印着小爱心。

达人策略更是“海投”式:合作134位达人, 75.61%是10万粉以上量级,19.51%是5万-10万粉,连1万粉的腰部达人都不放过。后来啊?75.5%的成交来自达人带货,24.5%靠店铺自营号。达人@Momo的测评视频火了:“按压式设计要小心, 按多了会结块,但薄涂一层像喝了红酒的嘴唇,太少女了!”这条视频带出2000+支唇釉,评论区被“求链接”刷屏。

用户反馈更扎心:有日本女生说“按压式设计需少量多次取用, 薄涂即美”,直接被品牌截屏放进详情页。这不是简单的“买家秀”,是品牌把用户提醒变成“贴心细节”——毕竟日本消费者最吃“被重视”这套。

Funnyelves方里:单点突破的“场景化狙击”

方里更“狠”——7月1日开店, 只卖一款柔焦蜜粉饼,定价3240円,比日本本土粉饼贵50%,但功能多到离谱:柔焦、控油、防水、防刮蹭、持妆12小时。Funnyelves联合创始人陶子说:“日本粉饼要么控油不持久, 要么持久不柔焦,我们要做‘全能战士’。”

后来啊?7月7-13日单周卖出660件,销售额154.46万円,登顶TikTok Shop美妆个护榜首。总销量835件,总销售额188.15万円,92%的成交来自商品卡,达人带货和自营号各占5%和3%。

秘密藏在场景里。日本女生爱泡温泉, 带妆容易花,方里就拍“温泉带妆挑战”视频:女生从42℃温泉出来脸还是哑光状态;日本流行“Pop-up快闪”,品牌就在快闪店设“蜜粉饼试妆角”,用专业灯光展示“柔焦磨皮”效果。更绝的是 针对日本“地铁补妆”文化,把蜜粉饼设计成“可替换内胆”,女生不用带整个粉饼盒,补妆10秒搞定。

本土化不是翻译说明书, 是把“日本感”刻进产品DNA

中国品牌在日本栽的跟头,往往把“本土化”简单理解成“日语包装说明书”。花西子的玉容散粉添加了“日本熟悉的草本精华”, FLORTTE唇釉做“无香型”,方里蜜粉饼的“按压式泵头”适配日本女生的“轻按习惯”——这些细节比“打折促销”更能打动人。

日本消费者有多挑剔?咨询机构One Step Beyond的数据显示, 75%的日本用户会仔细看成分表,哪怕多一个防腐剂都可能被拉黑;60%的用户买完会写超长评价,连“粉扑是否沾粉”这种细节都要吐槽。FLORTTE有用户说“按压头容易积粉”, 品牌直接改设计——加了个硅胶盖,按压后自动密封,成本涨了10%,但复购率升了20%。

文化共鸣更关键。花西子的同心锁口红击中“爱情文化”, 方里的“温泉场景”贴合日常生活习惯,连包装设计都藏着小心思:花西子的散粉盒像“日本传统妆奁”,方里的蜜粉饼印着“富士山轮廓”——这些不是简单的“中国风”,是“中国风+日本味”的混血美学。

渠道博弈:商品卡、达人、自营号,谁才是流量密码?

花西子重商品卡和头部达人, FLORTTE重达人矩阵,方里靠商品卡——三种渠道策略,三种打法,但都指向同一个逻辑:用“最低成本”触达“最精准用户”。

商品卡的优势是“被动流量”, 用户刷视频时直接看到商品卡片,点击就能买,适合花西子这种“品牌力强、用户主动搜索”的产品;达人带货是“主动种草”,FLORTTE靠134位达人铺开“全网覆盖”,连小达人都不放过主要原因是日本用户更信任“真实体验”;自营号适合“品牌故事输出”,比如花西子拍“苗族工匠制作口红”的视频,播放量超100万,但转化周期长,需要长期投入。

但渠道不是越多越好。方里只靠商品卡, 主要原因是“单点突破”时分散资源反而稀释效果;花西子不敢碰自营号,主要原因是“高端品牌需要专业背书,普通用户的内容可能拉低调性”——渠道选择本质是“品牌定位”的延伸。

从“卖货”到“立牌”:中国美妆的日本试炼场

有人说“中国美妆靠低价出海”, 但花西子定价比本土还高,方里贵50%,凭什么?凭“质价比”。Funnyelves陶子说:“我们的粉饼品质可媲美400元以上的高端品牌, 但定价100-200元,填补了中端市场空白。”日本市场最缺的不是“便宜货”,是“高品质+合理价”的中间产品。

挑战也不少。本土品牌资生堂、 RMK的渠道垄断,用户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甚至TikTok Shop本身的物流体验。花西子为了解决物流, 和日本本土快递公司合作,把仓库设在大阪,虽然成本涨了30%,但“次日达”让退货率降了15%。

但机会更大。日本美妆市场规模超3万亿日元, 高端市场年增12%,但本土品牌创新乏力,中国美妆的“东方美学+科技感”正好填补空白。就像化妆师@Yuka说的:“中国口红不是‘便宜’,是‘我们没见过的美’。”

这场东渡之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花西子靠“文化破冰”站稳脚跟, FLORTTE用“达人闪电战”快速起量,方里以“场景化狙击”单点突破——他们踩过的坑、吃透的用户心理、打磨的细节,都将成为后来者的“出海指南针”。

日本市场的试炼,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