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半年净利能否突破350亿美元

353亿净利润背后:亚马逊的“利润觉醒”与卖家的生存困境

2025年上半年刚画上句号, 亚马逊交出了一份让华尔街集体屏息的成绩单——营收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累计353.3亿美元,同比大增47.7%。这个数字, 不仅轻松突破了市场此前“350亿美元净利润”的猜测线,更让外界重新审视这个电商巨头的战略转向。谁也没想到,那个曾经“烧钱换增长”的亚马逊,突然开始精打细算起来了。

拆开财报看细节, Q1净利润171.3亿美元,Q2直接冲到182亿美元,两个季度利润增长曲线陡峭得像坐了火箭。但奇怪的是资本市场反应却异常冷静——甚至有点冷淡。Q3业绩预期一出, 亚马逊股价反而小幅波动,营收预计1740亿至1795亿美元,利润区间155亿至205亿美元,同比增幅直接从“正转负”或“腰斩式增长”。这背后藏着亚马逊和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绕不开的命题:利润增长,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新时代的开始?

半年净利超350亿美元!亚马逊的节奏变了
半年净利超350亿美元!亚马逊的节奏变了

从“增长狂人”到“利润信徒”:亚马逊的三板斧

第一斧:裁员与履约重构, 把“成本”拧成毛巾

2025年1月的那个清晨,亚马逊总部大楼前排起了长队,但这次不是来应聘的,而是办离职的。一轮大规模裁员,AWS、Prime Video、零售业务都没幸免,1.6万人丢了工作。当时外界一片哗然骂亚马逊“冷血”“卸磨杀驴”。但半年后再看,这招“断舍离”效果惊人——上半年单位销量增长了12%,运输成本却只涨了6%。秘诀在哪?平台把全国统一的“大仓配送”改成了“本地履约优先”, 你在北京买的家具,可能直接从天津仓发,少了200公里运输距离;你在纽约买的衣服,新泽西仓直接送,省了2次中转。人力成本、燃油成本、时间成本,三重压力硬生生被压了下去。

更狠的是对履约中心的整合。过去一个城市可能3个仓,现在合并成1个“超级履约中心”,配上AI调度系统,拣货效率提升30%。2025年4月, 亚马逊内部一份报告显示,合并后的履约中心,人均处理订单量从每天80单提到了120单,这数字让同行看了直咂舌。

第二斧:AI不是“噱头”, 是真金白银的“印钞机”

如果说裁员是“节流”,那AI就是“开源”的利器。AWS的增长数据最能说明问题:Q2收入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AI相关需求占了六成。过去企业租用AWS服务器, 现在直接用亚马逊的AI模型训练数据,价格贵了30%,但客户排着队要——主要原因是省了自己养AI团队的钱。

前台页面的迭代更是让卖家又爱又恨。2025年3月, 亚马逊悄悄上线了“AI推荐2.0”,系统会根据你的购物历史、浏览时长、甚至鼠标停留位置,给你推“你可能没想过但需要”的商品。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私下抱怨:“我的产品明明卖得好, 突然就不展示了后来才知道AI觉得‘这类用户更适合买竞品’。”但平台数据不会说谎:Q2广告收入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广告转化率提升了18%。流量越来越向“AI认定的好产品”集中,中小卖家不哭才怪。

更绝的是2025年7月, 亚马逊在美、英、德、日等核心市场,一夜之间把谷歌购物广告全撤了。展示份额直接降到0%,流量彻底回流站内。有跨境卖家算过一笔账:过去投谷歌广告100美元能带来5个订单, 现在只能在亚马逊站内投,100美元可能只有2个订单,但订单单价高了30%。平台把“流量入口”牢牢攥在手里卖家的“获客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第三斧:政策风险的“防火墙”, 提前半年布局

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的贸易风声越来越紧,加征关税的传闻传了三个月。亚马逊的财报

国际业务的盈利数据印证了这招“险棋”的有效性。Q2国际营收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利润15亿美元,同比暴涨80%。这是亚马逊国际业务连续两个季度盈利,上半年累计利润超25亿美元,成了整体利润的“第二引擎”。反观那些没提前布局的卖家, 2025年5月关税传闻一出,一批依赖中国低价货的家居卖家,库存积压直接导致现金流断裂,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

卖家的“深水区”:从“抢量”到“稳场”的生死局

亚马逊的“利润觉醒”, 对卖家来说不是福音,是“生存模式”开启的信号。平台不再像过去那样, 给新卖家流量红利,也不再容忍低价内卷——2025年上半年,平台上“9.9美元包邮”的商品数量同比减少35%,取而代之的是“29.9美元包邮但送安装服务”的中高端产品。这背后是平台对“质量”的重新定义。

做家具的致欧科技, 2021年上半年还在为“32亿元营收、1.4亿元净利润”的成绩沾沾自喜,到了2025年,突然发现日子难过了。过去靠“极致性价比”打天下 现在平台要求提供“产品溯源报告”“环保认证”,还要承诺“48小时上门安装”。致欧的供应链总监在行业论坛上吐槽:“以前找工厂拼价格, 现在要找工厂拼资质,拼响应速度,拼柔性生产能力——这完全是两套打法。”

广告成本的压力更让中小卖家喘不过气。2025年Q2,亚马逊站内广告点击均价同比上涨25%,但转化率只提升了8%。有做3C配件的卖家算过账:过去1000美元广告费能带来50单, 现在只能带来35单,但单件利润从10美元降到5美元。平台算法越来越“聪明”, 只给“持续优化Listing、稳定补货、高好评率”的卖家流量,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直接被系统边缘化。

政策合规成了新的“生死线”。2025年6月,亚马逊突然要求所有卖家提交“产品平安认证”,否则直接下架。做儿童玩具的深圳卖家李明, 手里有200万元库存,主要原因是缺少欧罗巴联盟CE认证,一夜之间全部下架,资金直接卡死。“以前做跨境,只要选品好、价格低就行,现在要懂政策、懂认证、懂税务——这不是卖货,是考注册会计师。”李明在朋友圈的吐槽,道出了无数卖家的心声。

350亿之后:平台与卖家的“新博弈”

353亿美元的半年净利润, 让亚马逊稳坐全球电商盈利的头把交椅,但也让这个巨头站在了十字路口。Q3业绩预期给出的“利润区间-12.2%至+15.1%”,像一盆冷水泼在热头上——增长还能持续吗?

对卖家答案或许藏在“适应”二字里。那些还在幻想“平台会给流量”的,注定会被淘汰;那些能跟着平台节奏走的,才能分一杯羹。比如现在平台推“AI推荐”, 卖家就要学会用AI工具优化关键词、调整主图;平台强调“本地履约”,卖家就要提前布局海外仓;平台重视“合规”,卖家就要把认证、税务当成头等大事。

有行业资深人士分析:“亚马逊的‘利润时代’,本质是‘效率时代’。平台追求的是‘用更少的人、更少的成本、更短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卖家必须跟上这个逻辑, 要么在产品创新上突破,要么在供应链效率上领先,要么在用户运营上做精——没有中间选项。”

2025年的下半年,跨境电商的“淘汰赛”才刚开始。亚马逊的350亿净利润,既是里程碑,也是分水岭。对平台利润增长的故事还能讲多久?对卖家如何在“深水区”活下去?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试错的勇气,和紧跟趋势的清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06.html