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关税升至33.5%,TikTok
墨西哥关税重压下的TikTok Shop:寒意与热浪交织的新战场
墨西哥政府一纸关税新政,让跨境卖家心头一紧。2025年8月15日起, 所有来自未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国家、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进口包裹,统一征收33.5%的关税。相比此前19%的税率,涨幅接近一半,直接把跨境小包的税成本推向新高。一个50美元的包裹, 税费从9.5美元飙到16.75美元,成本陡增76%,这还没算平台抽佣、物流、仓储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卖家们站在十字路口,左边是提价流失客户的悬崖,右边是扛成本亏损的泥潭,进退两难。
从19%到33.5%:税负陡增76%的现实冲击
关税这把刀,砍得又急又狠。去年年底, 墨西哥刚取消5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免税待遇,统一征19%关税;今年初又宣布对所有外国电商平台在墨销售的商品征16%增值税,不管是不是本地公司,货物在墨西哥境内就得交,没注册RFC税号的还要额外担20%所得税,综合税负一度逼近36%。现在33.5%的新关税落地,相当于给跨境卖家又套上一个“紧箍咒”。中小卖家最头疼,价格没优势,成本压不下去,原本靠低价走量的杂货铺模式,这次可能真的撑不住了。

消费者也跟着遭殃。以前能用实惠价买到进口好货,现在价格飞涨,钱包瘪了购物欲自然跟着降。墨西哥年轻用户对手机壳、 蓝牙耳机这些电子配件的刚需,本来是卖家的“流量密码”,现在关税一加,50美元的耳机变成60多美元,消费者会不会转头去买本土品牌?这谁也说不准。
政策背后的双重逻辑:本土保护与贸易博弈
墨西哥加税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也是给美国“面子”。最近不少卖家借道墨西哥, 低成本绕过美国关税进美国市场,墨西哥成了“后门”,美国不乐意了墨西哥加税,多少有点堵这个“后门”的意思。对比美国和加拿大这些自贸协定国家, 50美元以下免税,50-117美元征17%,117美元以上19%,中国卖家的税负差距一下子拉大,价格竞争力直接被削去一块。
TikTok Shop的“逆势加码”:流量红利期的窗口机遇
一边是关税重压,一边是TikTok Shop在墨西哥的“加速跑”。2025年2月上线, 5月首场全托管大促“Hot Sale”就跑出208%的GMV增速,内容场GMV爆239%,货架场191%,支付订单量同比提升63%。EchoTik的战报更狠,Q2总GMV增长约9倍,对比Q1直接涨了877%,在所有新站点里领跑。政策是“紧箍咒”,平台却是“加速器”,TikTok Shop反手就在墨西哥打起了新一轮攻势。
9倍GMV增长:新站点跑出的拉美速度
墨西哥站点的增长,像坐了火箭。Statista的数据显示, 2025年墨西哥电商营收要达452.7亿美元,年均增9.45%,互联网普及率80%,线上渗透率还有大把空间。消费者对短视频、直播内容的接受度高,这给了TikTok Shop天然的土壤。平台补贴窗口期还在 流量成本低、内容转化高、履约压力可控,对卖家现在入场,相当于在红利期的“快车道”上占了个位置。
更关键的是平台政策在给卖家“托底”。7月29日 墨西哥站点把无理由退货期从美区的30天缩短到14天还视情况为卖家承担仅退款成本,这极大缓解了卖家的售后压力。8月中旬还要开放跨境自运营模式, 中国主体商家能直接入驻,前90天限时佣金减免、SFP运费补贴、不定期流量扶持,福利给得够足,就是想让卖家在关税寒冬里能喘口气。
内容种草闭环:改变墨西哥消费者习惯的“加速器”
和亚马逊、 沃尔玛靠搜索、广告转化的传统模式不一样,TikTok Shop的核心是“内容场”。短视频+直播的种草路径,走的是“兴趣激发—信任建立—即时转化”的闭环。墨西哥用户刷着视频突然被种草,点进直播间买下来整个过程流畅得像刷短视频一样自然。这种潜移默化的购物习惯改变,让TikTok Shop在墨西哥的势能越来越强。
美妆个护类目就是最好的例子。过去30天 墨西哥站点该类目成交金额677.37万美金,平均单店铺4533.90万美金,视频成交481.55万,驱动占比超70%。QUARXERY去角质凝胶、 Wavytalk卷发棒、Sace Lady粉饼这些美区热销产品,在墨西哥也火速冲上热销榜TOP。内容种草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能卖货。
类目突围战:哪些赛道在关税风暴中仍能“野蛮生长”?
关税风暴下不是所有类目都“难逃一劫”。有的类目被税负压得喘不过气,有的却靠着内容势能和供应链优势,在缝隙里杀出一条路。美妆个护、电子配件、家居百货,这几个赛道成了墨西哥站的“增长引擎”。
美妆个护:70%视频成交占比的“内容王者”
美妆个护在TikTok Shop墨西哥站简直是“内容王者”。视频成交占比70%以上,假睫毛、护肤工具、假发这些产品,靠短视频的视觉冲击力,轻松种草。假睫毛能放大双眼, 护肤工具能解决“美容仪不会用”的痛点,假发能满足年轻人“天天换发型”的猎奇心,这些产品的故事性太强,内容传播效果拉满。新卖家想低成本启动, 从美妆个护切入最合适,先打爆几个单品,再慢慢扩品类矩阵,从“单品打爆”到“类目稳量”,提升客单和复购,这条路已经在美区、巴西验证过复制到墨西哥成本低、风险小。
电子配件:高频刚需下的“快节奏爆品”逻辑
墨西哥年轻用户对手机壳、 蓝牙耳机、数据线、支架这些电子配件的需求,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客单价不高,但属于高频刚需,更新迭代快,特别适合快节奏测试和爆品复制。特别是带个性图案、 潮流设计的手机壳、贴纸、耳机保护壳,靠短视频展示“手机壳换风格=换心情”的场景,用户直接“剁手”。这类产品对供应链要求高,得快、得新、得便宜,但关税一加,成本压力就来了。卖家得把供应链抠得更细,从工厂端拿货价到物流时效,每个环节都得优化,才能在价格战中活下来。
家居百货:工厂货源优势与履约门槛的平衡术
家居百货、 汽摩配件、数码小家电这些类目,最近中国工厂货源的优势太明显:性价比高、供应链稳、产能足。但这类目的物流履约门槛不低, 商品得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售后还得能承接墨西哥用户的退换货需求,适合有运营基础和供应链管控能力的成熟卖家。想从这类目切入, 得先解决“再说说一公里”的物流问题,海外仓、本地配送,这些基础设施得跟上,不然再好的产品也送不到用户手上。
卖家生存指南:从价格战到品牌战的转型密码
关税重压下 靠低价堆量的老路走不通了卖家必须转型。价格结构要优化,履约路径要打通,合规能力得补足,更重要的是要从“卖产品”变成“做品牌”。TikTok Shop的内容生态,给了品牌最好的放大器。
供应链优化:如何在成本重压下守住利润线
成本涨了利润不能丢。供应链优化是关键。一是拿货价, 直接和工厂合作,砍掉中间环节;二是物流成本,海外仓集货、本地发货,比直邮便宜;三是SKU管理,砍掉低利润、高库存的“死品”,聚焦高转化、高复购的“爆品”。有卖家试过 把10个SKU砍到3个核心爆品,库存周转率提升40%,物流成本降了15%,利润空间硬是挤出来了。关税成本不能让消费者全扛,卖家得和供应链“死磕”,把成本省下来。
本地化内容:西语达人池与幽默种草的“文化解码”
墨西哥用户偏爱轻松幽默、 情绪感染力强的内容,西语表达得地道,还得懂本地梗。卖家想靠自运营内容起量,太难了。不如和本地达人合作,从小达人开始,用低门槛样品机制测试,慢慢搭建达人池。假睫毛产品找美妆达人拍“5分钟放大双眼教程”, 手机壳找搞笑达人拍“手机壳掉地上捡起来还完好无损”的夸张视频,这些内容比硬广管用多了。在印尼、美区验证过的“达人孵化+内容矩阵”打法,搬到墨西哥同样适用,关键是把“文化密码”解开了。
平台政策红利:90天佣金减免与14天退货期的“缓冲垫”
TikTok Shop给墨西哥卖家的“见面礼”,得好好接住。90天限时佣金减免, 前三个月能省一大笔启动资金;SFP运费补贴,能把物流成本压下来;不定期流量扶持,新品曝光有保障。14天无理由退货期, 比美区短,但平台承担部分退款成本,这对新卖家来说是“救命稻草”——不用再担心用户恶意退货把利润赔光。这些政策红利期就那么几个月, 卖家得赶紧把店铺跑起来把内容做起来把供应链稳住等窗口期过了也能靠自己的“造血能力”活下去。
墨西哥市场,像一场“冰与火之歌”。关税是冰,压得卖家喘不过气;TikTok Shop的流量红利是火,烧得市场热浪滚滚。寒冬里有人裹紧大衣准备退场,有人裹着棉袄冲进热浪。真正能活下来的,不是那些抱怨政策的,而是能把政策压力变成转型动力,把平台红利变成增长势能的卖家。美妆个护靠内容种草, 电子配件靠快节奏爆品,家居百货靠供应链优势,每个类目都有突围的路,就看卖家能不能抓住TikTok Shop的内容势能,在墨西哥这个新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